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之后,陈郢与咸阳先后接到军报,楚王元和秦王稷看到军报后的表现却是截然不同。
熊元对于这一战本就没打算能赢,现在能打成这个局面,已经是超出预想的好了。
所以熊元看到这份军报之时,只是嘴角微微一笑,随后拿出竹简,写道。
“黄卿,固守城池,不得出战,但可派小股部队,于夜间出城,假装擂鼓攻城,切记一鼓即退,总之就是让秦军不得安宁,如此,寡人估计汝等很快就可回师了。”
熊元这纯粹是疲兵之计用上瘾了,动不动就想来一波。
咸阳城中,年过六旬的秦王稷,手中拿着战报,看了又看,确定确实是出自自己的大将王龁所书后,秦王稷狠狠地将竹简扔在地上,对着跪在下方的范睢说道。
“汝多次进言,放芈元与黄歇回楚,于寡人于秦有利,时下,王龁将败,全拜此二人所赐,数万士卒丧命,你说怎么办?”
“王上!王龁将军还没有败,而且夺下了,黔中郡三座大城,此时正是兵锋所至,所向披靡之时,王上可派兵增援王龁,彰显国威,同时可使人与楚,使楚王元割地以罢战!”
范睢不愧是范睢,几句话就说出了解决之策,就是趁着此时王龁还没有显出败相,做出大举派兵增援的架势,胁迫楚国割地休战。
这样不仅能够保持住,秦军近几十年来缕败楚军的军威,同时又能迫使楚国割地,可谓是一举两得。
“熊元小儿!折寡人数万将士,怎可轻易休战!”
“王上!灭韩之事我等已筹谋数年,不可节外生枝,楚国此时是防守有余而进取不足,不足为虑啊!”
范睢放黄歇回楚时,也不知道收了黄歇多少好处,此时说的话完全是熊元想向秦王稷表达的。
“范睢!你如何知道熊元小儿不会在我等伐韩之时,趁机攻秦啊?”
秦王稷到底是执掌秦国数十年的人,一语中的啊!
“王上!黑冰台曾来报,熊元欲在江水与汉水之间倾举国之力筑城,想要借舟师之力,江水与汉水之险,守住楚国,如此守土之犬,王上无需介怀,当下灭韩之事为重啊!”
范睢虽然消息是极为灵通,可是智商完全不在线,纯粹是瞎胡想,竟然因为熊元修筑武汉城,而认为熊元只是守成之君。
当然也有可能是当初黄歇花了大价钱收买范睢,让他潜意识里对楚国不放在眼里,又或者是因为伐韩能够得到韩国上党数百里之地,利益巨大,被冲昏了头,总之这位秦相就是没有将楚国放在眼里。
顺带着将秦王稷也带进了沟里,于是在战场上丢失了三座城池的楚国就顺理成章的成了战败国,双方开始了谈判桌上的战斗。
数日之后,凤台大殿。
“秦使王稽!参见王上!”(王稽(?-前255年),战国时期秦国人。王稽任谒者时奉命出使魏国,帮助范雎逃往秦国。范雎出任国相后,王稽被举荐为河东郡郡守,后因私通诸侯之罪遭处死后弃市。)
“免礼!秦使所为何来啊?”熊元当然知道王稽所为何来,但是罢战谈判的事情谁主动谁就吃亏,所以熊元故意装糊涂。
“外臣为救楚而来,同时也是为秦楚和睦,百姓康泰免遭生灵涂炭而来。”王稽不愧是做外交官的,无非就是不想打了,再打下去就要伤筋动骨了,会当误秦国伐韩的计划,想要停战而已,却说得如此的冠冕堂皇。
“贤卿为救楚而来,快于寡人说说!”熊元盘算着,索性糊涂到底,正好麻痹秦王稷。
“王上!当今秦楚交战,敢问王上!秦楚两国孰强孰弱?”
“额!秦国稍强一点吧!”是个人都知道,全盛时期的楚国都让秦国揍趴下了,更别说现在只剩下半壁江山的楚国了。
“王上!我王在王稽出使的同时,已调遣二十万大军增援王龁将军,到时三十万人伐楚。。。”
王稽说到这里没有再说下去,而是看向了熊元,熊元此时的反应也在王稽的意料之中,很是惊慌失措。
“贤卿说为救楚而来,有何良策快快说于寡人!”熊元语气中带着急促,惊慌失措的说。
“王上!我王本不欲再战,但军中士卒战意高昂,我王为安抚军心,需嘉奖士卒,但国内土地有限,想要向王上借地一用。”
听到这话,熊元心里不由得冷笑,都这个时候了,王龁败亡在即还想着土地,好,要土地给你们,但是最多三年让你们连本带利还回来。
“不知秦王预借何地?”
“我王预借黔中郡之地嘉奖我秦国将士!”
熊元虽然此时心里无数只草泥马神兽飞过,但是表面上看就是一幅懦弱不堪,即心疼土地又怕和秦国打仗的样子。
“秦使且先回驿馆歇息,这个容寡人想想,再给秦使答复。”熊元唯唯诺诺的说道。
“王上!外臣告退!”
随着王稽走出大殿,熊元面色一下子冷了下来。
随后楚国重臣开始在大殿中讨论,一直到下午时分才商量出了结果。
随后的一个月,咸阳到陈郢的使臣来往不绝,最终双方达成了协议,除秦军占领的三座城池以外,楚国割让州陵地与秦国,同时秦国需要将楚王元的夫人赢舒和儿子芈启归还楚国。
赢舒是秦王稷之女,前身正值风华正茂、青春年少的时候,在秦国为质十年,因此秦王稷就将公主赢舒嫁给了熊元。
两人在秦国相伴七八年之久,生有一子名叫芈启,也就是后来楚国的末代君王的昌平君。
之前前身逃回之时,情况危急,顾不上她们母子,现在刚好借机将他们母子接回来。
熊元没想到自己的这一举动,让秦王稷和范睢深信不疑的认为熊元就是个儿女情长,要美人不要江山,优柔寡断之人。
直到秦军退却,赢舒与芈启进入楚境,这件事算是逐渐告一段落,算下来就是那句话,秦军不胜而胜,楚军不败而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