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大家的猜测,虽然合理,但还是猜测。”
“没错,虽然是猜测,但是合理。用这种理论来看的话,官家想名垂青史,现在正在走歪路。路子错了,越努力离成功就越远。”
“什么歪路?”
“开疆拓土,改制革新,推行新法,都是歪路。”
“那重用朱勔大兴花石纲反倒是正路喽?”
“你怎能说如此……”
“这算哪门子大逆不道之话?”
“好吧……你说的这些都不挨着,想要名垂青史,不需要做出什么成绩,只需要跟史官搞好关系就行了。”
“你这才是歪路。”
“非也非也,咱们的前提是,现在顺着我的猜测说,历史是由史官随意书写的,如果官家把打西夏收河湟的军费都用来打赏史官,能不名垂青史吗?”
“你这个想法也太胡闹了吧?”
“是,有些故作清高的读书人会装出一副视金钱如粪土的样子,但可以给别的,比如说爵位?”
“爵位?给史官爵位?赵枢你是不是喝多了?”
“你看你看,连你都这么惊讶,那些史官岂不是更喜出望外,比如说从今以后给史官封侯爵,他们还不是争着歌功颂德?”
“侯爵?范文正公生前都没有爵位,史官封侯?你绝对是疯了!”
“确实有点过,那伯爵好了……好像也太高,子爵?”
“这是爵位高低的问题吗?你要是敢在朝堂上提议给史官封爵,当场就会被骂得狗血淋头。”
“是啊,可那又怎样呢?群臣骂我,最多也就骂几十年,但史官修的史书却能让我名垂青。”
“不对,别人也可以写书,把自己的看法留下来。”
“没错啊,谁编写的史书好,就给谁封爵,只要有三五个影响力最大的夸奖官家,剩下的随他们骂。”
“并不是每个文人都能被收买的。”
“竹樱你怎么没点商人的觉悟?没有做不成的生意,只有谈不拢的价格。”
“谁要是接了你的爵位,不成天下文人笑柄才怪。”
“衍圣公成为天下文人笑柄了吗?”
“这是两回事。”
“一回事,可以让衍圣公牵头瞎编史书啊,谁不给面子就让孔家带领天下文人把他骂臭。”
“你这完全是昏君行径,要让你官家用你的法子,怕是要……”
“要亡国,亡国也不打紧,只要把史官捧到天上去,后世的史官也会高度肯定的。”
“你赢了……绕了这么一大圈,我都忘了咱们本来在说什么。”
“本来在说投降的方式,十国中李煜等君主是第一种,投了就是真的投了,把什么都交出去。”
“第二种只是名义上投降,实际该干什么干什么,就像西夏对咱们称臣一样。”
“你说的确实是一种,但我要说的是另一种,就是董毡投咱们大宋那种,名义上称臣,军事行动上也听命令,但还是保有很大程度的独立,我们不会插手他治下的官员任命,也不管他如何治理领地,这种投降更像是成为附属国,甚至只是羁縻。”
“你是说归义军向李元昊投降也是如此?”
“我不知道,因为已经很久没有归义军的消息了。”
“那就是没了,给他们上柱香吧。”
“没有消息也有不只一种情况,不一定是死光了。”
“还有什么情况?”
“比如一个叫朱松的杀了人,为逃避抓捕改名为朱仝?”
“归义军后来叫什么?”
“首先你要知道,归义军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汉人政权,那里汉人、回鹘人、吐蕃人、党项人混居,天祐年间,张议潮之孙张承奉建号‘西汉金山国’,自称白衣天子,只过了五年时间,甘州回鹘兵临城下,张承奉与其订城下之盟认甘州回鹘为父,改国名为西汉敦煌国,自称敦煌国天王。”
“所以回鹘与归义军并不是不死不休的关系,张承奉是儿皇帝?”
“不止如此,我这几天问了好多人才搞明白一点,张承奉死后曹议金掌管敦煌国,恢复归义军名号,却同鹘、于阗互相联姻,而后附甘州回鹘向后唐进贡,太平兴国年间称他们为‘甘沙洲回鹘’,真宗时期以羁縻对待,任命曹宗寿为归义军节度使。但有趣的是,西夏人进攻肃、瓜、沙三州时,并没有受到归义军的抵抗,却与回鹘人发生了战斗。”
“回鹘人取代了归义军,曹家只是空有节度使的名头。”
“是这样,不仅如此,西夏对肃、瓜、沙几州也是羁縻对待,自归义军向李元昊投降后,直到皇祐年间,沙州曾十余次向我朝朝贡,其中康定元年,大理寺丞石延年建言联络瓜、沙回鹘,东西夹击西夏,并得到沙州回鹘的镇国王子回应,只是后来不了了之。”
“到皇祐年间……李元昊死了?”
“是啊,李元昊死后先是没藏太后兄妹掌权,然后是李谅祚、梁太后兄妹、小梁太后,这些年西夏不断发动战争,河套走廊也没能幸免。”
“我记得你说过,永乐城之战,梁太后在沙州征发了十分之九的人。”
“是这样,我本来还想会不会是当时梁太后实在缺钱,把沙州屠了。”
“商队去沙州了吗?”
“正是,他们回程时在风暴中迷了路,大多数人都在这场风暴中失散了,幸存几人阴差阳错到了玉门关,本想南下回河湟,却在半路被西夏人发现,抓到了沙州。”
“归义军还是沙洲回鹘?”
“嗯……不知道。”
“不知道?”
“嗯,不知道。据他们所说,当年梁太后没有屠城,确实只是在沙州征兵,但只征到几百人。”
“不是九成吗,怎么才几百人,难道沙州总共不到一千人?”
“因为沙州人不爱国,在西夏人来征兵时一手刀子一手金子,要么拿钱滚蛋,要么大家干一场,西夏征兵的官员很有操守,自然是拿了金子滚蛋,所谓只剩一成不过是那官员在征不到兵又有钱拿的情况下随口胡说而已。”
“什么乱七糟的……这也能行?怎么西夏还不如咱们的作坊讲规矩。”
“当然,刚才不是说了吗,西夏对沙、瓜、肃几州只是羁縻对待,就好像辽国对女真一般。”
“所以他们有多少人?”
“说是有千户,两万多人吧。商队也搞不明白,据他们所说沙洲现在有两套人马,一是汉人为主的归义军后代,人数只有几千,而且没有主事之人,不过好在还能抱团,另一边自然是回鹘人,他们占了大半人口和产出。”
“他们之间和平共处?”
“本来是有摩擦的,但外有西夏强敌,双方已经白余年没有冲突了,互相之间通婚,据说只从外表根本无从分辨是汉人还是回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