返回第137章 英雄迟暮(1 / 1)皇三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7章 英雄迟暮

青泥岭以南有一段用石板铺就的路,绵延了十几里。

此时道路上行进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军队,看队伍中的旗帜和盔甲样式,却是蜀国的禁军士卒。

天空中阴云密布,前天才刚下过小雨,石板上湿滑难走,一名小校光顾着喝斥士卒走快些,没注意到脚下的路。

突然一个不慎哧溜着滑倒在地,顿时摔了个狗吃屎。

周围的士卒本来聚精会神的盯着脚下,小心翼翼的往前赶路,见状都忍不住哄然大笑。

然而看乐子却忘了自己的处境,一时间又有不少人脚步不稳滑倒,如同多米诺骨牌似的带倒一大片,远远望去滑稽可笑。

“入他娘的!”小校怒骂一声,狼狈的爬了起来。

他呸掉溅入嘴里的泥浆,冲着手下的士卒吼道,“笑他娘的笑,还不快点给老子赶路!”

与此同时,在蜀军队列的中间位置,一员披着绛红大氅的蜀军武将,皱着眉头望向队伍前方的短暂骚动。

“看这天气随时都可能下雨,让前面的人加快些速度,尽量在天黑前翻过青泥岭,到北边的平缓地带扎营。”

这发号施令的武将正是蜀国捧圣控鹤都指挥使、保宁节度使兼北路行营都统的李廷珪。

他长着一张宽脸阔嘴,身材高大且健壮,虽然已经年逾五十,但精气神倒是很足。

李廷珪本是后唐河东人士,当年跟着孟知祥入川平灭前蜀,之后便就一直留在了蜀地,如今已有三十年没有再回到过故土。

跟在身旁的部将询问道:“节帅,咱们越过了青泥岭,真要去打固镇的周军?”

李廷珪沉默片刻,叹气道:“不打又能怎么办?朝廷已经派人催促了好几次,要咱们趁着周军刚拿下秦、凤四州,立足未稳之际,把周军深入固镇的前锋打回去。若是咱们再没有任何动作,下次朝廷来的或许就是问罪的人了。”

说话间他心里也很憋屈,秦、凤的守军挡不住周军,全线溃败输的实在难看,现在倒是让自己来收拾烂摊子。

李廷珪不免想起从成都出征之时,王昭远在皇帝面前拍着胸脯保证:周军全靠前锋的部队一路推进,才能取得这么大的战果。若是能一举击退周军前锋,不仅能解除周军对蜀国腹地的威胁,还能趁势收回秦、凤之地。

当时李廷珪其实很想一巴掌把王昭远那厮给扇死……合着仗不用你去打,你嘴皮子上下一动,真以为就能奇谋妙计退周军?

你他娘的吹牛皮能不能别带上我?

李廷珪心里很清楚,就算那王昭远真是诸葛孔明在世,面对眼下的局面也屁用不顶。

军队打不过就是打不过,硬实力不过关,扯再多都没用。若是换作二三十年前,那帮后唐时入蜀的河东精锐还在,自然还能跟周军碰一碰。

但现在嘛,能他娘的守得住就该拜佛烧高香了。如果蜀军真能野战力敌周军,秦、凤四州还会丢的这么快?

作为经历过中原混战时期的旧将,李廷珪深刻的意识到蜀军和周军的差距……然而这些话他不能说,也不敢说,皇帝正值壮年,还做着出川争霸天下的美梦,谁敢找死去泼凉水?

部将忍不住骂道:“王昭远那厮倒好,自己躲在兴州城不出来,把咱们赶到青泥岭来,现在又火急火燎催着咱们进军。”

“从固镇退回来的三四千人马,这半个多月来已经逃散了大半,如今只剩下一千多人,而且都被周军吓破了胆,根本不敢再招惹周军。就靠咱们手下这禁军的两三千人,去攻打固镇不是送死吗?”

听着部将的抱怨,李廷珪苦笑道:“咱们不去跟周军打一仗,朝廷是不会死心的……打不过好歹还有活下来的机会,若是临阵怕死连打都不敢打,咱们留在成都的家眷又该怎么办?”

