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九章 迎势而上 成立公司(1 / 1)江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长学登门拜访来到任翰林住处时正好周晓岚在。周晓岚见老朋友来了高兴得不得了,又是泡茶又是切西瓜,热情度胜过七月的娇阳。

“翰林呢?”

“朋友帮忙,给他找了份代课的差事。”

“哦,他在哪里讲课?”

“渤海中等专业技术学校。”

“哦,他身体还好吧?”

“托佛祖保佑,还行吧,没大病。”

“看你们两口子,这小日子过的还挺甜蜜。”

“田是没有了,只剩点米了。”

……

李长学等了三个多小时,日头偏西了任翰林才回来。任翰林身材修长,文绉绉的还是老样子。老战友见面自然是有说不完的话,不知不觉中周晓岚已经把饭菜摆上桌并打开了一瓶直沽高粱酒。周晓岚也加入话团,陪着他二人边吃边聊。

“翰林,我办了一个公司诚邀你加盟。”

“哦,经营什么?”

“我申请了几个专利,是多功能手杖,这产品量大面宽,我已经试过了,好销,我在大胡同、佟楼批发,环渤海商贸……等地已设立了代销点,销得不错。现在有我表妹等几个人在帮忙。”

“好矣,好事也。”

“我已在几家公司干过,不是看不起他们,他们的见识和眼界还真不行。我还真想听听任兄的见解。”任翰林比李长学大两个月,大两月也是大,李长学喊任翰林任兄是对的。

“邓公去岁10月,接见美国一个代表团时说,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这是破天荒之新提法。中国人怕穷不怕累矣,一旦国人致富热情被点燃,那是什么力量也阻止不了的。国人不缺致富智慧,国人成为世界首富将指日可待。”

“好,英雄所见略同,为国人世界首富干杯。”俩人又一杯酒下肚,李长学又问道:“可从哪下手呢?”

“咱普通百姓,没权之又缺钱,当从紧俏商品下手,它日有了第一桶金,再多谋而驰骋。次之从整合资源下手,一切为我之所用,可事办功倍。再则留心人才而广揽之。”任翰林胸有成竹毫不犹豫地说。

“好,任兄,咱一起干吧。”

“妥,一起干。”他们这一杯酒碰出了激情,从此中国的大地上又多了一家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民营公司,上演了一场场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

冬去春来,一晃就是几年,转眼又到了雨季。李长学请人修好了父母有些漏雨的平房和父母商量,“爸,我现在有点钱了,我想给二老买套新房,别住这了。”

“高婶借你的钱,你还了吗?”

“还了,我早就还上了。”

“哦,长学呀,我看我这房子还能住,你要是有点钱了在城郊结合部,交通方便的地方,买几亩地吧。地是人的根呀,人有地才站得住。你现在租房子做买卖,我看着虚虚的不踏实。自古以来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纷争都是因地而起呀,地是人的根基呀。”

李长学听着父亲的话,感觉朴实里饱含哲理,只读了几年私熟,烧了几十年锅炉的老父亲,还能有这见地,禁不住对老父亲肃然起敬。想着父母爱子心切,宁可自己受苦受累,也毫无保留地支持子女创业,心里一阵感动。

同时也悟到,人和人在天性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人无高低贵贱,不能轻视任何一个人。在人生的路上指引你前行的亮点,说不定会是谁,你善待别人,你也定会得到善待。

第二天,李长学将任翰林、李长英、袁有才几人召集起来商量,“我老爹建议我先不买房也要先买几亩地。我打听了一下,新立开发区三通一平的地使用权50年,3万一亩。五亩地才15万元。”

袁有才闻听道:“开发区现在还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此时千金买土,那岂不是明珠暗投,变相把宝贵资金束之高阁吗?”袁有才是李长学在公司刚成立不久时招聘的大学生中唯一坚持留下来的,而且几年来始终踏踏实实地干。

“嘿,老爹这主意有见地也。”任翰林说。

“任兄,你详细说说。”

“改革开放之风日盛,开发区繁盛指日可待,乘开发区今日之荒凉咱捷足先登,可优选大道旁地段焉,定属值优价廉。盖几间仓库,连租带用,连办公带存货。咱有了自己的地盘则声势顿壮也”任翰林是非常赞同购地的。

“长英,你说说。”

