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节 曹巨高惨死途中 曹孟德发兵徐州(三)(1 / 1)天火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末多更些这样大家看得也过瘾)

众人赶忙上前抢救,过了许久,曹操才缓过劲来,他一睁开眼,便放声大哭,同时不断用力捶打自己的胸口,撕心裂肺的大喊:“父亲啊,是我害了你啊,我对不起你啊……”

喜事变丧事,一夜之间整个曹家天翻地覆,笑语欢歌消失不见,难以言表的悲伤弥漫在整个府上。曹操苏醒后进一步得知,不但父亲惨死在乱军之中,弟弟曹德以及几位继母,也未能逃脱厄运,整整一大家人,瞬间就只剩下在外领兵打仗的曹操一人了。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灭门之仇又该当如何!

在一众亲信面前曹操仰天长啸:“不杀陶谦,我誓不为人!”曹操动了真怒,自己一心为兴复汉室,讨黄巾、征董卓,数次陷于危难之间,几番都差点丢了性命。讨黄巾时,群雄袖手旁观,讨董卓时,他们又只顾在酸枣置酒高歌。唯独在兴兵之时,一个个信誓旦旦,大放厥词。现如今竟然还在背后下黑手,难道这就是当忠臣的下场吗?平时压抑在心中所有的负面情绪,一下子释放开来,曹操迅速召集众将,当众宣布道:“陶谦今纵容士兵杀我全家,天子蒙难却无动于衷,如此行事卑劣之人,留在这世上何用。我决定倾全力讨此贼,屠徐州以慰我父在天之灵。”

“为老太尉报仇!为老太公报仇!”夏侯惇与众将纷纷响应道。

整个兖州因曹操的决定而震动,消息传播的很快,西至长安,东至青徐,对于曹操起兵要屠徐州一事,各方态度不一。陶谦多次派使者来兖州向曹操言明原委,对于部下杀死曹嵩一事,乃是其贪图财货擅自行动所致,陶谦言明他本人实不知情,而杀害曹嵩的兵丁因畏罪早已逃至袁术处,陶谦本人亦愿因曹嵩的意外,而用金帛加以补偿。

悲愤至极的曹操当即斩了前来送信的使者。陶谦本就与袁术私交甚深,如此说法,实难令人信服。况灭门之恨,岂是区区金帛可以平息的,曹操又岂是金帛可以收买的。陶谦此举实属火上浇油,只会让事情向更恶劣的方向发展。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曹操向陶谦复仇无可非议,可要屠徐州以祭亡父则有失公允。徐州百姓与此何干,为免生灵涂炭,陈留名士边让,特地赶至定陶劝阻曹操进军。

边让才思敏捷,能言善辩,年轻时便以名扬天下。中平元年,时为大将军的何进对其礼遇有加,相传何进在大宴宾客时,边让以文采令满堂宾客无不侧目。后朝廷曾命其为九江太守,恃才傲物的边让则以才具不足婉言拒绝了,随后天下大乱,边让便返回故乡陈留隐居,时为太守张邈的座上宾。早在做何进幕僚时,边让就十分轻视祖上是宦官的曹操,待曹操入兖州后,边让多有饥讽之词,碍于张邈的关系,曹操全都一笑了之了。

“身逢大丧之中,他来做什么?”曹操心中虽不想见边让,可他乃当今名士,实不好拒绝,不得已下,曹操命人将边让请进府内。边让亦毫不客气,傲然来到曹操近前。

边让见到曹操象征性地行礼后,便开口问道:“听闻曹都尉想兴兵屠徐州,不知此事属实否?”

曹操眉头一紧,脸色铁青,自己身逢如此变故,边让不问候也就罢了,怎么还称自己为都尉,这都是哪年的事了。曹操十分不悦地回道:“我父丧于老贼陶谦之手,正欲兴兵讨伐,不知文礼有何指教?”

“我听闻此事乃徐州牧属下所为,陶州牧并不知情,都尉如此兴兵,合乎于礼否?”

“子为父报仇,有何不可?”曹操强忍怒火向边让反问道。

“为父报仇,天经地义,有道是不知者不罪,我听闻徐州牧在获悉此事后,不但派人去捉拿凶手,还派使者向都尉致歉。此等行为合情合理,都尉却还要兴兵讨伐,甚至声称要屠城以慰亡父在天之灵,此等行为哪里算是报仇,不过是以报仇为名屠戳百姓,吞徐州之地,行董卓之行罢了。边让不才,今日上门,特来奉劝都尉,莫学那董卓老贼,以免落得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言尽于此,都尉好自为之吧!边让家中还有事,就不留在都尉府上用饭了。”边让说完,眉毛一挑,大袖一挥,转身便扬长而去。

曹操此时只觉得一腔怒火无处发泻,这一番话气得他浑身发抖,众将都围了上来,夏侯渊暴怒道:“兄长,让我宰了这匹夫。”曹操按住夏候渊的手,咬牙切齿地说道:“妙才,不可冲动。”曹操话音未落,众人只听得门外又传来大笑之声:“哈哈哈……阉人之后,国之蛀虫,死得好呀,死得好呀!”

这一句“死得好”,着实是在曹操这一腔怒火上浇了一把油。边让欺人太甚,曹操提剑带着一众人冲到屋外,只见边让一人正悠哉前行。曹操当即咆哮道:“边让,你刚才在说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