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杨三在种地方面,还可以偷懒,借一借族长家的耕牛,捡一捡地主家的牛粪羊粪,但是现在没办法了,杨三只能老老实实的自己把活儿全都干了,这样的生活,真是毫无希望可言,不过人活着就得生活。
自从上次杨雨亭帮了杨三的大忙之后,杨三和杨雨亭之间就有了些莫名地交情。之所以说是莫名的交情,是因为他们俩之间,既不是恩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主仆之间的关系,因为从杨雨亭的表现当中,他显然是不承认这两点,怎么说呢,这与两人的性格和社会地位有很大的关系。
杨雨亭不承认自己对杨三有恩,这是他亲口承认过的,他同样也没有接受杨三的跪礼,因为他心里最清楚,杨三的这顿打,是替他挨的,所以他做的那些事情,送的那些米面猪肉根本不叫什么。
他们俩之间现在也并没有存在主仆关系,杨三不可能再进到杨雨亭的家中来做工了,并且杨雨亭也早有放弃做地主的意愿,他想把大部分的土地分给杨家堡的族人,而他自己则去做一个思想的启蒙者,在他的心里实际上已经是构筑了一幅理想的蓝图,他是为了梦想而活着,而不仅仅是为了生活而活着。
他们俩更不是好朋友间的关系,起码现在他们还不是好朋友间的关系,因为杨雨亭与杨三根本不是同路人,不同路根本就谈不上什么朋友关系,他们两人的思想有着天壤之别,在他们相识之前,两人的思想当中几乎是不存在着任何的交集,即使是相识之后,杨雨亭也没有把杨三当作是好朋友对待,在他的眼中,杨三就是一个整天想着三顿饭的家伙。
在杨雨亭的心中只有一个人能够成为他的朋友,成为他的知己,那人便是他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与他一样有着爱国热忱的年轻人,那个年轻人的名字叫做钟文,在他之前,杨雨亭从没有见过如此执着的人,钟文心中的执着超越了生命中的一切。
那一天在樱花树下他们两人义结金兰,发誓要救大清于水深火热之中,即使以生命作为代价也在所不惜,从那以后杨雨亭起身去了欧洲,钟文则去投奔了在日本华人界享有盛名的孙文,这些事情我们以后还会讲到。
杨雨亭可谓是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人,他不仅上过新式的学堂,而且还出国留过几年学,当然了,他的留学方式也与别人的有很大的不同,其他人总是找到一个学校,念满所有的课程,然后拿到一个学位,而杨雨亭则不一样,他不是以拿到学位为目的,而是以学习为目的,他认为自己学到了自己想要学的东西,然后就会申请转到另外一个学校去,或者是转到另外一个国家去,他这样更像是在游学,集百家之长。
自古以来,治国平天下的大任都是交给文人来承担,因为在文人的性格当中总有那么一种情怀,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他们不同于普通老百姓,只对生活质量有所追求,只要生活过的去,管他谁做皇帝呢,然而文人不一样,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已经渗到骨子里面去了,即使生命的价值都不能高过这一概念。
杨雨亭就是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文人,不仅进过新式的学堂,而且去过当时很多先进的国家,杨雨亭感受最多的就是,那时候的中国,落后的已经不仅仅是工业了,而是中国人的思想已经落后很多了,中国已经与这个世界脱轨了,并且在欧洲他还听到这样一种传言,现在的中国就如一只病入膏肓的狮子,所以欧洲各国们,抓住机会将它杀死在病榻上。
这便是残酷的现实,一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所以在杨雨亭的内心当中,并没有怨恨那些西方列强的意思,这是他与钟文不相同的一点,只不过他不同意西方把中国比成狮子,在他看来眼下的中国就是一只井底之蛙,抬头只看到了那样小小的一片天地,所以就愚蠢的认为世界只有这么大。
