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怎么算怎么赔(1 / 1)祎尔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面,竞标正式开始。经监事会核算,各投标产品市场零售价分别为80元、80元、85元、90元、95元、100元、120元。本次竞标从80元倒竞,每次举牌减价一元。”

照理说,各企业的竞标报价应该写在竞标文件中,并作为机密只对发标方公开,比如说,黎天他们就看不到电子厂的报价,别人也看不到黎天的报价,保证竞标活动的公正性。

但是供电局的领导显然对竞标这件事情认识还不够深刻,不知道从哪学来了拍卖会那一套,要求各投标方在会议厅里进行公开竞价。

工作人员按照投标次序分发手牌,黎天他们上交投标文件较晚,牌子上写着大大的编号06。

电表的零售价其实就是个吊牌价,各厂生产的电能表,除了部分明显是有猫腻的集中采购之外,基本没有按照吊牌价出售的,因此吊牌价大都虚高。80元的起价,就连维胜集团的数字电表都有得赚,他们乐呵呵的举了第一次牌。

公开竞价开始阶段,举牌的大都是那些陪标的,他们的产品定位和这次的投标要求并不对路,反正也没有什么中标的希望,只好趁着这时候举着玩。

“01号报价76元,04号报价75元,05号报价74元,……”主持人望着台下的牌子,口中不乱,一一报出。举牌间隔很短,已经来不及报出出价的单位名称,只能以编号代替。

台上的有关领导见到这样的场景,笑开了花。

许多市里的领导对供电行业并不了解,也不清楚电表的实际行情。见到最低零售价80元的电表转眼间就降到了七十多元,都感到很满意。

要知道,这次竞标的电表总量在一百三十万部,也就是说,每一次台下有人举牌,就相当于节约了一百三十万元的国有资产。

“04号投标者报价60元。”

到了这个阶段,那些陪标的基本都不再举牌,以坐山观虎斗的心态围观真正的竞争者厮杀。

“03号汉京北仪集团报价59元。”场上的气氛明显紧张,举牌速度也越来越慢,主持人已经有时间报出竞标者的企业名称。

“02号临安夏立仪表集团报价58元。”

黎天不失时机地举牌。

“06号汉西天璇长风集团报价57元。”

见到黎天举牌,场面明显出现了骚动。几家外地企业本来以为,汉西的两家公司这次也是来陪标的,在这个价格上,黎天还能举牌竞价,起码是一个能上桌面的对手了。几家外地企业代表纷纷低语讨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场招标会。

气氛一时变得古怪起来,观众席上讨论的声音很大,但一时半会却没有人再举牌竞价。

“依大会规定,一分钟内无人竞价,竞价将结束。”主持人不失时机地拿出一块秒表,开始计时。

老唐低声道:“他们应该还会降,汉京仪表厂上个月在津港招标会上这型产品出到过52块。”

“津港的标的数量是汉西的五六倍,又与汉京接壤,他们基本不用出运输费用。这里他们应该到不了52块。”黎天分析。

“07号汉西太仪集团报价56元。”主持人敏锐地发现一直没有动作的曹副厂长举了牌。

这下,讨论的声音更大了,电能表行业进来了搅局者,还一次两家,不能不引起在座的几位行业大佬的注意。

黎天诧异地望向曹副厂长,曹副厂长咧嘴一笑。

到这地步,黎天的心里也有些没底。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是摸不清的对手。汉西仪表厂的产品,从所有公开的和非公开的渠道都很难获得任何消息,显然就是这个摸不清的对手。

黎天狠了狠心,继续举牌。

“06号汉西天璇长风集团报价55元。”

面向全国的招标大会,已经演变成汉西两家企业的内斗,在场的各位都没有想到。

台上的市领导们也纷纷耳语,面露得色,显然对本市企业强悍的竞争力颇为满意。

“07号汉西太仪集团报价54元。”

黎天有些不敢相信,汉西电子厂能卖54元,这成本得压缩到什么地步,哪是曹厂长口中的“半成品”能做到的。

“咱们……还往下竞争吗?”老唐望向黎天,黎天也是一脸的犹豫。

再举牌竞争,就是53元的售价,算上税收优惠,每只表还能赚个一块多钱,撑死两百万的利润。可是漫长的生产周期就要拖住天璇长风将近一年没办法从事其它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想来想去,黎天还是决定战略性放弃这次竞标,他略带失望地摇了摇头。

53元的价格实在太低,在场的外地企业也没有对这个价格有兴趣的。主持人手中的秒表很快走完了一分钟。

“恭喜汉西太仪集团有限公司中标。”

台下一片掌声,曹副厂长却高举右手,显然有话要说。

“请……请汉西太仪集团代表发言。”主持人有些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这种超过程序的突发事件。

曹厂长起身道:“我公司产能有限,拟根据标书第四款十二条之规定,部分承担本次生产任务。”

黎天和几家外地企业赶紧翻标书,还真有这么一条规定。

“如中标企业因客观原因无法独立完成全部生产指标,应于中标后三日内提出申请,对于无法完成的部分,视为自动放弃,发标方将组织其它企业重新竞标。”

只要竞标价在成本以上,肯定是卖的越多赚得越多。这次的标的是分期结清,并不需要多大的产能。即使是黎天这样的初创公司,也有能力在一年的期限内独立生产完,因此大都没有注意这一条。

主持人显然也没有意料到,还真会有中标企业不愿意生产全部产品,根本就没有排练这种情况。他赶紧扭头望向主席台前就坐的杜局长。

杜局长干脆起身,直接问道:“你们能做多少?”

曹厂长直截了当:“十万只。”

这一句话出口,台上台下顿时炸开了锅。电表生产不论采用何种工艺,都要开模铸造,再加上新表的研发费用。十万只的产量,54元的供货价,怎么算怎么赔钱。

汉西电子厂显然不可能只有这么小的规模,那就是说,他们不是不能,而是不愿意大量生产。

老唐是精明人,已经大概猜出了其中的缘由,低声道:“看来,他们是打肿脸充胖子。”

黎天点点头,道:“曹厂长没有骗我,他们果然是来参观学习的。看来54块在他们成本线以下。”

让一个企业不愿意大量生产产品的理由只能有一个,那就是这型产品是赔钱的。生产成本高于销售价,做一件赔一件,傻子才愿意做。

但是既然是赔钱,干脆不竞标不就完事了吗?岂不是连这十万只也不用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