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八章 处江湖之远(1 / 1)品涩居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莲峰等人刚踏入庭院,被眼前这一幕“吓”坏了——

这些人是疯了么?捏起一团团雪掷来掷去的,又是惊叫又是欢笑,这是干嘛?要不要这么幼稚?李恒、周菁菁、袁曼玉倒也罢了,小孩心性好玩嘛。可李惟、周聪还有那个不苟言笑的钟灵也一并在玩,不疯魔不成活么?最最无法接受的是,周菁菁和钟敏这两位小娘子,平素一个娴静出尘,一个秀外慧中,居然也参与其中,美目盼兮巧笑倩兮,时不时地捏起一团雪球胡乱偷袭。梅花点点,竹叶沙沙,两个惟妙惟肖的雪人憨态可掬,默默的注视着这一切。

额滴个苍天,这是闹的哪一出?

李莲峰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呀,一夜之间便似乎不是原来那个世界了。

他完全处于懵圈状态,怀疑自己大概是没睡醒产生了幻觉。但,他分明见得一团白色的物什向自己飞了过来,那叫一个快准狠。

说时迟那时快,静如处子的李莲峰瞬间动若脱兔,滑步,拧腰,侧身,堪堪避过偷袭,深谙姿势要帅动作要快之诀要。

但在他后面的凤仪小娘子便没那么幸运了,呃,很是大无畏地做了接盘侠,完美地被雪团击中发髻。

嗯,普及一下——彼时女子的发型随着年龄和身份的变化而变化,年幼时以梳丫髻为多,成年后则改梳丫鬟,出嫁时将发鬟改为发髻,再配以金、银、花钿、珠宝裴翠等首饰形成一种富丽华贵,雍容富态的装饰风格。唐代文学家段成式也在他的《髻鬟品》一文中指出:唐高祖时有半翻髻、反绾乐游髻;唐玄宗时宫中有双环望仙髻、回鹘髻、愁来髻、归顺髻、闹扫妆髻。《妆台记》中有半翻髻,又梳反绾髻、乐游髻、开元中,梳双鬟、望仙髻及回鹘髻、贵妃作愁来髻。贞元中,梳归顺髻,帖五色花子,又有闹扫妆髻。

未成年或成年但未婚嫁的女子就悲催一些,多将头发集束于顶,编结成两个髻。其状左右各一,与树枝丫杈相似,故名“丫头”,亦称“丫”。所谓“江头女儿双髻丫,插髻烨烨牵牛花”是也。

那枚雪团好巧不巧地打在李凤仪的发髻上,双髻丫歪了一边,成了单髻丫,雪团裂成片,沾在发髻上,狼狈不堪。

李凤仪愣住了,脸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泛起一层红晕,从小到大没人和自己这么玩过呀……不行,来而不往非礼也,投之以雪团,那便报之以雪团呗。正所谓心动不如行动,君子报仇从早到晚,说做就做。

罪魁祸首李惟指着李凤仪,放声大笑,肆无忌惮。

李凤仪俏脸红潮愈深,用力跺了跺脚,弯腰揉了个雪团,狠狠地用三分线外投篮的姿势向李惟甩了过去。

可惜啊,此非小李飞刀,只见那雪团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在李惟身前三尺余毅然决然的坠落,悄无声息。

李惟笑的愈发欢快了,转手又是一个雪团掷了过来。

李凤仪连蹦带跳的将将躲开,嗔羞恼怨,展开自卫反击战。哦,还求了帮手——李莲峰、李莲英一并参战。

青春的气息盈塞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无忧无虑的笑声,激荡回旋,在这雪后的初冬早晨,温暖如春。

这场混战持续了半个时辰才结束,参战者虽筋疲力尽却意兴酣畅。就连打酱油的周菁菁及袁曼玉也都拍手跺脚,成功地扮演了拉拉队员的角色。嗯,虽然两位小萝莉立场很不坚定,墙头草般地为每个人加油喝彩,但重在参与嘛,一个都不能少。

这种无差别打击的乱战游戏,于李莲峰兄妹及周蓁蓁姊妹而言,原本只存在于传说当中。

这等豪门家族的子弟,自幼接受的教育就是儒家经典,圣人之言,四书五经、经史子集;学的是声律启蒙、对对子、作诗词、选学琴棋书画;学的是“仁、义、礼、智、信”,学的是“忠、孝、勇、公、廉、明、正、直、俭、勤”,学的是“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道理以及涵养道德、陶冶情操、敬天畏命、知天达命、安身立命等。