眼下的中国不是一只病入膏肓的狮子,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只不过它看不清前进的方向,看不清这个世界,所以他杨雨亭今后要做的事,就是要往这井里面注水,不断地注水,不断地去寻找新的水源,直到有一天这只青蛙能够跳出井口,亲眼看一看这外面的世界究竟有多大,那时候它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
杨雨亭忧国忧民担心国家的未来,他想为这个国家的未来做些事情,所以他要做思想的启蒙者,他要把自己在国外的所见所闻讲给全中国的人听,然而理想很美好,但是现实却很骨感,眼下的中国实在是太穷了。
一般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还有谁来关心这个国家的未来呢,这一点他从跟着他一起混的人的身上就能够看出来,这些人的家里面不是地主就是富农,而寻常老百姓则一个都没有,所以杨雨亭就要思考,怎样才能号召更多的人。
自打杨雨亭与杨三相识之后,杨雨亭就一直在观察杨三,他在想要用怎样的方法去教化像杨三这样的贫农,如果连杨三他都能教化的话,其他的人更加没有问题,打定主意之后,杨雨亭便隔三差五的叫杨三来聊天儿,目的就是给他灌输一些新思想,看他对这些新思想的感触如何。
然而现实还是很骨感,杨三根本听不懂他说的一些话,并且杨三的心思还经常跑偏,在杨雨亭的强问之下,杨三才说出了实情,刚刚走思是在想填饱肚子的问题,或者是听到了屋子里面有老鼠的声音,幸而杨三没有对杨雨亭提起他吃老鼠的事儿,不然杨雨亭肯定不会让他进屋,肯定不会让他用青花瓷喝茶。
通过杨三,杨雨亭彻底明白了,这吃饭的问题不解决,其它的事情都是虚的,什么国家和民族,再大也大不过人的肚子,杨雨亭感到很失望,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还要不要继续走下去,前途一片迷茫。
不过杨雨亭没有灰心,他知道做任何事都不会是简简单单的就能够成功,所以杨雨亭做的比之前更加的努力,杨三不是经常为了肚子的问题走思么,那很简单,只要他帮忙杨三解决这一问题不就可以了,他们家有的是粮食,只要杨三来听他讲课,每听一天的课,杨雨亭就会给他三斤粮食,并且如果他学的好的话,还有肉作为奖励,这简直是天上掉馅儿饼的好事。
这有什么不同意的,这也算是一个正经的工作嘛,所以只要一有时间,杨三就会跑来找杨雨亭讲课,说实话杨雨亭的才华真不是吹出来的,那课讲的别提有多么的精彩了,并且很快的杨三也就迷恋上杨雨亭的课了,每天不来听一听就感觉到浑身的不自在,并且杨三的脑瓜儿确实不笨,很快便让杨雨亭刮目相看,自此杨雨亭和杨三也建立了一份师生情谊。
杨雨亭长杨三几岁,所以在两人的交流过程当中,杨雨亭就以大哥自称了,不过表面上是大哥,但实际当中杨雨亭是以导师自居的,他对杨三的以师礼相侍很受用,并且杨雨亭感觉前途一片光明,只要教导方法上稍稍做一下改变,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看来这传播新思想的方法他算是找到了,不仅是免费的教,而且他还要倒贴粮食、倒贴钱的教,这样他便能号召更广大的听众,便能让新思想遍地开花,前景一片美好。
就在这个时候,杨雨亭收到了钟文的来信,在那个时候寄一封信实在是太难了,先不说多少时间才能寄到,能不能寄到还是个问题呢,杨雨亭收到的这封信,便是钟文三个月前寄出的,可想而知当时的办事效率有多么的低下。
然而即便是这样,杨雨亭还是很高兴,人生在世知己难求,所以这一封信的意义实在是无法估量,并且这封信的内容也是相当的充实,足足有十二页信纸,让人看着就很满足,信中大致的内容如下,首先拉了拉家常,之后谈了一些旧日往事,谈了一些中外局势,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最重要的还是最后一段话。
