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1章 工会收入(1 / 1)纯白PW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行业工会没收的所有商品,处理方法与妓女一致。

出售商品所得的钱,会与没收的现金,以及罚金一起,放入会费之中,计算成股,等到结算日进行分股。

行业工会的第一个结算日,就给十大家族带来了惊喜。刨除掉必要的工会运营经费,以及工会警察的薪水,工会的净收入高达12万1445文。而在行会当月的总收入中,没收的商品、现金以及所处罚金所获得的收入占比高达67%。

以百文为单位,将净收入分成股,一共可以得到1214股。用1214除以21,得到的数字是57余17,即单份金额是5700文。

5700文,这个数字不管是对于文枢来说,还是对于十大家族来说,都是个小数字。不过这笔钱是白拿的,他们需要做的,只是投个票而已,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付出。最重要的是,为了吸引外地人来沙口镇做生意,文枢刻意调低了会费额度,只有初定金额的五分之一。

等到这些外地人把沙口镇的经济发展起来,工会议会就可以一点一点的涨会费了。到时候行会的收入就会越来越多,他们的收入也会越来越多。而且只要有人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就能动用行业工会的力量去对付他们,罚他们钱,甚至找个理由取消其注册资格,没收其可没收的全部财产,发一笔横财。

当然了,不管行业工会的分红有多少,比起他们自家产业的收入来,那都只是小数字。他们会为此感到高兴,却不至于为此感到沉醉。

让他们真正沉迷其中的,是那种发一句言,举一下手,就能决定一家产业的生死的快感,也是将整个沙口镇的经济掌控在手中的快感——说白了,就是权力的感觉。

当然了,这也只是感觉而已。从表面上看,十大家族掌控着议会大多数票数,拥有很大的权力。可是实际上,工会议会并不是他们说了算,而是文枢说了算。

因为文家一家就有5票,如果文家想要通过某产业的注册,只需要再拉拢两个拥有3票的大家族,就能达成11票的通过标准。而文家目前已经有了一个死忠,就是陈家,也就是说,此外他们只需要再拉上沙家或是佟家中的一个就可以了。

如果十大家族想要取消文家某产业的注册资格,则需要15票。而十大家族拥有的总票数只有16票。也就是说,如果十大家族想要取消文家某产业的注册资格,陈家、沙家和佟家必须得站在同一阵营,还得至少拉上六家,才能达到通过标准。

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陈家不可能放弃文家,与沙家、佟家站在同一阵营,因此目前工会议会根本不可能取消文家产业的注册资格。可如果反过来的话,文家想要取消其他家族产业的注册资格,那就容易多了。因为他们有5票,只要再拉10票就能达到通过标准。

就这样,文枢利用这个票数机制,为自己在行业工会确立了主导地位。他利用这个主导地位,批准了大量的各类中小型商家在沙口镇做买卖,和家的申请也得到了批准。

本来他是想无差别通过申请,让尽可能多的资本注入到沙口镇的。可是考虑到十大家族脑子迂腐,大商家的入驻必定会导致他们的警觉。

如果这些大商家的行动让他们感到了威胁,他们必定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对大商家进行迫害,以至于沙口镇行业工会的信誉和风评双双下滑,导致部分甚至大量的商家离开沙口镇。正因为如此,文枢目前没有让大商家进驻沙口镇的打算。

随着大量营业执照的下发,沙口镇的各种交易量,以及资金流通量都越来越大,经济也越来越繁荣。不过这种繁荣仅限于文枢动工建设的新城区,旧城区的经济速度依旧缓慢。

这是因为旧城区基本处于十大家族的管控之中,而十大家族给佣工和仆人的薪水标准并不高。收入不高,消费能力就不强。没有消费能力,哪有交易量和资金流通量啊?没有交易量和资金流通量,经济怎么可能发展起来呢?

反观文枢控制下的新城区,那是一天比一天繁荣。这是因为住在新城区的军属们口袋里都有闲钱,消费能力强。有消费,就有交易量和资金流通量,经济发展自然是很快的。

眼看着新邻居们日子越过越好,自己的生活却没有什么气色,沙口镇的原住民们是羡慕又嫉妒。他们很清楚,双方的差距只有一个,那就是收入不同。新城区的收入高,旧城区的收入低,因为收入低,所以他们才过的不好。

而此时,沙口镇的经济高度发展,各行各业都缺人手。为了争抢人力资源,商家们都抬高了佣工的薪资待遇。虽然他们给的薪资待遇没有文枢高,但是比起旧城区平民阶层的收入来,已经不低了。

很多原住民抵御不住高薪的诱惑,想要放弃给十大家族打工,转而给文家或是外地人打工。那些给十大家族做卖身仆或契约仆的人,因为付不起赎身费,所以这想法只能是想法。可是佣工们就不同了,他们只是与十大家族签订了长期或是无限期的劳务合同,虽然强行中断劳务合同需要支付赔偿金,但是比起动辄上万的赎身费来,赔偿金的金额不算什么了。

新城区建设完毕后才过了不到半个月,十大家族内部就出现了巨浪般的佣工毁约潮。只是几天的功夫,十大家族就失去了大半的劳动力,甚至于产业和运转不灵。

为了挽回劳动力,他们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高薪资待遇,这才挽回了一部分劳动力,勉强维持住产业运转。为了获得足够的佣工,十大家族不得不去外地招人。

不光是十大家族,其他商家也都在招人。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沙口镇的常住人口数量一涨再涨,很快就突破了两万大关,直奔三万而去,流动人口的数字也是逐日增加。

常住人口数量的增加,意味着住房的需求量也增加了。大部分外来人口的经济条件有限,买不起房子,也租不起太好的房子。

文枢早就预料到了这个结果,早就为他们准备了廉价住房。这些住房是由力工们在建设新城区时住的工棚改造出来的,每户住房的面积不大,条件也不好,但胜在廉价,50文钱就能住一个月,所有人都能承受得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