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章 小镇春意浓(1 / 1)空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爸,还是小地方,过年热闹啊!”

儿子小睿,像个大人一样,坐在客厅的红木沙发上,且感慨呢,

年29了,我和蓉儿正忙着准备除夕的食材。

比如,在老家时,老妈会在这一天准备的东西。

“呵呵,小子,说说看,有什么不同?”

我从厨房出来,坐在沙发上,喝口茶。蓉儿说,我作为总策划,指点指点就可以了,当然,打个下手,她也不反对。其时,她正在按照我老妈的习惯,油炸酥肉。

“哎,等一会儿,什么东西,这么香啊?”

小子鼻子尖,一边嗅,一边就被美味牵引到厨房去了。

“嗯,蓉儿阿姨,嘿嘿,你炸的酥肉,好香啊。”

小子,口水都快出来了,讨好的说。

“呵呵呵,是吗?来,小睿,你先尝尝,小鱼儿哦。小心烫着哦。”

蓉儿铲了一锅铲,又用秀气的手,拈了一个瘦长、如小鱼儿的酥肉,温情地放进儿子的嘴里。

“妈妈,什么好吃的呀,我也要。”

小姑娘起床了,找她,找到了厨房。撅着小嘴,请求。

“静儿,你起来了啊?来,妈妈也给你一个,天上星,亮晶晶,小嘴开开。”

蓉儿母爱满眼的给,眉清目秀、粉妆玉彻的,6岁吧,大名安静,的小姑娘,喂一块酥肉,像星星的形状。

估计是,以前常给女儿念,“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不开不开我不开!妈妈没回来。”

蓉儿还是心灵手巧的,虽然只是高中毕业,但有很多传统的审美观念,所谓刺绣花红,针织染纺,样样在行。

小小的酥肉,都要用面粉,裹出各种漂亮的外观。

“嗯,小睿乖,也给你爸爸带点酥肉去,好吗?趁热吃,更香哦。”

蓉儿用筷子,夹了些刚炸好的,满满一碗。

“妈妈,妈妈,我来端。”

安静抢着说。

“呵呵呵,小心烫,还是哥哥来吧。”

蓉儿笑着安排。

“妹妹,要不然,这样吧。好吗?”

儿子小睿,学会了我的平衡和善解人意。

“好的呀,好的哦,睿哥哥,你好聪明哦。”

小姑娘,秀气的眼睛,好看的眨了眨。

于是,金童玉女,抬着大碗,出来了。

“哈哈哈,团队合作,好!快放下,我接着。”

担心烫着他们,我赶快从沙发上起来,紧走几步,双手接着了。

沙发上,我们爷仨,吃了个半饱,满嘴流油。

巴适!

“嗯,小睿啊,你刚才说红星镇,哪里热闹啊?”

我递餐巾纸给他俩,笑着问。

“呵呵,老爸,你看哦,可以随意放鞭炮,还有,小朋友们,互相交换很多好吃的。啊哟,那个松果,老好吃的”。

儿子兴奋得小脸通红。

“是的呀,我跟着睿哥哥,也吃了好多好多的,稀奇古怪的东西哦”。

小静,也欢乐的拍着小手。

“哈哈哈,这就是分享吧”?

被快乐的气氛感染,我也很高兴。

是啊,在东海,除了亲戚和好友,走动那么一下下,邻居们,几乎都不认识,大家隔着防盗门,楚河汉界,严防死守,老死方才往来。

小镇就不同了,隔壁邻居的,见面笑着问好,有个什么大事小情的,也都互相帮忙,就像蓉儿老爹的安葬,整个“川”的,左边一绺,全都自发的来帮忙和张罗,很多人,并不是移民。最让人感动的是,隔壁俞船长一家,俞满仓,出海回来,各样的海鲜,还都挑一点,送给蓉儿家,说是尝尝鲜。

无以为报,和蓉儿一商量,回赠点土禽和卤牛肉,蓉儿心好,对那些还活着的海鲜,利用明月山庄的渠道,销售到市里,价格比镇上高出了些,人家俞船长,又提着礼物,专程来道谢了。

蓉儿更累了,豆花店和卤牛肉还开着,说是祖传的手艺,不能丢了。这边,又试着接管明月山庄的营生。当然,我给她说,请个助手,人舍不得多花钱,没办法,我只好给她打工了,反正不动脑子,出卖点体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闲里偷忙着。