内容入下:不知兄长是否还在筑梦的路上,我知兄长的性格,一定会的,生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没有选择,唯有沿着救国强国的路一直走下去,记得当初还是你告诉我,这将不是一条坦途,但是你会坚强的走下去,这一直是我还在坚持的信念,然近日发生了诸多的变故,弟心情烦闷,身边虽有许多志同道合的兄弟,但是知己难求,唯有念起兄来才有说不尽的话,言不尽的情,不过话止于此,烦心之事何苦再劳兄长烦心,这条路走来我已没有退路,望兄珍重,勿念。
看完钟文的这封来信,杨雨亭的心情十分沉重,刚开始没有啥,杨雨亭看的十分开心,但是最后一页急转直下,似乎这里面藏有很深的故事,似乎是遇到了什么大事,不然钟文不会无缘无故说这样一段话,可是他到底是遇到了什么事呢,一时间杨雨亭的心中是百感交集,然而当他反过头,再来看前面的这些叙事,杨雨亭看出了一些门道,整篇内容就好像是一篇临终遗言,“我已经没有了退路,”他到底是要去干怎样的一件事情,为什么会没有了退路。
从读完这一封信的那一刻起,杨雨亭便整日的坐立不安,他心里一直在想他这位义弟到底遇到了什么过不去的坎儿,竟会留下这样一封书信,可是他又什么也不能做,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他这位义弟到底在什么地方,这封信上不仅没有寄信人的地址,而且时间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这让他去哪里找人呐。
杨雨亭心里面有事,所以这课也就停了,他实在是放心不下他这位义弟,所以他便动用各种人脉到处去打听他这位义弟的下落,甚至他都有托人去日本打听,不过花费的时间可能会多一些,所以我们先放下此事暂且不提。
杨雨亭张口闭口都是新思想,时间久了杨三也被这新思想给感染了,他没想到外面的世界竟是这样的美妙,竟然还有民主和自由。虽然杨三他还是不太明白什么是民主,更不懂得什么是自由,但他见杨雨亭把自由和民主说的那样好,也就相信自由和民主是好东西了。除此之外杨三还是更加的喜欢杨雨亭讲洋人的奇闻异事,杨雨亭讲的可比那些三侠五义故事有趣多了。
也就是自那时起杨三便有了离开杨家堡,去到外面的世界看看的想法,即便是找不到杨雨亭所说的自由与民主这两样好东西,看看外面世界的风景也不枉他杨三来这世上走一遭。
在与三叔交谈的过程当中,杨三一直没细问父亲杨虎的情况,只是简单的提了提让父亲回家看看,其余的没有提及半个字。不是没有时间问,而是时间冲淡了感情,他不想再问了,那个人在他的世界里已经不存在了,他现在是一个独行侠,无牵无挂的独行侠,只有母亲还一直出现在他的梦里。
这些年杨三已经习惯了没有父亲的生活,他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再去面对那个人,见了面还能否再喊出一句父亲,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气,他如今没有那个勇气。
当第二天早上三叔一行人临走的时候,才发现少了洋人小女孩儿,他们把后院儿里里外外大概能藏人的地方都找了一个遍,结果当然是没找到,这可让他们为难了,这样一个小女孩儿能跑到哪里去呢,而有人给出的解释是被昨天晚上的野狗给叼去了,那些野狗连一个大人都能叼走,何况是一个孩子呢。
想想也是,这无异于是最好的解释,昨天晚上的那些野狗可是他们亲眼所见的,并且还就在捆绑洋人的后院儿,这还有什么好怀疑的呢,肯定是被那些野狗给叼走了,得知这个消息,三叔的脸色显然有些不太好看,不过他也没有说什么,似乎也相信这一解释。
