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迟点更新
古琳在特斯拉宇宙数据库里看过叶华保存的阿凡达,收到电影中用辫子连接自然界联系的启发,她创造了一条贯穿内部的线。在车辆侧面,概念车通过一个大的椭圆形开口变成了一个由内而外的雕塑:从颈部支撑到车门开口,从视觉上将内部和外部连接起来。该螺旋结构还包括后排座椅,将乘客围在后排的长椅上。一条线从这里绕到乘客的头枕。
前排座椅类似阿凡达电影中的树叶吊床,中控台象征着灵魂之树纳维族最神圣的地方,它延伸到柱并创建其车顶结构,将车顶乘客像茧一样轻轻地围在后座中。特殊儿童座椅的头枕也向前延伸得很远,以至于它与前排座椅头枕相连。
座椅采用自创皮革精制而成,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整个生产周期中都能保证环境可持续性的超细纤维。它是由旧衣服、旗帜、塑料瓶制成的回收材料。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低污染物排放和低能耗。同时,这种材料还保证了防滑性。在水晶白色上印有抽象的叶子图形,在视觉上再次加强了与自然的联系。
在概念车中,古琳以全新的方式关注用户体验。受阿凡达虚构的潘多拉世界的启发,实现了人类、车辆、周围环境以前未知的共生关系。结果是:一种具有远见的车辆,可以扩大乘员的感觉并增强其感知能力。一旦乘客在概念车中坐下,他们就会与车辆合并,并且可以更加自觉地感知和感知周围的世界。
概念车可以通过数字神经元将周围环境的能量、信息以可视化提供给车内成员。数字神经元通过格栅从车轮流到后部区域,人与车辆内部之间的首次交互完全通过控制单元直观地进行:将手放在中控台上,内部变得栩栩如生,并且车辆通过呼吸识别驾驶员这可以在仪表板和用户的手上看到。因此,概念车与驾驶员建立了生物识别连接,并提高驾驶员对环境的意识。数字神经元从内部流到外部,并可视化能量和信息流。例如,在行驶时,神经元流过车辆的外部。
控制单元是允许人与机器合并的多功能接口。它也可用于通过驾驶员或乘客座位控制概念车。如有必要,可通过短按来升高或降低设备。根据驾驶员的情绪和活力,汽车提供不同的驾驶模式选择:舒适模式车辆自动驾驶、半自动模式驾驶员与车辆各占一半控制权、驾驶员模式驾驶员完全控制车辆。
在概念车中,界面适合用户,通过简单地举起手,一个界面就会投射到手掌上,使乘客能够直观地与概念车的内部进行交互。例如,通过简单的手势,乘客可以选择正确的环境音轨或在不同的沉浸式体验之间进行选择。
这车汇集了大马岛最尖端的安全科技和概念科技,它不仅能为驾乘人员提供舒适俺去的车内氛围,对于外界的交通,人与车的交流更是进行了全副武装。比如全车搭载了敏感度更高的传感器,但有行人进入它的覆盖安全区之后,为了避免鬼探头之类的交通事故,他就会亮起橘色灯条以及车前的显示屏,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同样,后盖也变成了一块显示信息的屏幕,这样前面有堵车或有行人通过时,后盖屏幕上就会展示前方信息。此外,当它在路上遇到了事故,或者在路边停车的时候,车顶不仅会立起三角警示牌,车后显示警示标语,车底的小型机器人还会自动定位并仿制警示牌,降低二次事故的发生率,以后雷神汽车非常安全。
叶华轮流带着滃青玉和夏光丽在实验室周围兜了一圈。
