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惊醒梦中人。孟西华轻轻拍了一下巴掌,欣喜道:“四位前辈,晚生知道怎么破解李志常写在笔记里面的那首诗了。”
此言一出,一座皆惊。
思摩禅师猛地从蒲团上站起身,快步走到孟西华面前,语带结巴地问道:“孟,孟施主,你,你真的已经想到了破解的办法?”
孟西华用力点了点头,笑道:“禅师,李志常写在笔记里面的那首诗的前两句,透露出的信息应该指的是时间。”
“时间?”
思摩禅师听后有些迷糊,问道:“什么时间?”
孟西华道:“找到封土堆的时间,也就是第三句诗里面提到的封土堆。”
“等等,等等。”
思摩禅师摆了摆手道:“孟施主,老衲年纪大了,跟不上你的节奏,你能不能说的慢一些。”
“好的。”
孟西华扶着思摩禅师坐下后,挺了挺胸说道:“四位前辈,晚生之所以说,李志常写在笔记里面的那首诗的前两句,透露出的信息指的是时间,是因为众所周知,当天上的北斗七星的摇光星指向南方的时候,恰巧是夏天。”
“有道理。”
伟樵道总赞同道:“北斗七星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颗星组成,前四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魁,后三星即玉衡、开阳、摇光组成杓。因为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以及夜晚不同的时节,出现于天空不同的位置,所以人们就根据太阳刚刚落山的时候,杓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
“换言之:当杓指向东方的时候,天下皆春;当杓指向南方的时候,天下皆夏;当杓指向西方的时候,天下皆秋;当杓指向北方的时候,天下皆冬。”
“没错。”
孟西华道:“四位前辈,晚生的理解是:既然第一句诗中最后三个字为‘摇光南’,那么写出这句诗的人就一定是在暗示读到这首诗的人,务必要在‘摇光星’指向南方的时候去寻找封土堆。不知晚生这么分析有没有道理?”
本忆法师道:“这么解释倒也说的过去。西华,按照你的说法,那第二句诗最后三个字是‘四月天’,应该指的就是四月了。可这鹿韭指的又是什么,难道是一种老衲从未听说过的韭菜?”
贞俊法师笑道:“本忆法师,鹿韭不是菜,而是一种花。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草三-牡丹》中说,牡丹别称鹿韭。鹿韭花就是牡丹花。”
“原来如此。”
本忆法师点了点头道:“老衲记得,牡丹花开花的季节一般是在四月的中下旬到五月的中旬这段时间。那么按照农历推算,这段时间恰巧是四月。”
“正是。”
孟西华道:“因此晚生认为,根据诗的提示,寻找封土堆的最佳时间就是立夏过后的这段时间,也就是五月初到五月中旬这段时间。”
思摩禅师问:“孟施主,那地点呢,寻找封土堆应该去什么地方寻找?”
孟西华答道:“邙山。禅师,咱们先不去理会第三句和第四句诗,来看一看第五句诗。这第五句‘头枕邙山师青鸟’,猛一瞧来似乎不怎么通顺,因为这句诗的最后三个字为‘师青鸟’。师者,效法也。效法谁,效法青鸟吗?”
伟樵道总问:“西华,怎么就不能效法青鸟呢?”
孟西华解释道:“道总,这‘青鸟’一词最早见于《山海经》。《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而东晋著名学者郭璞为《山海经》作注时说:三青鸟主为西王母取食者,别自栖于此山也。后来青鸟便引申为送信的使者,比如唐朝大诗人李商隐所做的最著名的一首《无题》诗中说: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另外著名编剧欧阳予倩前几年编写的《人面桃花》第二场有这样一句台词:听他言来心烦闷,想不回家万不能,哪有青鸟传芳信?既然青鸟指的是信使,那‘师青鸟’这三个字就万万说不通了。向青鸟学习什么,学习它的飞翔之术吗,肯定不是。所以这句诗中的青鸟因当另有所指。”
“另有所指。”
伟樵道总听后笑问:“指什么?”
孟西华笑道:“道总,晚生记得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鸟,系‘乌’之讹也。换言之,青鸟也可以写作青乌。而青乌子却是上古黄帝时期大大有名的堪舆家。也就是咱们民间所说的风水师。《轩辕本经》上记载:‘黄帝始划野分州,有青乌子善相地理,帝问之以制经。’
“东晋著名道教学者、医药学家葛洪在他的《抱朴子-极言篇》中说:‘彭祖之弟子,青衣乌公、黑穴公、秀眉公……七八人皆历数百岁,在殷而各仙去。’这里所提到的青衣乌公就是青乌子。但许多学者不这么认为,反说青乌子是汉代人物。东汉泰山太守应劭所著的《风俗通》里面说:‘汉有青乌子善葬术’。而《旧唐书-经籍志》也记载说青乌子是汉代相地家,曾著有《青乌子》三卷流行于世。
“四位前辈,且不管青乌子是上古人物还是汉代人物,他是古代最有名的堪舆家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么这第五句诗就能说得通了,说是要向青乌子学习堪舆之术。”
“孟施主。”
思摩禅师用赞许的目光盯着孟西华瞅了一会儿,笑问:“那第六句诗又该怎么理解?”
