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然二十年,芸陵的入口正式封死,三年的孝期也随之而去,莫然正式在金銮殿上朝议政。
朱烟、朱雨守卫在莫然的身旁,三年没有正式上朝,许许多多的新面孔代替了老面孔。
在安南驻守的高巍,也在去年向莫然提出了辞职信,在年事已高,欲落叶归根等哀求的话语交到莫然手上时,莫然随即批准了高巍的辞职信。
高巍在莫然十九年,从海路回到山东老家高老庄,在高老庄闲居半年以后,在七天前离开了人世。
高巍辞世没有多久后,铁铉和盛庸上交了辞职报告,说自己已经年迈五十有余,大明如今国泰民安之下,可以告老还乡了。
他们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大明未来的天子,他们愧对于少傅、少保的头衔。
莫然成功的挽留了铁铉和盛庸,可盛庸、铁铉的意见已经被内阁大学士们看到了。
这群腐儒早就对莫然不满了,莫然帝是给大明带来了本质性的变化,可是莫然帝都亲政二十五年有余,如今皇长女都十八岁了,皇长子也已经十一岁了,是应该选择继承人的时候了。
在黄观的心中,莫然帝这些年喜欢四处征战,常常在刀枪火海中来回奔波。还好这几年大明的先祖保佑,让莫然帝没出什么意外。
万一那一天,莫然帝再次出征那个国家,并且一不小心血染疆场,莫然帝并没有立下遗嘱。到时候各个藩王和皇子们抢夺皇位,大明又要开场靖难之役了。
在内阁大学士黄观的号召下,六部大员、各道御史、全国所有的布政使、按察使、甚至连武官派系的都指挥使都上奏,都是让莫然早日为国家立储君的事情。
莫然看着桌子上堆着满满的奏折和信件,莫然看的都想吐,基本上来的信件都是劝莫然早立太子做储君的,各个信件言辞不一样,目的却是一模一样的。
有威胁莫然的,你要是再不立太子,我就辞官不干了,谁爱侍候你,谁就来侍候你吧!
还有无为而治的,我不管皇上你是什么想法,无论是立女儿也好,立儿子也好,都要为江山社稷着想,早立储君。不然你忽然暴毙,谁给我们继续发薪水啊!
莫然也是伤脑筋,这些年来他也为此纠结过,他的本意是想立朱文茔为储君,可是按照汉人千百年的传统,国君还是男的好。
可要是立朱文坪为储君,莫然就愧对自己以前的承诺。
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莫然发现自己的四个子女之中,最有智慧和魄力的是朱文坲,做什么事都能坚持自己的本意,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善于学习,学东西还特别快。
最差劲的朱文堩,被莫然训斥过好多次,就是不肯学习功课,老是喜欢摆弄刀、枪、剑、戟各类武器,才十一岁朱文堩,就对各种武器玩的得心应手。
虽然朱文堩特别的让莫然烦心,可朱文堩有一点特别好,对慧子的孝心很强大,天天喊着学好武艺,把日本收复,恢复大觉寺统。
朱文茔和朱文坪倒是中庸之人,人不是特别聪明,可是很有上进心,对莫然安排的事情都努力的完成。
会自我努力的做各种功课,进度不算太大,可他们的进步,莫然是一直看着的。
几天的思考下,莫然决定让他们公平竞争。
在三月份快过完的时候,莫然对慧子和静娴说出了心中的想法,两个人也支持莫然的想法,一个国家能强大,最主要的就是要有一个英明的领导人。
说服慧子和静娴后,莫然又派人从镇江军校接来了朱文坪和朱文堩。
当着四个孩子和三个老婆的面,莫然说出了一个国君的责任和职责,最后让孩子们选择,愿不愿意承担这份责任。
让莫然很伤心的是,朱文坲第一个站出来说不愿意。
朱文坲说:“四海之大如今尚不可知,我怎么可以让大明固定了自己,阻挡自己的脚步。
若我真的是有本事,无论是天涯海角,总会找到一个栖身之处,建立自己的王国。”
莫然先是不开心,最后更加佩服自己的小女儿。问朱文坲最大的理想是什么?
朱文坲毫不避讳的说:“当年野蛮的蒙古人都敢宣称,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是他们的牧场。
我的要求并不高,凡日月所照之地,皆为我大明的土地,世界上只有一个大明。”
被朱文坲逗乐后,朱文堩也说出自己的想法,自己只想做一个为大明开疆拓土的大将军,实在是不想做一个,一辈子只在宫中做指挥的皇帝。
朱文坪和朱文茔都觉得自己虽不是很优秀,可是依然能努力把自己皇爹爹守护的国土延续下去。
莫然考虑到朱文坪年龄还很小,暂时还是以学业为重。
最好是再等三年以后,朱文坪从镇江军校毕业后,就派遣两人一南一北,去大明的南北边疆进行管理。
若是能把边疆之地管理的井井有条,把兵灾、民乱、各种冲突都能平息治理好。那么治理大明的内部事宜,还不是手到擒来。
所有的事情都商量好以后,朱文坪就赶紧回镇江努力学习去,争取早日毕业。
朱文茔自然也不会闲着,从莫然那里得到一个闲职,就是巡查整个江南,做一个御史该做的工作。
只不过她这个御史没有固定的巡查区域,只要是长江以南,她都可以四处巡查,主要就是惩治贪官、体恤民情。
莫然虽然还没把储君正式定下来,起码也是缩小到很小的范围,大明的各个大臣也乖巧起来,就算是莫然帝出事后,也可以二选一,推举出自己喜欢的储君,大明国也不会混乱,自己还可以官运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