修长的弯弓式车身、透明的车门,在布灵布灵的幽蓝灯光,美到令人窒息的车轮,让她们感觉这么梦幻的车也只能来自外星球了。但人靠近车旁,透明车门会跟玄幻中斑溪兽展翅高飞一样开启,车身后部的33个鳞片还会像呼吸一样上下开合,而内饰方面同样科幻到让她们这些普通人无从下手,除了中控台一整块型曲面屏幕,外加两个形似吊床的座椅,车内真是上面都没有了,方向盘则被一个从未见过的控制单元所取代,把手放在上面,车辆便会通过呼吸和心跳辨认车主身份同时启动车辆,通过前后左右摇动控制单元,汽车就可以前进后退或是转弯,非常惊喜的是,这辆车不仅支持手势懆控,型屏幕还能在车辆自动驾驶时显示3画面。
把车停到一边,让两女自己在周围试驾玩玩。
叶华拍着张亚青的肩膀,指出这辆概念车的不足:“亚青,你们做得很不错。但是是我觉得这辆自动驾驶汽车还有进步的空间,你们可以为它搭配了可伸缩的踏板和方向盘,想自己开就自己开,不会开就让他们全收回去,为自己无处安放的双脚腾个地儿,而且这车太短了,应该加长到五米六以上,后面再增加两个座位,还要为儿童座椅做了全方位的安全设计,不仅提供安全带预防性张紧和测置式冲击保护单元,前排驾驶员还能在中控屏上看到后排婴儿的状况”
张亚青挠头苦笑道:“叶老师,这种爆改任务交给雅马哈公司就行,我们这半年越来越忙。我们在大马岛不仅有天宫计划、研究火星大气的希望火星探测器、研究火星土壤的火星车、无人机、将火星的二氧化碳转换成氧气的系统、火星基地、火星城市您也知道反复利用星舰火箭将数万人迁移到火星的难度有多大,根据古琳校长提供的工艺,我们我们开始批量合成115号元素。目前看,在1990年建立万人的火星城市,这个任务太艰苦了。”
元素115是重力型波的重要材料,凭借重力型波飞碟可以弯曲时间和空间。同时,这种推进系统还可以实现隐形。它们不是采用线性模式飞行,而是通过操作来弯曲时空本身以实现超光速飞行,完虐爱因斯坦的光速理论。
通过三个重力波放大器来调节重力型波的频率和周期,来抵消掉地球产生的重力型波。当开到最大功率时,重力型波在飞碟包住船身,形成重力场泡泡。而光线被重力场隔离在外面,因此实现了隐形。在传说中星际穿越模式时,飞碟的反应器放大由元素115创造的重力型波的强核力,用来弯曲时空,然后飞碟跳跃到最近的空间点。通过这种方式,飞碟一次性地跨越星际间距离,免除了光速限定的线性飞行模式
“哦?那火星城市计划现在是什么进度了?”
“技术上的事我说不好,大马岛有专业的工程师,天宫计划我们已经完成研发,就等着您的命令,发射后我们立刻对接。”犹豫了一下,张亚青说道,“我们与老大哥那几位专家有分歧。他们一直固执用化学能来解决,跟古琳校长提供的方案相比,他们就是渣渣”
当首批宇航员到底火星的时候,需要一个住的地方。因为火星表面受到的辐射比地球大得多,首个火星居住舱会建于底下,更先进的居住舱可以建在地上,外壳用厚厚的水层来抵御大多数辐射。然鹅,运输大量的水和建造居住舱的材料价格极其昂贵,首批火星居民要发展壮大到城市,他们就必须就地取材。
幸运的是,火星有大量可以利用的资源,星球表面有铁、镁和铝等金属,还可以从太阳获取电能,星球大气中有存在氧气,也可以将二氧化碳转为氧气,星球表面下还有水冰,可以提供所需要的水资源。
“呵呵。”叶华笑了笑,“靠化学能这种表面功夫当然得做足了。别误会,这次把你你调回来就是科技城这边也要建立我们真正的外星科技了,我相信我们科技城的专家水平。火星城市只是我们的第一步,并且相信未来百年搬迁到系外行星,就是拖得时间有点久,怕你们太累了。不过再怎么样,研发工作绝不会停止。”
张亚青明显松了一口气,他最害怕的就是终止这个项目。无论能否搬到系外行星,外星人公司开发的相关新产品也多得吓人,钱照样在赚,谁又会嫌弃赚钱太多呢?