学习,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豪门要培养的是贵族子弟,以为传承。

悲哀的是,童年的味道对于豪门子弟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他们要做的是循规蹈矩,是老老实实地接受填鸭式的教育,若有反抗,便是不孝,甚至是大逆不道。

不过,若是将这种贵族式教育与千年后的教育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了。

彼时,因为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哦”,拉开了中国式教育的序幕。

中国式家庭教育是从“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送”等词中衍生出来的,可以概括为:多物质少时间、重智商轻情商、重结果轻过程、过多注重己愿、极端教育态度、棒喝教育等几大特点。

小学生没有家庭作业?想多了。家庭作业是次要的,关键是名目众多的各种补习班,家长们恨不得自己的孩子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语数英全优、琴棋书画皆擅的全才。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亲哪,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宁可自己喝粥吃咸菜也要给孩子报辅导班,有孩子的家长个个都是隐性富翁哪。中国家长都有一种怪癖,给孩子报班的时候,不论多贵,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毕竟,不上课外班?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暑假,寒假,双休日,孩子们背着书包辗转奔走于各个辅导班——学习,是不能断的,吃喝玩乐的暑假,是不存在的。

孩子的抗议,是徒劳的,反对,是无效的。

童年,徜徉于知识的海洋中,欲仙欲死。至于是动力还是阴影,又有几个家长真正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了?

如此看来,李莲峰这些人与那个时空的大部分孩子相比较,还算是幸运的。

但这种幸运也只是相对而言,铁笼里的金丝雀再美,也飞不出笼子。

这个早晨的抛却身份象征的嬉戏,也只不过是绝无仅有的放纵,弥足珍贵,足以铭记终生。

欢乐的相聚总是短暂的,是日午后,李莲峰便启程返回江宁。

分别之际,李凤仪泛红着双眼,与杜静姝、常依依这二位新交蜜友挥泪话别,依依不舍,且说了她的本名:李芳仪。

女人,水做的感性动物,情感来得更直接更热烈。

至于李莲英当然不叫“李莲英”,他与周聪成了好友,告诉对方自己的本名叫“李从善”。

而李莲峰则叫李从嘉,短短数日,他成了李惟的忠实粉丝,临别之际,居然有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忧伤。多情者,自善感,小李同志果真是个悲春悯人的少年。

是啊,这毕竟还是个少年。李惟觉得自己对李从嘉过于苛责了,先入为主的观念作祟,让他对这个“词帝”观感极劣。但,在这个时空,毋论还会不会沿着原有的历史轨迹发展,至少对方对自己是释放了足够的善意了的,也在努力扮演着朋友的角色。

最是无情帝王家,无数风光在险峰。

高高在上的宝座只有一个,纵然并无觊觎之心,以李从嘉的位置,亦是心头大患,亲兄弟?又算得了什么?

他是孤独的,更是抑郁的,需要朋友。生在深宫,又哪来的朋友?

江都之行,于李从嘉而言,是场幸运之旅,领略了江南水乡的别样风情,见识了才子文人的风流韵事,参加了文会,打了雪仗,结识了朋友,遇上了佳人。

当然,遗憾还是有的,如周蓁蓁。

皇宫里并不缺美艳丽人,但那种美是训练过的机械公式化的千篇一律的表情,而周蓁蓁不同。她的美在于灵动,仿似江南水乡特有的烟雨濛濛中的青黛空灵,叫人初见便为之触动了心弦。

青春少年的初心萌动啊,来的太过突然,猝不及防。

遗憾的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因为他是个聪明人,甚至比绝大多数人更聪明,更敏感。

他的视线偷偷地落在她身上,却偷偷地发现她的视线偷偷地落在另一个人身上。

第一感自然是嫉妒,然后他拿自己和另外那人比较,得出的结果是,除了出身,不管哪方面,那个人胜自己远矣。而身份地位,恰恰是他最最轻视的。

可怜的少年郎,自己给自己致命性的打击,由此而偃旗息鼓。可惜的爱之初体验,也因而无疾而终。

临了,他终是隐晦地提醒了她的视线偷偷地落向的那个人,以诗告之曰:“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李惟愕然,君子成人之美,自己反倒有横刀夺爱之嫌了。

他竟无言以对了。

关键是他自己对周蓁蓁都说不出是何感觉,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她。

也或许离开了江都,转身便是天涯,又何必想的太多,徒添烦恼罢了。

倒是李从嘉此人,值得一交,似乎也值得一帮,前提是自己有那能力。

至于自保或帮人的能力,难道就只有科举入仕一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