等蓉儿忙完,我们一家四口,嗯,准确的说,是,一屋四口,出门,赶赶年前,最后一天的集市了。

背着家乡传统的背篼,我们走在街道上,现在,车辆几乎不准通行了,只能从小河流的两座青石桥上,环形通过。

人头攒动,比肩接踵,人们脸上,都挂着喜气洋洋,碰见熟人,聊得兴起,都忘了自己上街,是来干什么的。

没有目的,少了心机,就是闲逛。

“哎,老爹,可让闺女我好找哇。俺娘问你,酱油打了一早上,怎么还没回去,家里的锅,都快烧着了”。

大姑娘俏生生的埋怨。

“啊哟,看我这记性,那啥,土鱼老弟啊,回见了,过两天,来家里坐坐,一定哦”。

我明月山庄农活的负责人,乐“老实”,大名乐自达,笑呵呵的,跟着他闺女,买东西去了。

偶尔,一对穿着大红大绿的男男女女,敲锣打鼓的穿过街道,据说是镇上出钱,大年初一,耍龙舞狮、小调大戏、高跷社火的(几年后,还加了个花车游街的节目),小镇表演团的一线明星哦。

反正是环肥燕瘦,时迁,鲁智深,林冲,孙二娘,张飞,关公,诸葛孔明,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骨精,嫦娥什么的,应有尽有,道具和家伙式、脸谱,万事俱备。

飞哥在前面开道,丈八蛇矛被他玩出花,漆黑的面孔,哇呀呀呀呀的粗犷之声;红脸的关公,青龙偃月刀,一边迈着八字步,一边手理美髯。

其他人物,本来规规矩矩的,各自待在自己的情节中,和自己的伙伴声形互动。

谁知道,到了中间,一辆满载蔬菜和水果的卡车经过,人流被压缩了。

再一看,“嘿嘿,蓉儿哪,你看看,好笑不”?

生活,有时候,不自觉的演出,小品和相声呢。

“呵呵呵。好玩呀”。

蓉儿脸红扑扑的,毕竟,还是有点小风吹着,冷的感觉。

大年初一正式演出的明星们,也被挤乱了。

于是,但只见:孔明先生羽扇纶巾,正念念有词的,对着齐天大圣和卷帘大将,面授机宜,“嗯,汝需如此如此,埋伏博望坡,待吾魔术弹信号三下,众将即可五除二的,点火猛攻!吾在城里,豆花西施小店,安排庆功宴,众将,可曾明白”?

“师父!弟子明白,此去山高水迢,您要保重!沙师弟,师父就交给你了,好生看护。俺老孙,去也”!

“喝喝,大师兄放心,凭俺卷帘大将的威名,一般的小妖贼怪,俺还不放眼里”。

那边,我师父三藏法师,只好对着鲁智深和林冲,暗念口诀,“悟空,不可杀生,汝今能持否”?

智深师兄正怒眼圆睁,“教头兄弟,高衙内色狼,杀了那直娘贼,跟俺去二龙山入伙去吧”?禅杖正对的,哎,怎么是白骨精啊?

“哎哟,小女子本是此山中本分良民,大师不可莽撞,草菅人命啊”!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摇头叹息,“不可,此事万万不可!杀不得哇!提辖恩兄”。

转回头,八戒师弟,一脸垂涎,对着母夜叉孙二娘道:

“嫦娥妹妹,ong,ong,俺老猪虽然丑点,可也是正经的天蓬元帅畜生”。

孙二娘嘻嘻哂笑,“饶你尖是鬼,喝了老娘的洗脚水”。

时迁最可乐,身材瘦小,皮肤黝黑的他,本来正在和一路跟着的小朋友互动呢。

飞抢一个苹果,然后,眼花缭乱的送回,再搭上一颗巧克力或是大白兔,引来小儿女,一片欢笑声。

谁知,嫦娥白裙飘飘,玉手一指,“呔,看汝肥头大耳,休想!待俺禀告玉帝,把你户口改成猪”。

“咹”?时迁冤枉啊!他愣愣的,随即机智救场。

“咋滴了,鹅躺着,也中枪吗?老妹,咱虽癞蛤蟆一枚,天理良心,可从没想吃天鹅肉哪”!

“哈哈哈,呵呵呵”,笑声一片,像波浪,一圈圈扩散开来,把红星镇的春意,渲染的浓浓的。

“唐僧骑马,咚拉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猪八戒;猪八戒,鼻子长,最后跟着沙和尚......”

儿子小睿,领着妹妹,带着一帮小朋友,撵着表演队伍去了。

没有哪个摊位是旺季还是淡季了,全都客满为患。

我和蓉儿,一边看,一边商量着,买些什么。

最新鲜的蔬菜,时鲜的水果,还买到两只长耳兔子,本想着有口福了,爷爷和奶奶在的时候,有一年,陷阱抓兔,红烧野兔的香喷喷,历历在目,望兔生津。

谁知道,中午回家,小睿、静儿,兄妹俩,非要自己养着,说,

“好可爱哟”!

