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蜈蚣吐丹
此时众人都被红虫子口中所吐出来的东西吸引,纷纷议论起来,有那年轻人就自言自语:“这是个什么东西?遥控电动玩具虫子?嘿,邪门儿了诶!”
旁边有老到些的犯人,嗤之以鼻,说道:“小子,没见识了吧,这东西叫‘内丹’,又叫‘妖丹’、‘金丹’,反正就是肚子里自己长出来的……”
年轻人不服气道:“我呸,甭拿爷们儿当二傻子糊弄,那肚子里长出来的是结石,你家的结石能长得跟灯泡儿似的啊,还能发亮!”
老到犯人不甘示弱,接着道:“你才多大岁数,我在道儿上玩儿的时候,你还在家玩儿泥巴呢!我跟你说,这些个稀罕玩意儿吧,都跟一般的畜生不一样,别的牛羊鸡鸭之类的东西,它们肚子里要是长了东西,那确实是结石,可是这个火蜈蚣,那可不一般,它就长得是内丹。想当年,我们在这儿挖石头的石头,也挖出来一条火蜈蚣,可比这个小多了,那家伙,死了五六个人,才把它给砸死了,你说多厉害!”
年轻人眼珠一转,话都不过脑子,直接从嘴里边儿溜出来,说道:“嚯!这敢情厉害啊!我要是把它这个内丹一吃,那不是直接成了神仙啦!”
老到犯人讥笑道:“你以为别人都想不到啊?你看看那一池塘的水,你就明白了。”
年轻人举目望去,只见原本平静如同镜面的池塘,此时居然沸腾得似是火锅一般,那半死不活的青蛙,在水中滚了没有几圈,就翻着白肚皮,飘在了水面上,被滚开的水浪推动着,向岸边浮过来,那红虫子就好整以暇得坐等着,待到青蛙来了,直接探着脑袋叼上来。
随即冲着水中翻腾的内丹,张开大牙一吸,就见内丹像是绳子扯住的溜溜球似的,打着转儿得往回走。
待到走入红虫子嘴前一掌距离时,红虫子正要一口吞入,却不料天上突然飞来一把铁锨,当头将红虫子斩首,呲出两米多高的红色液体,就跟炙热的岩浆似的,不论喷到土中、水里、石头上,全都“呲呲”作响,升腾起阵阵白烟。
众人被这个情景吓了一跳,但听一声豪迈大笑道:“陛下!今日天赐金丹,正是陛下得道飞升的大好日子啊!”
老三无语得看着身旁的师利将军,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兴高采烈,就跟中了五百万的大奖似的,不过,面对众人围观的目光,似乎还是应该低调一点儿比较好:“那个,师利将军啊,你,你下次戳虫子的时候,能不能,不要这么狂笑,这样别人会以为我们不正常的~”
师利将军阳光灿烂得看向老三,用兴奋到颤抖的声音说道:“陛下!陛下!那就是金丹啊!有了金丹,我的丹方就能大功告成。陛下只要服了仙丹,从此长生不老,无病无灾,逍遥世间,如同是古仙人一般啊!”
老三看看那血流满地的红虫子,再看看惊喜狂热的师利将军,眯着眼睛,不解道:“那个,仙人,就长这德行?那我还是不要找仙人了~”
师利将军张嘴欲劝,却听见水塘边上人声鼎沸,原来是众人见着红虫子死了,那喷射出来的血液也都渐渐熄了,于是都围拢上来瞧新鲜,同时嘴里头议论不停,有人还伸着手,指指点点那个仍在水中沸腾翻涌的内丹。
有个胆子大的,一路用铁锹锄土,将地表上被红虫子血液淋过的地方,统统以新鲜土覆盖,然后再踏脚上去,就这么慢慢推进,终于走到水塘边上,将铁锹头伸进塘里,准备把水里的内丹捞出来。
周围有谨慎小心的人,纷纷劝说道:“这是个不详的东西,还是直接把它埋在水里算了,别再捞出来祸害人啦。”
有些好奇胆大的人,则是纷纷劝说道:“捞出来,捞出来,说不定还能给咱们做个小炉子用,平时涮涮火锅也是好的啊!”
两种声音此起彼伏,听得动手捞内丹的人,犹豫不定起来。低头看着那红虫子可怖的长相,抬头看看那光闪闪的内丹,在沸腾的水浪中,上下起伏,隐现不定的模样,心中不由得打起来退堂鼓,可是被众人围观,也不能就这么灰溜溜得空手而回吧。
进退两难,不知所措之际,恰好师利将军挺身而出,怒喝一声:“大胆!陛下之物也敢染指!”
