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初来乍到(1 / 1)品涩居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周釐王三年,晋国灭亡贾国后,仍封贾国大夫贾南屏为大夫,贾大夫义不事晋,率部族千里迢迢避逃至江海之滨无名泽地上的古氏族方国“发”,娶妻雷氏。战国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记载春秋时贾大夫在无名泽地射雉的故事:“昔贾大夫恶,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无名泽地由此得名“如皋”,并获“雉水”“雉皋”别名。贾大夫射雉处的泽地得名如皋港。港侧村庄得名如皋村。

东晋义熙七年,按帝分广陵郡之健陵、临江、如皋、宁海、蒲涛五县,置山阳郡,属南兖州。

隋开皇九年,如皋大部地区被海水浸没,如皋县废,省入宁海县。

唐代中后期,“安史之乱”和自然灾害,导致大量人口再度难移,滨江临海、盐业兴旺的如皋,成为移民的首选之地。

唐开成三年,日本和尚圆仁随遣唐使入唐求法从如皋登岸,目睹如皋运盐河畔的繁华景象:“官船运盐,或三四船,或四五船,双结续编,不绝数十里,相随而行,乍见难记,甚为大奇”“杨柳相连”“店家相连”“富贵家相连”。

南唐保大十年,如皋恢复县建制。是年,如皋始建儒学,民间求学读书渐成风尚。

升元三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他为唐高祖、唐太宗立庙,追尊父祖四代为皇帝,改奉徐温为义祖,并对徐氏子弟大加封赏。改金陵府为江宁府,以府治为宫,以城为都。以金陵为国都,以原来的杨吴都城扬州为东都,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升元七年,烈祖李昪驾崩,子李景继位,改名李璟。这一时期中,南唐与吴越间战祸频起,而吴越国的军事行动往往与中原政权互相呼应。

保大二年二月,闽国连重遇、朱文进弑杀其君王延羲,朱文进自立为君。王氏兄弟互相征伐,连年用兵,导致闽国大乱。为了对付吴越,李璟乘乱派查文徽及待诏臧循发兵攻打建州。王延政听说南唐要进攻,派人欺骗福州守将说:“南唐军帮助我征讨逆贼。”福州百姓守将他的话,于保大三年,共同杀死朱文进等人而降王延政,王延政恢复国号为“大闽”,派侄子王继昌镇守福州。查文徽屯兵建阳,福州守将李仁达杀王继昌自称留后,泉州守将留从效也杀刺史黄绍颇,并送钱物给查文徽。

保大四年八月,查文徽乘胜攻克建、汀、泉、漳四州,王延政战败,闽国灭亡。李璟分出延平、剑浦、富沙三县,设置剑州,迁王延政家族到金陵。以王延政为饶州节度使、李仁达为福州节度使、留从效为清源军节度使。南唐虽灭闽国,但并未完全统治闽地,残余势力仍在。李仁达以福州附吴越。闽国旧将留从效驱逐南唐在泉、漳二州之驻军,占据该地,但仍向南唐称臣。留从效及其后继者占有泉、漳二州直至北宋建国之后。同年,契丹攻陷后晋京师,中原无主,而李璟正因陈觉等疲兵东南,无暇北顾。

保大六年,楚国内乱,马希萼杀楚王马希广自立,称臣于南唐,不久马希萼又为其弟马希崇所废。保大七年,淮北因处于晋、汉朝代交替的混乱之季,李璟见有机可趁,派皇甫晖出海、泗诸州招纳正相互混战的各路豪强武装和因战乱四散的流民。十月,南唐出兵灭楚,除南部数州为南汉乘机占有外,楚地全归南唐,南唐疆土达到全盛时期,据有今江西全省,以及安徽、江苏、福建、湖北和湖南大部或部分地区。但次年十月,南唐还未站稳脚跟,楚将刘言又起兵击败了唐军,后刘言被其部下杀死,周行逢及其子周保权又先后统治湖南,楚地得而复失……

南唐极盛时东暨衢、婺,南及五岭,西至湖湘,北拒长淮。相当于今日苏、皖淮河以南,赣之全部,闽南和鄂之东部,湘以及粤、桂的背部地区。初袭杨吴旧壤,保大三年南取王闽镡州、建州等地,不久又灭楚,使南唐疆域大于杨吴,最强盛时达到三十六个州……

淮南扬州和楚州是古代主要的盐业产地。扬州以江都、海陵著名,楚州以盐城、涟水产量最大。尤其是扬州,地处南北通衢,自古盐商巨富云集,为全国盐业集散中心,唐代已有“扬一益二”的说法。南唐立国后,以盐业为重要资本,制盐业成为江淮社会经济的大宗。南唐升元元年,南唐改置泰州,置海陵监,加强了对盐业的管理。又在楚州设置盐城监,“管盐亭百二十三”。至北宋统一,盐城“岁鬻四十一万七千余石,泰州海陵盐如皋仓,小海场六十五万六千余石。”……