“老爸,你不是常说,出家人,慈悲为怀嘛!嗯,好不好啦”?

儿子还振振有词。

“叔叔,叔叔,不要吃它们,好不好呀?嗯,妈妈,它们好可怜的哦”。

静儿,也抱着我的大腿,摇啊摇。

“唉,那,好吧”。

我和蓉儿对看一眼,万般不情愿的同意了。

得!俺的红烧肉啊,俺童年的美味啊,没了。

新衣服,早就买好了,又去了鞭炮摊。

今年,儿子大了一岁,加上领着个小妹妹,小小男子汉,胆子也大了,不但放摔炮,还放二脚踢和烟花。

最后,是花生瓜子、糖果糕点,特别是果脯和当地的桂花糕,很是买了不少。

宣纸买了几张,准备写对联。

街上,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街啊!”

热闹繁华的春节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春节展开了一幅热闹繁忙的画卷。从腊月的二十三开始,这个节日就已徐徐拉开了序幕。许多人家在这天就买好过年时所需。但是我还是坚持父母的习惯,29那天再买蔬菜和水果,新鲜,虽说多花俩钱,但健康无价。

从经济角度看,你舍不得倒掉剩菜剩饭,长期累积,生病吃药的花费,要远远大于你的节约。唉!传统里面,也有些,需要改进的哦。

不过,父辈们的某些做法,我只会悄悄的扬弃,不会过多指出,孝顺孝顺,顺是核心。

再说了,我们只需要对养育我们的长辈,平时尽可能的回报一些,关心一些,以免空留“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人生最大遗憾!

至于他们的生活,包括方式,我等黄毛小儿,何须为赋新词强说愁呢?

“在我一天天的盼望中,新年终于到了,人们顿时忙碌起来。卖烟花爆竹的小摊子也出来做生意了,大街小巷一片沸腾的景象。春节的街头不仅仅是这些,最显眼的是吉祥物-——鸡;水果挺着将军肚,很不少的人们,也忙碌地买这买那:有的人嘴上乐开了花;有的人因买的太多,累得喘不过气来;有的人拎着大包小包,坐车回家。可热闹了”!

懒得费神了,把小子的作文,抄一段吧。

29晚上,和蓉儿一起,去她父亲的坟头祭奠。

她妈妈的坟,挨着她父亲的,她妈妈在三年前,因为姑爷不争气,哭瞎了眼睛,脑溢血,走了。

烧完纸,放完鞭炮后,娘俩母,跪在坟前,磕头。

“爹啊,娘啊,你们辛苦了一辈子,也没在女儿这里享到福。女儿不孝哇”!

声声慢,泪泪长,情真意切,怎一个心酸了得?

还是李清照,女子高等师范学院的尖子生,写的作文,贴切!摘录如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嗯,爹,娘,现在好了,大军,哥,帮着咱,估摸着,债很快会还清的,无债一身轻啊!可惜,人看不上咱,唉,在一起一天,女儿就对他父子,好一天吧。以后,谁知道哇”?

我和儿子,领着小姑娘,在坟山下的背风处,等。

走回镇上,已是万家灯火了。

花灯发着五彩的光芒,红灯照耀一片喜庆,车水马龙的。新年总是热闹的、喜庆的、有浓郁气氛的。看啊,大街的路灯上,全都挂上了一串串灯笼,那火红的着色,就好像马上要燃烧了似的;大大小小的商店里,都摆满了大小不一的灯笼和一幅幅的对联;在超市里,购物的人好像比物品都多,你就看那结账时排的长队的人吧,就像一条“长龙”

这天晚上就更热闹了。家家户户赶做年菜,其中鸡和鱼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鸡(吉)祥如意,年年有鱼(余)。有的人家还会做年糕,年年糕(高)嘛!男女老少穿起新衣,门外贴起了红红的对联,屋内欢笑声连绵不断。

岁尾年初,家家爆竹,户户焰火,不绝于耳,气势如虹。元代诗人赵孟钤凇端暝隆分兴担?“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地落阶红。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

描写春节喜庆气氛者,王安石可算写到极致,他的《元日》诗脍炙人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大年三十的早晨,我一大早,就蹑手蹑脚的醒来了。在桌子上铺开宣纸,写了两幅春联。一边写,一边黯然神伤,悄悄泪流。

那段时间,老是在想一个问题:去年的今天,我和清清老婆,我们在做什么?