说罢李廷珪不再多言,艰难的走上一处高坡,环望了一圈地势,东、北两面都是连绵不绝的山林,只有青泥岭这一条山路。

东南面的山更高,山势陡峭、悬崖四立。

整个青泥岭就是一条背卧山脉的绵延长坡,中间和两边的高度落差足以一百多米,不管从哪头走,都需要费劲的爬上爬下。

李廷珪心下忽然有些不安,自己带的这些禁军精锐,若是打不过周军的话,怕是都要交代在这里。

青泥岭的地势实在险要,一旦大面积的溃败,根本跑不快,只能被周军追着肆意屠杀。

驻守固镇的军队那么着急的撤退,也是因为考虑到这一点,没信心能打得过周军,所以才会趁早跑路。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军队已经到这里了,硬着头皮也得上。

李廷珪回头看向跟着爬上来的部将,皱眉问道:“前天抓的那两个替周军打探消息的山民,说周军全都守在固镇,没有派兵堵住青泥岭以北的那处隘口。这消息可派人去确认过?”

部将连忙回道:“周军散出的斥候看得紧,咱们的人靠近不了固镇。不过那处隘口倒是派人去看过,确实没有周军活动的迹象。昨天末将已经让十几个斥候在附近守着,一旦周军有什么动向,立马回报。”

李廷珪闻言安心不少,只要那处隘口没被占着,自己就能安稳的带人去驻扎,就算打不过周军,起码退路还有几分保障。

两三千个蜀国禁军士卒,加上运送后勤辎重的民夫役卒,浩浩荡荡近五千人缓慢向前移动。

青泥岭大路还算宽阔,可以让两辆大车并行,道路也有官方定期修缮维持。

但大自然鬼斧神工所创造出来的地势,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只能勉强做到让路尽量平坦些,该爬的山该过的沟,一个也少不了。

行军的队伍赶了半天的路,也才走了十几里而已,主要还是后勤拖累了速度,但蜀军又不可能抛下粮草孤军深入。

毕竟蜀军没法做到周军那般强悍,一路攻城拔寨靠吃蜀国的屯粮就行。这次翻越青泥岭进攻固镇的行动,李廷珪本来就没多大信心,打定主意要稳扎稳打,后勤保障自然是重中之重。

临近中午。

李廷珪下令军队停下,就地生火做饭。按照古人们的生活经验,喝太多生水容易坏肚子,能烧开了喝一般都愿意生火烧水。

数千人的队伍拉开的很远,从头到尾传达一遍军令,少说也要半个时辰。等接到命令陆陆续续停下,又要大半个时辰。

离主将最近的中军士卒已经开始吃饭,最前面的部队却还在忙活着生火。

李廷珪随便找了处干净些的草坡,也不在乎什么大将的风度,端着铁盅就一屁股坐了下去。

亲兵递给他一块烤过的麦饼,李廷珪跟普通士卒一样,把麦饼掰开丢进咸肉汤里,唏哩呼噜的往下咽。

吃完了一整块麦饼,李廷珪还有些意犹未尽,隐隐觉得这麦饼比在成都吃的那些珍馐佳肴还要美味几分。

或许是在成都享受了太久的安乐生活,这次出征让他又怀念起曾经的那段热血时光。

只可惜物是人非,当年一起入蜀的同袍,大多已经不在,剩下的那些人也不再有锐气,过惯歌舞升平的富贵日子,谁还想去战场上玩命?

李廷珪又不免想起了那位周军的前锋主将李奕……一个刚过加冠之龄的年轻大将,正是为了建功立业敢打敢拼的岁数。

对方仅仅了一个月就把秦、凤的蜀军打得抱头鼠窜、闻风丧胆。

不愧是能在忻口力退辽国军队的猛将。

想到这里,李廷珪心中升起一股“英雄迟暮”的感慨。

这天下终究是属于年轻人的,像自己这种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家伙,何苦赌上后半辈子的名声来拼一把?

只可惜世上的许多事都是身不由己的。

就在李廷珪思绪飘荡间,突然有一名小校连滚带爬的奔来,一边跑一边疾呼道:“不好了,前面冒出来好多周军的人马,漫山遍野的都是人,前军已经被击溃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