这便是李惟所处的大环境,貌似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好一派繁荣昌盛的大好景象,其实是处处危机四伏,不啻于夹缝中求生存——

去年正月,郭威灭后汉开国,其自称为周朝虢叔后裔,因此以“周“为国号,史称“后周“,以别于其他以周为国号的政权,又以郭威之姓,别称“郭周“。

后周建立后,郭威郭皇帝手下的辖州比起前两代还要小,只有九十八州。当时,北汉有十二州,南唐有三十六州,南汉有六十二州,后蜀有五十二州,由此可见,虽然自称“姬室远裔”,国号大周,其实仍然是个大藩镇而已。

但郭威无疑是个野心勃勃之人,文治武功绝对有善可陈:

经济方面,郭威下令废止后汉时期的一些苛绢杂税,禁止官吏再以“斗余”、“称耗”的名目榨取百姓。取消“牛租”,允许农民销售自家的牛皮。废除先前以“散从亲事官”名目摊派徭役的恶法,放松盐禁。废止“营田务”,释放国家农奴,使数万耕田的“农匠”成为自由民。此外,郭威对于前代朝廷每年向辖地索求特特产的“惯例”也深恶痛绝,一概禁止地方再行上贡;

政治方面,郭威称帝后马上就废除后汉“盗一钱即死”的酷法,“诏在朝文武臣僚,各上封事,凡有益国利民之事,速具以闻。”知人善任,察纳雅言。特别是在惩贪治污方面,大刀阔斧,连老下属叶仁鲁也因其贪赃而定斩不饶,又赡养其年迈老母,严厉之余很有人情味。同时,老郭深知国家底子薄,招抚流民,给授荒田,均定田赋,鼓励农业生产,革除了自唐朝中末期以来不少土地分派使用方面积存的弊端。也是从老郭开始,后周王朝大修水利,治理黄河河患,此种举措,在五代能过一天算一天的黑暗年代确实罕见;

军事方面,除下诏派大将去击战帝的刘崇外,郭威于广顺二年六月率兵亲征兖州,杀掉因惶惧而反叛的慕容彦超。回师途中,老郭还去曲阜,以天子之尊亲谒孔子祠庙祭拜。有大臣说:“孔子,陪臣也,不当以天子拜之”。老郭虽是大老粗出身,明理达义,反驳说:“孔子百世帝王之师,敢不敬乎!”他亲征慕容彦超的大胜,出师克捷,不仅提高了自己作为新皇的威望,又为后周帝国的开国根基打下坚实的一根巨桩。

如此人杰,又岂能甘心局促一地而不思雄图霸业?事实上,郭周南唐的关系极为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盖因郭周新立,一面要安定民心,且要消除后汉留下的隐患,一时半会腾不出手来对付南唐。

而李氏南唐治国方针偏于怀柔,信奉儒家思路,对外则交好契丹,与大食、新罗、高丽等国来往密切,远交甚佳,却未近攻,于郭周的虎狼之心亦置若罔顾,偏安一隅则可,几无争霸之图。

乱世当中,历来是弱肉强食,敌人不会因为你的仁慈、爱好和平而放过你,落后必然要挨打。

只是,南唐富庶,百姓安居乐业,上层抱残守缺不思进取,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危机重重,犹若将头颅藏起来的驼鸟。

知晓历史走向的李惟,无奈的接受了现状,唯叹“呜呼哀哉”。

初来乍到,毫无头绪,幸好他可算是随遇而安之人,对未来倒没有太多设想,走一步是一步罢了。再说,重生在南唐,亦算是幸运的。

南唐得国后,烈祖李昪以保境安民为其基本国策,休兵罢战,敦睦邻国,与毗邻诸国保持了较为平和的关系。同时结好契丹以牵制中原政权。江南地区于是保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社会生产逐渐复苏并迅速发展。同时,政府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鼓励商业。

烈祖李昪的“息兵安民”国策,造就了江淮地区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南唐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同时,南唐也是一个艺术的王朝,它在文学、美术、书法、音乐等诸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李升设太学,兴科举,广建书院、画院。安定、富强的南唐,成为饱经战乱沧桑的文人士大夫理想的栖身之所。南唐的社会文化之盛,在五代十国甚至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割据政权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这于中文系高材生李惟而言,是件好事,甚至隐隐有些兴奋,心里默默的说:这世界,我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