叹口气,才知道,伊人已逝。

泪水落到宣纸上,滴滴渗开,抹了把脸,强自琢磨。

先,是明月山庄的对联,清清老婆,我心中,你最重。

想了好久。

撕了写,写了撕。

不满意。

等蓉儿披衣出来,递给我一杯热茶,喝一杯,吸一口烟,在袅袅的烟圈里,对联,隐现。

“明月香风桃叶林,清泉碧海熏衣魂”。

横批:花仙柔情

我们镇上的房子,春联,则一气呵成。

“红星镇富裕美满,桃明岛幸福安康”。

横批:洒向人间都是爱

“哎呀,大军,哥,你好有才哦”。

蓉儿杏眼含春,含情脉脉,叫哥,还是有些难为情。

“嘿嘿,蓉儿妹妹,哥哥我,以前叫旺财哩”。

开个玩笑,纾解一下悲伤。

“啊?啊!那不是狗,呀,呸呸呸,不是的,是小狗狗的名字吗”?

蓉儿很惊讶,大眼,圆圆的。

“是啊,穷人,起个贱名,好养”。

我有些气闷。又有些哀伤和牵魂。

“是哦,小女子以前,爹妈叫我小咪,就是只小猫的意思”。

蓉儿也沉浸在回忆中,有些感伤,泪花纷纷。

下午,在我的安排下,我们四个人,带着些食材,和烟花爆竹,骑着自行车,来到明月山庄。

大门关着,农友们都放假了,说给他们,谁闲的没事,可以过来瞄一眼,不来,也没事。

推开门,我和蓉儿在厨房,先准备年夜饭的食材,清洗蔬菜。

儿子和他妹妹,到二楼房间里看电视、打游戏去了。小孩子,总是能发现快乐的!

曾经,小睿和静儿,在山庄的地上,研究和指挥蚂蚁,就玩了一下午,还满头大汗,不亦乐乎。

我和蓉儿,来到二楼,原来的桃花坞房间,杀了一只大公鸡,让鸡血高高的滴落在,地上的碗里。然后,我又喷点清水,扫帚空挥,“走你”!

口中念念有词。

管他呢,封建迷信不可信,但是风水,还是靠谱的。

杀鸡宰鹅,都不要小孩子看到,不想污染他们单纯的美好的心灵。

毕竟,明天会更好嘛!

蓉儿在厨房忙着,我抽空去了清清老婆的坟头。

拔了拔杂草,又用铁锹,铲了些土,把山脊上的土垒高,培土紧固。

摸摸墓碑,蹲在地上,抽了支烟,又想流泪,摇摇晃晃的离开了。

晚上,年夜饭,在一楼大厅上齐了,土,野,香,桃明老白干,一箱。

按照惯例,和儿子跪敬列祖列宗,蓉儿也和她女儿,在旁边祭奠她们的祖先。

恍惚中,把蓉儿看做清清老婆,火光照耀下,差点搂她过来,并排跪扣。

落款,依然。

清清老婆,在今后的每一年,都是我禀告列祖列宗的,爱妻。

烧完纸和冥币,我和儿子,单独拿着葡萄酒,水果,美味佳肴,和冥币、草纸,来到坟前。

“清清老婆,又是一年了,唉,天人永隔,不知你,一向可好?大年三十,我和小睿来看你了!有什么要求,托梦吧。想你了”。

纸和冥币燃起来的那一瞬间,我终于抑制不住的哭了起来,大哭!

让我痛痛快快的哭一次吧!

儿子也陪着哭。

“大军,节哀吧。我们要好好的,活着”。

蓉儿和女儿,走过来,默默的站在旁边。

“嗯,没事,我哭过了就好了。走吧,蓉儿,小静”。

心里,有些慰藉,吃年夜饭吧。

儿子小睿“眼里的春节”。这是那天,翻出了10几年前,儿子写的日记,老师评语是,“真实,有生活情趣”。作业本,也有点泛黄了。

“今年的春节我们家过得异常热闹。只是老爸,突然有点老了。除夕那天我们杀了一只鸡,一只大鹅,还有一只鸭。蓉儿阿姨准备了一年中最丰富、最有意义的团圆饭。

开开心心的吃完晚餐后,开始进行我最喜欢的燃放鞭炮环节。我领着妹妹静儿,像个小公主,美丽、可爱。

盼啊,盼啊,终于到了晚上,天完全黑了,我们可以放花炮了。满天星放出来的是五颜六色的小星星,魔术弹“打”出来的是一颗颗小火球,还伴着砰、砰的声音,礼花喷出来的先是一条条火龙,到了半空就变成了一把把亮晶晶的小伞,最好看的是彩蝶飞舞:飞出的居然是三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突然,烟花飞上天空,在一瞬间,炸开了,天上礼花朵朵。有的像银色的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儿,有的像橙色的大衣,还有的像金色的太阳,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样。美不胜收!