“那太好了,叶老师。等天宫计划后,我在科技城就立刻启动火星城市所有的相关研发。其实我们也发觉使用115号元素造星际飞船的成功概率很大,就是……加班太多了。”
“哈哈哈。”叶华眺望着开着雷神概念车玩得不亦说乎的滃青玉和夏光丽,“没人强制你们加班啊,注意工作效率。”
“叶老师,我们还给您准备了一艘世界上最环保的概念及邮轮,三天后将会到达大鹏湾。这艘ship吨位达6万吨,拥有750个舱位,可搭载2000位乘客,跟一般的大型邮轮差不多,但不同的是,它可以减少20的能源消耗,降低40二氧化碳排放,以及50电力负载。目前邮轮航行的动力,主要以燃烧高硫柴油为主,排出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相当于行驶同样距离的百万辆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也高达5吨,既污染环境又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为了不让海风中柴油味太浓,影响气氛,也为了减少环境负担,ship将提供能源的方式,改为柴油双燃料动力系统,还配备有10个可收起的太阳能帆板,可伸缩的风力发电机,以及为将来准备的混合动力发动机,可利用乘客运动发电的动力地板。另外,还设计了一个,种满全世界植物的船上花园,供游客呼吸新鲜空气,灌溉花园的水,则来自闭环水系统,收集和净化的雨水和海水,这种系统将确保废水获得重复利用,ship可以实现零废水排放,这么一套下来,游客就能不留痕迹的享受旅途了。这会给航运业带来了巨大改变。”
“减少20的能源消耗,有点低,后续版本的混合动力要得加上了……”
古琳是叶华最信任的核心成员之一,总管着大马岛所有事务,两年前已经能自由进入特斯拉宇宙数据库提取相关权限的资料。除了控制天上的108颗量子卫星和科技城的研发工作,还要每时每刻要跟两三万个孩子们保持心灵通讯,叶华的业务非常繁忙,干脆把相关业务承包给对应的负责人。
刚才通过天上的量子卫星获取这艘的数据的时候,给叶华的第一印象就是设计略显保守。上层建筑和安装设备虽然整齐而又美感,但是如果只是作为自己的御用座驾,有些设备可以使用全新概念的科技,例如用115号元素作为催化剂的冷核聚变发动机。不过船体涂装相当时尚,让人越看越感觉喜欢。让叶华脑海中情不自禁的浮现出一句话勉为其难吧,这这个年代这艘概念游轮的战斗力已经算是满级了。
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来说,人类还无法完全控制核聚变反应,因为要实现核聚变反应所需要的条件过于苛刻。即使是最低门槛的氢原子核聚变其条件也至少需要在1500万度以上的高温才能发生反应,现在除了优化过的石墨烯,还没有任何一种材料能够承受得住这样的高温。古琳用电磁能来作为控制载体,大马岛的核聚变发动机已经处于非常成熟阶段,拥有能够控制核聚变的电磁能其所付出的能量要比核聚变所产生的能量只是沧海一粟。
核聚变这个宝库对于人类的诱惑是在太大,因为不仅所产生的能量要比核裂变高,而且不会有核辐射污染的问题。于是在从19世纪开始,就有不少科学家在研究如何能实现不需要几千万度的高温下就能实现核聚变。那时候人们发现了元素周期表上第46号元素钯它的金属单质能够吸收自身体积数千倍的氢气,同时他也是性能极佳的催化剂经常被用于氢燃料电池中。四年前叶华就提出钯元素的催化剂反应路线,用钯电极来电解重水做实验,电解出的氘吸附在钯电极中,可以观察到一个反常现象,钯电极的温度竟然上升了很多。通过计算,这个升温绝不可能是氢气和氧气化合而带来的,就这一研究已是诺贝尔化学奖级别的了。
当然这个也只是叶华他们放出去的一个烟雾弹而已,115号元素才是现在最佳催化材料。氢原子在钯晶格中的活动确实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们可能确实有一小部分发生了核聚变反应。只是这个反应的比率还是太小了,能量输入输出不成比例,所以钯元素根本没有工业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