胆大者有了台阶下,顺势把铁锹朝着水中一丢,假装作被吓了一跳,没有拿住的样子,连声捶腿悔恨道:“诶呀!谁这么缺德,吓了我这一跳,可惜啦,诶呀。”
说话间,就转身退走,脸上虽然故作纠结,这心里可是压力顿消,一身轻松。
走过两步,却听周围众人呼喊起来,又听见一阵“噗噗”的声音,胆大者急忙回身观看,但见一道小水墙,从水塘之中冲天而起,直接喷射到一米多高,还在渐渐攀升,眼瞅着势头越来越大,就跟电视上演的地热喷泉似的。
这是滚开的沸水啊!胆大者再也不敢耽搁脚步,一溜烟儿似的,就奔到安全地带,转头跟众人一块儿围观起来。
那喷泉越来越大,直到了三米多高,而后就渐渐变小,气势却是越来越壮,“噗噗”的声音,响彻在每一个人的耳边,震得大家鼓膜都发疼。
终于,小喷泉彻底消失不见,那磨耳朵的声音,也随着消失不见。有那个头高的,让两个同伴举起自己,打眼向水池中看去,惊奇道:“塘里面的水都烧干了,就还有一个小亮珠子……诶?不对,怎么塘里多了一条大缝啊!”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听见这话,急忙让人将他抬起来观看,但见池塘中果然有了一条大缝,缝隙两边是基本整齐的断茬塘泥,长度约有三四人那么长,宽度也得有一步宽。
见此状况,花白老头又让身下的两人,向前走上一段儿,细细观察,发现,塘底并非是只有一道裂缝,而是有两道,相隔三四个人那么长,只不过是另一道裂缝挨着塘沿,先前看的人被挡住了视线,所以没有发现而已。
这两道裂缝,一高一低,就像是一块大板子,中线不动,一头压下,一头翘起来的样子。
还不待观察仔细,就听“嗤~噗~”两声,两道缝隙同时合拢,如同那块大板子又恢复了水平似的。
花白老头身下的人问道:“九爷,怎么着?”
九爷脸上异彩连连,攥拳击掌,兴奋道:“好啊!咱这回捞着个大坟!”
身下人慌忙看看左右,小声提醒道:“九爷,小心隔墙有耳啊。”
九爷毫不在意道:“怕什么,咱们现在在大牢里,挖出来的东西,少不得给官差、兄弟们都分一分,有什么好遮遮掩掩的,你还指望着能独吞了不成?哈哈,小辈儿,这里头的东西,说不得够咱们爷们儿好吃好喝二十年的啦!”
九爷说话的声音不小,自然能被周围人听见,略作迟疑之后,就赶上前来,跟九爷拉起关系,论起辈分,话还没说几句,就开始称兄道弟,叫声叔叔、伯伯之类的,亲热熟络起来,商量着怎么把这个大坟给挖出来。
众人议论纷纷,最后还是请九爷拿主意,九爷不慌不忙,捋捋颌下并不存在的胡须,风轻云淡得说道:“各位既然看得起我,愿意让我当这个牵头的把子,我也就倚老卖老,不谦虚了,说起‘走明楼’这里边的道道儿,我也多多少少是知道那么一点儿的。”
有人听得心急,催促道:“九爷,九爷,你就别拿捏着啦,大伙儿都知道你的本事,那南北的行家,谁不知道九爷的大名,就连西边儿的野荒子里,都传着九爷的大名呢!你说,是不是!”
心急者问的是身旁一个面容立体的人,看着像是西域人士。西域人忙操着不熟练的普通话,说道:“是啊,是啊,九爷,九爷。”
九爷谦虚得一摆手,笑滋滋说道:“哪里的话,都是各位朋友捧着的,我这身本事,算不得什么,不敢当这么大的名声。那我,就来说说?”
众人一水儿点头晃脑。九爷清清嗓子,就开说起来。
原来,但凡是大墓,在陪葬明器众多的同时,必然也是规模巨大,不单是指地上的配享、祭殿、石像生、几重阴城,更有地下大规模的空洞。
然而,但凡有宝物随葬,必然有发掘者跟行,于是就有了各种稀奇古怪的防盗装置,让人防不胜防。只有那些世代研习此道,或者是又修坟工匠转业而成的发掘者,才能明白其中的玄机,知道破解的方法。
话说到此,有人提问道:“我说,九爷,你可别拿我们棒槌寻开心啊,我虽然没看过几本书,也知道古人修坟,都是修完了之后,直接就把干活儿的工匠埋在里边儿的,一个活口都不留下,哪儿有机会把坟里头的事儿传下来啊?”
九爷像是早就料到有人会这么问,捋一捋颌下并不存在的胡子,颇有些故弄玄虚得说道:“其中的玄妙嘛~嘿嘿~保密!”
旁人都听得心切,连忙央求他说给大家听。九爷稍稍拿了拿架子,满足了一点儿虚荣心,就顺势应了众人的请求,笑着说道:“你说得那些修坟埋工匠的事儿,都是史书上也记不上几回的。你以为那工匠就跟韭菜似的,割了一茬,他自己又会再长出来?那一个中等、上等的工匠,不单得有天资,还得有苦功,没有二三十年的工夫,别想干出漂亮活儿来。你们想想,谁不为子孙后代着想,自己把坟修完了,那后代就直接露天停尸了吗?都得好好埋嘛!”
众人点头称是,又开始问,现下塘底的这是个什么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