孟西华回道:“禅师,晚生以为,这第六句诗‘背依黄河觅金丹’应该最好理解。根据传说,老子当年出函谷关之前,曾经在邙山炼制金丹。大家也都读过《西游记》,那太上老君的金丹可是宝贝,吃上一颗即可得道成仙。
“因此,不论是谁要是能够在黄河以南的邙山上,寻觅到一颗当年太上老君炼丹时遗失的金丹,服下后必可得道成仙。这两句诗虽然与寻找封土堆没有直接的关联,但至少可以由此猜测出,这首诗的作者无非是想通过这两句诗来表达一下自己的美好愿望罢了。”
思摩禅师闻言站起身,在地板上踱了几步,抬手指着孟西华道:“孟施主,真不愧是心照大师的高足,转眼之间便破解了四句诗。老衲很想知道,孟施主对另外四句诗又是如何理解的。”
孟西华道:“禅师,晚生以为,第三句诗‘西去封土八丈九’不仅指示的是方位,而日还包含了距离。”
“距离?”
本忆法师问:“什么距离?”
孟西华道:“打开封土堆的机关所在地的距离。”
“机关所在地?”
伟樵道总闻言顿时来了兴趣,笑嘻嘻地问道:“西华,你这个小脑袋瓜子是怎么长的,居然有这般奇思妙想。快说说看,你凭什么认定打开封土堆必须得先找到机关?”
孟西华答道:“道总,晚生是从第四句诗‘惊天动地妙连环’推断出来的。四位前辈,按照《康熙字典》的解释,‘连环’这个词有三种含义。第一种是连接成串的玉环。第二种是比喻连续不断。第三种是比喻密切相关。
“那么在这三种含义中,晚生比较倾向于第三种解释。换言之,若想打开封土堆,必须得先找到打开封土堆的机关所在地。那么打开封土堆的机关所在地在什么位置。
“第一个位置就在封土堆正西方向大约八丈九的地方。如果晚生没有猜错,那么从这个地方往下挖,应该可以挖到第一个拉环。在找到第一个拉环以后,还必须找到第二个拉环。只要同时拉动两个拉环,必定会出现‘惊天动地’的机关开启的响声。在响声过后,两个拉环附近必定会出现一个入口。那么这个入口就是进入封土堆唯一正确的入口。”
贞俊法师打断孟西华,插话问:“西华,假如你的推断就是破解李志常写在笔记中的那首诗的关键,那封土堆的下面埋着的究竟是什么东西,会不会就是蒙哥的遗骨和蒲元神刀?”
“应该不会。”
孟西华摇了摇头道:“晚生同意伟樵道总的说法,蒙哥的灵柩应该是被耶律铸运回了哈拉和林。晚生认为,尽管蒙哥是在钓鱼城外战死的,但他毕竟是蒙古帝国的大汗,蒙哥的下属绝不会随随便便就找一个地方把蒙哥给埋了。”
“那就奇怪了。”
贞俊法师听后自言自语道:“既然封土堆的下面埋着的不是蒙哥的遗骨,那里面究竟埋着什么东西?”
“大和尚。”
伟樵道总接口道:“会不会有这么一种可能,封土堆的下面什么东西都没有埋。不论是李志常写在笔记里的那首诗,还是诗里提到的封土堆,都是创作那首诗的前辈高人跟咱们后辈人开的一个大大的玩笑。”
“不会,绝对不会。”
贞俊法师反驳道:“臭老道,既然你说创作那首诗的是一位前辈高人,那老衲问你,哪一位前辈高人会闲的没事做了,专门创作一首诗逗小辈们玩?”
伟樵道总闻言嘿嘿一笑:“换做是老道,老道就会这么做。”
“别往你自己的脸上贴金了。”
贞俊法师“哼”了一声,笑骂道:“就你长得那尖嘴嘬腮的猴样子,你能是前辈高人,你也配?”
“猴样子怎么了。”
伟樵道总闻听贞俊法师骂他是猴,竟不恼怒,笑道:“大闹天空的孙猴子就长得是猴样子,还不是凭借手中的如意金箍棒,把天庭搅了个天翻地覆。因此,大和尚你可别门缝儿里看人,把人都瞧扁了。”
贞俊法师闻言,张了张口欲待反击。
孟西华突然一声惊呼:“四位前辈,晚生想到是怎么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