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六章 集权求治(1 / 1)笔洛惊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绾的辞官文书送进王城时,嬴政堪堪用罢午膳。

王绾的辞官书不长,理由也只有寥寥几句:年高力衰,领事无力,见识迟暮,无以与皇帝同步。

就事论事,王绾所言都是实情。论年岁,王绾已经年近七旬,经年在丞相府没日没夜连轴转,精神体魄已大不如前了。论政见,王绾力主分封制,且公然以吕氏春秋为根基,也确实与嬴政的决事轴心难以同心协力。唯其如此,王绾确实该让出领政丞相的位置了。

远在灭齐之前,嬴政就已经思谋好了左丞相王绾的归宿:晋爵一级,加食邑千户,以彻侯之身兼领博士学宫,整饬天下典籍以为治国鉴戒。嬴政一直在思谋,想给王绾在未来的新官制中谋一个类似太师一般的尊荣职位。也就是说,一定要让王绾以功臣元老之身平安离开权力轴心。

之所以如此,并非是嬴政心中偏袒,恰恰相反王绾与嬴政有着人所共知的根基疏离。王绾是吕不韦的门人,也是吕学的忠实信奉者而嬴政,却是法家商鞅的忠实信奉者,是吕不韦真正的政敌。

二十多年来,以吕学为根基的王绾能放弃治道歧见,忠实地以嬴政为轴心的法家决策领政治事,诚不易也。

有句话说的好: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这句话反过来也是成立的。

臣职若此,身为君主的嬴政岂能以治道之争而另眼看待王绾!更有一层,当年因为丽姬遇刺一案嬴政逼文信侯吕不韦自裁,得知此事是昌平君嫁祸之后赢政对吕不韦始终有一种负疚之心,如今面对吕不韦的这位最大的门人,他实在不想再做出任何冷面绝情之举。

在此之前,若王绾上书辞官,嬴政是一定要教王绾尽享尊荣再淡出庙堂的。然而,如今有了这么一场公然爆发的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且天下皆知,王绾恰恰要在此时辞官,嬴政便颇见难堪了。所谓难堪,是嬴政无论如何处置,都会不上不下不妥贴。王绾终将被天下看作因政见不合而遭贬黜,嬴政也终将被天下看作对吕学一门余恨难消而最终报复。

从权谋的角度来看,嬴政若要摆脱这种难堪境地,最好的办法便是拖,一直拖到有一个合适的时机。但是,天下初定,大政如山,若不尽快解决此事,实际上便等于将丞相府施政的职能效用大大地打了折扣。而如果没有一个强势的丞相府,他这个皇帝也势必会处于手忙脚乱的境地,诸多需要他总体筹划的大事便无法推进。

一边是自己在天下人眼中的名声,一边是秦国的未来。如此两难,让嬴政实在是难以取舍!

“君上,丞相府呈来郡守县令拟任书。”

蒙毅的禀报,让嬴政的思绪蓦然折回,转身之际问了一句:“国正监附议没有?”

蒙毅拱手道:“丞相府上书刚到,国正监的上书便跟了来,言丞相府拟定派任的官员中有二十余人是博士,不宜派任郡守县令。”

“二十余博士?”赢政惊诧道。

“正是。臣下已经数过,丞相府举荐的博士共有二十三人。”

“你意如何?”

“臣亦赞同国正监之说,郡守重臣,博士不宜派任。”

“丞相可有亲笔附言?”

“有。两句话:郡县未必尽法家之士,博士未必尽王道之人。”

沉思片刻后嬴政问道:“丞相府举荐派任的博士中,你能记得几个?”

“周青臣、叔孙通、淳于越、鲍白令之、侯生、卢生,剩下的臣记不太清了!”蒙毅挠头道。

“周青臣?博士仆射也做郡守?”

“正是。臣没有记错。”

“老丞相也!”嬴政一声叹息,断然一挥手:“即宣李斯进宫。”

蒙毅领命匆匆离去。

嬴政回到书房,立即吩咐专掌图籍的书房内侍张挂起了昨夜由李斯主持绘制的天下郡县图,拿着丞相府拟定的郡守县令名册,站在了地图前,看一个名字往地图上写一个。等赢政快要写完三十六郡的郡守时,李斯匆匆赶到了。

嬴政没有说话,继续写着最后几个郡守。李斯也没有说话,只凝神端详着图板上赢政写下的一个个名字。

“廷尉以为如何?”嬴政搁下了大笔,开口问道。

“恕臣直言:如此派任,天下大乱也。”

“此乃朕亲自遴选,廷尉不以为然?”

“臣据实评判,无论是否陛下亲选。”

“廷尉评判,依据何在?”

“臣启陛下,”李斯全然依着新的典则礼仪说话,平静如水的脸色上显出另一番凝重:“非博士无才也,非博士不忠也。其根本之处在于:眼下大势,不容书生为政。天下初定,陛下若欲重整华夏文明,必将雷电施治,大刀阔斧地整饬天下积弊。当此之时,战国遗风犹存,列国王族世族及依附遗民,必然图谋复辟天下郡县推行秦法,亦必有种种磕绊腹地郡县,有复辟作乱之忧边陲郡县,则有夷狄匈奴之患。如此大局之下,任何郡县都将面对治情动荡起伏之势。说是危机四伏,亦不为过。一班博士,尤其是儒家博士,素无法行如山之秉持,辄遇乱象,每每以王道仁政彷徨忖度,而不知奉法立决。如此二十余郡相互生发相互激荡,天下如何不大乱也!”

“那依廷尉之见,应当如何处之?”

“全面更新官制,集权求治。”

“集权求治?”嬴政目光骤然一亮:“愿闻其详!”

“陛下明察,”李斯显然是早有谋划,没有丝毫踌躇不定:“战国官制,行于战争连绵之时,故有两大弊端:其一,为求快捷而归并职司,官制粗简过甚,诸多权力模糊不清其二,官府职司以支撑战争为根基,官吏构成多以将军军吏为主,军事压倒政事。而今天下归一,文明施治将成主流,战国官制必得翻新,方能应时而治。而官制翻新之要便是要以郡县一治为根基,以求治天下为宗旨,以施政治民为侧重,以治权集于中央为轴心。如此,方可与郡县制一体配套,自上而下有效施治。臣之谋划,是谓集权求治也!”

“好!”嬴政奋然拍掌:“廷尉大论,至精至要!可当即着手筹划。”

“陛下,此事关涉全局,非廷尉职权所在。”李斯犹豫片刻后拱手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