“我没主意,哥的主意就是我的主意。”长英说着咯咯笑了起来,长长眼睫毛下漂亮的大眼睛忽闪着看着李长学笑。李长英和李长学是一个高祖父,是未出五服的表妹。

“你就知道笑。”李长学说。

“我还知道给哥哥们倒水呢?”李长英说着一甩辨子,轻巧地拿起热水壶从李长学起给几个人添水。那水柱斟的快而准毫不外溅,动作灵巧而干练。斟好,她又迅即坐好,将长辨子挂在胸前,像一个文静的大学生。她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在家里寻死觅活的,到了李长学这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越发显得纯情靓丽。

李长学遇事虽喜欢三思而后行,但他一旦认准了理,他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李长学来到新立开发区要买地了。

新立开发区虽成立一段时间了,但招商引资工作并没有像管委会想象的那么顺利。改革的波涛初起,计划经济正开始向市场经济过度,许多人们还在观望,还在探索,还没有下力气行动起来。被生活所逼的李长学被改革的激流裹挟着,有幸成为了改革的第一批弄潮儿,他来开发区买地时,他是来开发区的第二家,整个开发区还是一片荒野。他顺利地买到了一块紧挨路边的地皮。

李长学做梦也没有想到,在以后的几年里,开发区迅速地火了起来,到后来几乎是天天有新貌,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也不过份,他紧挨公路边的5亩地迅速成了香饽饽。几家大财团想收购,李长学坚决不同意,后来为了开发区的统一规划,在开发区管委会的协调下,李长学才被迫高价转让。这当然是后话,在李长学买地最初的时光里却让李长学陷入了困境。

买了地,盖起了仓库,流动资金也所剩无几了。这里远离CZ区交通不便,有些人辞职了。更让李长学头疼的是,市场上出现了不同品牌,形状各异的多种多功能手杖。自己的天力牌多功能手杖的市场占有率在下降,如不采取得力措施就有可能出现亏损。

要增加品种这几乎成为了大家的共识,可增加什么品种呢?这天大家在一起议论时,负责发货的李维汉说道:“我发货时几乎天天看见文化站的车,他们天天在发球,每天二三百箱,挺有气势的。”

“什么球?”李长学问。

“足、篮、排球呀,还有实心球,垒球什么的,反正都是球。”李维汉答。

“哦,我知道,是天利体育用品厂的球,是百年老厂了,是咱们国家的名牌,也是咱们国家资格最老的二个百年老厂之一,从解放前就出口。他们厂的球由文化站包销。厂就在我家附近,我的邻居中有不少都是他们厂的职工,对这球厂我太了解了。”负责销售的王连弟说道。

“长学,这球跟咱有缘也,天力,天利,音同字不同这里有商机。”任翰林这样一说,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哥,不是我迷信呀,也得相信命呀,说不定是有神助咱呢,怎么这么巧呀。”李长英迷起小嘴,神秘兮兮地,一下子把李长学和大家都逗笑了。

大家的议论把李长学的心说动了,“咱说干就干,任兄,王连弟咱三到天利球厂走一趟摸摸情况,看能不能合作。”李长学下了决心说走就走。

都在同一城市路途不遥,李长学一行三人如愿来到天利球厂。

天利球厂古色古香的厂大门默默地耸立着,门楼上的琉璃瓦已有些暗旧彰显着历史的厚重。笔力遒劲的楹联悬挂在大门两侧,上联“百年历史百年辉煌”下联“百年质量百年信誉”横批“中国第……”横批第四字剥落了。李长学暗叹可惜,这么重要的字怎么不及时补上呢。

李长学一进销售部就被这里浓重的企业文化氛围震撼了。领导,知名人士参观企业和企业负责人的合影照,一帧帧悬挂在醒目的位置。名人名士的题字更是令这里烁烁生辉,尤其是三、四十年代名士的题字,恰如其分地布置在恰当的位置,令李长学在心里暗暗叫绝。

精心布置的古典办公用具,处处透显着企业悠久历史沉淀。更妙的是在一张办公桌上放着文房四宝,俏立的一个告示牌上醒目地写着,“敬请留下您的墨宝,我们衷心感谢。”

接待李长学的是销售部的张副部长,寒暄过后,李长学道:“张部长,我们公司是生产销售多功能手杖的。”李长学说着示意王连弟取出两支多功能手杖。

“这是我们的产品,送给张部长做个见面礼吧。”

“李经理,你太客气了,你不会是让我们帮助你销售吧。”

“您们要是能帮助我们销售,那当然是太好了,但这不是我来的主要目的。恰恰相反,因为我们的产品单一,我们想销售您们厂出产的球。”

“哦,这可不行,我们厂的产品全部由文化站包销,是不允许我们自己销售的。”

“多一个销售渠道有利而无害呀。”

“那得看是什么商品,我们厂的产品不愁销,渠道多了反而自乱阵脚不利销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