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遵行运转的轨迹便是大道。
凡宇宙间一切现象都是大道的体现。现象的大道是从创造以至化灭的过程,古道家称为造化。
大道的威力无边,万物若顺应它便是有造化。比如说,应当生就生,应当死就死,应当长就长,应当绝就绝。
这是就是有造化。不当病却病,不当老却老,不当死却死,这就是没造化。所谓:天地以顺动,放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师父,我命在我不在天对吗?”
“我命由我不由天,还金成丹亿万年。大药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亦由天。”
“师父,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这话对吗?”
“曲木为直终必弯,养狼当犬看家难。墨染鸬鹚黑不久,粉刷乌鸦白不坚。蜜饯黄莲终需苦,强摘瓜果不能甜。好事总得善人做,哪有凡人做神仙。”
“师父,儒家主张的仁义与大道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阴阳属于性,柔刚属于质,合性与质便是大道。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是属于人事的,道示现于人间的活动状态。人道不过是对于大道的渺小模仿而已,与大道相比实在微不足道。譬如:儒家见周室衰微,礼崩乐坏,希望把它们复兴起来。道家则认为礼崩乐坏不是好事也不是坏事,最重要的是应当顺应自然发展之道。道家能超越人道来建立宇宙整体学说。”
“师父,道家既然掌握了宇宙运转规律,为什么还要人谦卑处下呢?”
“道家认为凡是有形有体的事物都不足以当大道的本体,唯有常恒不易而超乎现象的无才是根本。它就是神明。从产生万物的功能来说,使名为有。有万物的实体本是虚空无有,存于万物中间而不毁万物。万物的本性不毁,人生不能有何等造就或毁灭。因此,道家主张顺从、无为、谦卑。”
“师父,佛家认为人生是苦海,儒家认为人生是责任,为什么道家认为人生应当追求逍遥自在的境界?”
“太古之人,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故从心而动,不违自然。人生之所以变成苦海,只在不能抛弃对名、位、物、寿的执著,有这四样束缚,人才会畏鬼、畏人、畏威、畏刑。身背责任的名山利海,失掉天民的乐趣,把人生弄得儿狼狈不堪,支离破碎,悲苦交加。
道家视生死如白天黑夜的交换,保存生命以节制欲望为手段,不违自然,不逆万物为目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师父,道家常教人清虚自守,卑弱自持,那么,什么是虚呢?”
“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子南面之术也。实则是长生不死之道。所谓虚是不患得,不患失,任自然转移,虚静以处,于是非利害,不为所动。天地密移,虽有损盈成亏,人处其中,毫不觉知。
假如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因而废寝忘食,又因人言其不坏,复舍然而喜,这都是不能参得虚字的意义。要修到天地坏与不坏的心识不存我心,那才讲得上虚静。虚便是不觉得、无嗜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不知亲已、不知疏物,无爱憎,无利害。”
“师父,虚静之人是怎么样看待生死的?”
“以为古今生死乃是大道连续的运行,本不足顾虑,所谓齐死生,等古今。
能够不动感情,不生执著的便是虚静之人。天之道虚,地之道静,虚则不屈,静则不变。不变则无过。法从道出,因而至公无私。
君子若能抱虚静之道以治天下便可以安天下。”
“师父,为什么世上能够虚静的人总是寥若晨星?”
“孰能弃功名还与众人同?孰能弃知巧还返无成?孰能去辩智还与众人同道?
孰能舍一切以求道,达到虚境之地,上与造物者游,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
孰能明了宇宙本体为寂寞无形,而现象界变化无常,生死与物我的分别只是人间知识,天地万物与我从未分开过?孰能像得道者那样站在阴阳之枢上,看是非成败相互转化,以至无穷?”
“师父,什么是阴阳之枢?它在哪里?如果把握?”
“你问到了长生不死的仙方,一声不传六耳,我们改天再说吧。”
随着一道紫光闪过洞道,声音消失了,三人遂起身赶至望仙亭,只见霞光初起,瑞气徐徐向东方遁去。
三人返回太素宫帮忙。这一天是农历六月十九,观世音成道日,刚进宫门便见十里八乡的百字会聚焦在广场之上,等待安排。
百字会是附近村民自发组织的进香和游山组织。会名有长生、风玄、祈城等。百字会由一二百人组成,设若干个香头,每个香头管辖十二个人,香头的任务是收缴会费、经管帐目和联系吃住事宜。
农历六月十九日为进香拜观世音菩萨日,香客手持灯笼和纸扎的香亭,绕本县县城一圈,然后步行前行齐云山。在山上先观看各道院道士打醮、进香,后逛月华街和领略齐云风光,夜宿长生楼,次日下山返回各乡各县,庙会结束。
三人立即加入帮忙行列,登记、招待、分派住处、厨房做饭,甚至导引上山、烧香、拜神等等不一而足,忙得天黑地暗,应接不暇。至到夜里子时方得安歇,再进真仙府,里面一夜无声。连续九天过去,仍无音讯。
燕玄虎说:“别是神仙跑了吧?我们不能守株待兔,这么磨下去,哪天是个头,明天就是农历七月初一了!”
燕玄龙没说什么,晚上早早地进洞打坐,等待奇迹出现。到了子时,忽见一阵暖风吹过,紫光一闪,有声音从洞的深处传来。
“扁鹊姓秦,名越人,少时为他人守客舍的舍长,遇长桑君。长桑君从怀中赐药与他,命他以地水和药饮下,三十日当见功效。又把所有禁方书都给扁鹊,忽然不见。
后三十日,扁鹊果能透视隔墙看人,望病人能尽见五脏症结。扁鹊死后,元里公乘阳庆,传他的方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