当然了,此时此刻小女孩儿就在杨三的房里,但是没人进去搜查,甚至都没有人向杨三询问此事,还是杨三主动询问他们出了什么事,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可是这些人本来就没有把小女孩儿放在心上,带在身边不知道有多麻烦,被野狗给叼走了正合他们的心意,所以他们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便给这事儿说没了,与这件事相比,他们更担心杨三会不会把昨天晚上看到的事情给说出去。
所以他们派代表杨文狗,外号文狗儿,也就是杨三的本家叔叔去对杨三谈话:“小三子,家里面挺好的,老太太身子骨儿挺好的,你娘挺好的,这些银子你都收好,回去啊给老太太和你娘买些好吃的,可别舍不得,今时可不同往日啊。”
杨三一看这个就有些摸不着头脑,这钱三叔不是都给过了么,怎么七叔又给一遍呢,虽然仅仅是几两碎银子,但是杨三能感觉的到这里面肯定有什么问题,所以他赶忙推辞说:“七叔,这钱我已经拿了不少了,这些您还是留着喝酒吧。”
谁知道这文狗儿根本没有听进去,他把手中的碎银子全都塞进了杨三的怀里,一边塞还一边说:“哎,七叔喝酒的钱有的是,不在乎这一点儿,只是你不要嫌少才是,都是本家宗亲,干嘛那么客气。”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杨三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只有收下了,然而当他收下之后,文狗儿突然问道:“昨天晚上的事你都看到了吧。”
听到这话,杨三的脑子就是翁的一声,原来文狗儿是为了这事儿来的,说实话昨天晚上他们在大厅干的那些事儿杨三都看到了,只不过这事儿该如何说呢,并且还没怎样呢,杨三已经臊的满脸通红了,不过他还是强忍着回答道:“昨天晚上我睡的早,不知道七叔你说的是什么事儿啊,喝了酒我什么也不记得了。”
文狗儿一听这话,这心里很是满意,心想这小三子挺会做人呐,懂得这人情世故,这样一来到省了他不少事儿,只见文狗儿笑着说:“小三子看你吓的,难道七叔我还会吃了你不成,你不要害怕,昨天晚上的事那是人之常情,男人嘛,等你再过几年你就明白了,只不过这些事就不要回杨家堡说了,不然以你七婶儿的脾气估计得闹上天去,所以还是让她消停吧。”
这人情世故杨三最是了解的,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他早就死死的印在心里面了,不然他也不能活着走出杨家堡,所以杨三说道:“七叔你就放心吧,小三子什么都明白,我娘告诉过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文狗儿一听这话,那是满脸的笑容,拍着杨三的肩膀说道:“好男儿,好男儿,不愧是虎哥的儿子,我的好侄子,我信得过,信得过。”说完便拉着杨三去三叔哪儿了,他们马上就要走了,杨三怎么也得给大伙儿来个道别。
昨天晚上干完坏事儿之后,这些人还真想了不少,说实话,他们倒不是怕杨三向三叔打报告,即使他打报告也什么关系,顶多被三叔骂两句,再说了他也没这个机会,不过杨三可是有机会回家里面去说啊,这要是让他回杨家堡这么一说,那他们可就连最后的一点面子都保不住喽。
他们出走了这些年,已经很对不住家里人了,可不能再让家里人蒙羞了,所以他们这些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派文狗儿来探一探杨三的口风,所以才有了刚才的一段对话,杨三的表现也确实不错,这些人也都放心了。
现在杨虎是三叔一伙人里面一位不小的头领,手底下有上百条枪呢。看父敬子,所以这个面子是一定要给的,别看这些人都是一些大老粗,但是他们对杨三说话总是客客气气的,并且讲话时还有意的把声音压低了两个分贝,这就叫做人情世故,他们卖人情给杨虎,杨虎将来多少是要还的,也许他们现在的做法是在还杨虎的人情也不一定呢,昨天晚上若是换做旁人,估计少不了一顿打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