”哥哥,好漂亮哇!以后,还要跟你放烟花哦!好吗”?

静儿还和我拉钩。

然后,我和她用摔炮,互相吓唬的,仍在对方脚下,打闹着,嬉戏着。

回头看,老爸和蓉儿阿姨,站在二楼的顶层,看着夜空中,镇上组织在最高的山顶,放的大礼花,绚丽夺目!嗯,我们家,也赞助了的。

除夕夜家家户户热热闹闹。最快乐的时候,莫过于放鞭炮。一整夜,鞭炮声连绵不断。除夕夜人人都不睡觉,都要守岁。大年三十的晚上更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家家灯火通明,处处礼花朵朵,鞭炮声声。大家一起守岁,告别已逝去的岁月,憧憬对新一年的希望

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还要放一挂鞭,叫做“出行”,代表踏上新一年的脚步”。

儿子的作文,到此为止。嚷嚷着,一定要熬夜的他,在11点多,就睡眼朦胧,和妹妹睡着了。

我和蓉儿,把他俩放到新桃花坞的大床上,看小家伙们,睡得那个香甜啊。

因为她害怕,我也只好陪着蓉儿,在桃花坞待了一晚上。

我一直坚持着,看完了春节联欢晚会。

新年的钟声,是东方破晓的第一缕璀璨的阳光,是新年伊始奏响的第一曲优美音符,是新的一日之晨的盛典。那悠扬的钟声,尤如春雷穿过时空的遂道,传遍了大江南北,响彻云霄万里。它预示的是又一个轮回的吉祥开始,它带给的是人们的一个个欢欣鼓舞的笑容,它彰显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个充满梦想与希望的曙光。

却发现,蓉儿靠着我,已经睡着了。

抱着她,轻轻的放到行军床上,盖好被子,我也迷迷糊糊,趴在床边,进入了梦乡。

“军军,老公,我想你呀!还有小睿。你们,都还好吗”?

清清老婆,梦里找我来了。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可是你却并不在意;你不象是在我梦里,在梦里你是我的唯一。

我今生看来注定要独行,热情已被你耗尽;我已经变得不再是我,可是你却依然是你。

欢哥的《北京人在纽约》插曲“千万次的问”,是我此刻,长夜漫漫的唯一的慰藉。

大年初一,一大早,儿子就被鞭炮的声音给吵醒了。他赶紧起床,带着妹妹,我们一起回到镇上。只见外面车水马龙,张灯结彩,充满了热闹的气氛。

上午,我和蓉儿在厨房,哼着小曲包饺子。

吃完皮薄馅大的饺子,来到街上。

外面,敲锣打鼓、耍龙舞狮、小调大戏、高跷社火,把过年的气氛渲染得热火朝天,大张旗鼓,吉利喜兴,让你不得不忘掉世间还有苦楚和懊恼。

新年是幸福的、美满的、充满祝福的。一家人围着饭桌,在新年晚上一起吃顿团圆饭;节日期间,人们走亲访友,问候自己的亲戚和朋友,将一句句美好的祝福传递给他们;孩子们也互送着各式各样的贺年卡,那一个个小上的字中,传递着他们对伙伴深深的祝福;就连不懂事的咿呀学语的小孩子们,都高兴得欢蹦乱跳,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说上一声“新年快乐”。

新年的钟声,是催人奋进的号角,是时代发展的又一个出发点。它的声音给了亿万人民以拼搏向上的勇气和能量,这声音回荡在辽阔的大地,它催起人们奋进的脚步,它指明人们前进的方向,那极富震憾与希望的钟声啊,定能给我们带来幸福与吉祥。

流逝的光阴把岁末的幕布轻轻放下,2004年就踏着沉重的脚步飘然远去。十二个月的故事,依旧在墨香染透的清笺上留下平静温情的络印。默然回首,喜悦、欢欣、感伤、遗憾……

用儿子作文的结尾,作为本章的结束吧:

“新年——新的一年的开始。在新年到来之际,愿:所有的老人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所有的叔叔阿姨们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所有的中学生、小学生们都取得优异的成绩;……祝愿所有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和和美美,事业一帆风顺,生活幸幸福福,新年快快乐乐!新年更要快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