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使突厥,他魏徵不怕,出使土谷浑,他魏徵不怕,出使高句丽,他魏徵不怕,哪怕出使扶桑,他魏徵依然不怕。
可唯独这吐蕃,他害怕。
这不是肉体上的害怕,而是心里的害怕。
整个唐国的文人,哪一个不知道吐蕃的情况?
出使吐蕃,至少目前是没有人做到过的。
而且,从吐蕃来唐国的人,除了使团,根本没有任何外人会进入到唐国境地的。
当然,除了边境所在地的侵袭之外。
在历史上,严格来说,吐蕃到了元时期才正式被攻打了下来,成为元朝的国土,一直到明清时期。
而此时的唐国,对吐蕃的事情,能知道的,除了吐蕃使团的人之外,也就是边境与吐蕃国的战争了。
唐国的文人,不管从哪里获得吐蕃的消息,都可以使得他们明白,吐蕃不是常人可以进入的国度。
那是一个以教为国的国度,什么教化对于这些文人来说,基本是无用的。
为何?
因为从消息来源知道,吐蕃现在虽说有着那位赞普统治着,可依然有着各地方氏族在管辖,只不过这位赞普能力不错,又能使得吐蕃各氏族得到利益,这才由着这位赞普来统治。
再者,古象雄国也开始渐渐没落,也到了人人喊打的境地。
况且,吐蕃人心中存佛,一到边境战争之时,悍不畏死,从来就不怕死亡。
死亡对于他们来说,那是一种升华,是可以进到佛国的。
……
此时,脸已是吓白的魏徵,眼睛望着钟文。
魏徵知道,此时他不得不退去了,要不然,最终的结果,真不是他能硬杠的了。
出使吐蕃,虽能在史书上留名,但这名估计也只能是一晃就消失的名。
“哼,钟文,你等着。”魏徵冷哼一声后,往着后面退去。
至于他说的你等着,估计也是无法,以此来表达他心中的不愤罢了。
能让钟文等着的是什么呢?无非就是官场上的打击。
而此刻的长孙无忌,再见到魏徵都退去了,他心中不得不好好思量着这次的结果了。
闯宫城不成,那只能学着魏徵退去,以静坐的模式,来表达他们这些文官们的不满。
钟文见着这二人退去,心中冷笑。
不管是谁,利益至上。
利益可以是金钱,可以是权力,可以是名声,可以是一切他们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可一旦这些利益受阻了,他们只会缩退回去,再另想办法云云。
……
而此时,宫内后宫之中。
李世民正听着一位亲卫的回报。
“圣上,道长他让人准备印发布告,说是要把赵国公他们以闯宫城谋逆之罪公布于天下,此刻正对峙中。”那名亲卫向着李世民禀报后,就站于一边,静待着李世民的决断。
而此刻,李世民心中也在思量着钟文的做法是否合理。
但李世民却是没有想着立马去阻止这一场对峙,因为他明白,钟文这是初次上任。
真要是自己去阻止了,或者阻扰了钟文的这种做法,说不定会惹来钟文的不愤,说不定就直接离开宫城,不再管宫城的安全了。
影子在离开之前曾跟他说过,钟文的身手,可达云罗寺中高手的程度,完全可以创开宗派了。
虽说钟文对于江湖中的事情有些不明,但有着这样的身手在,又何惧其他宗派呢?
况且,如江湖中各国的顶尖高手发生争端,拼个你死我活的,而此时又有着人杀了宫城,想来云罗寺的人绝对不会管世俗中的事情,而是优先他们云罗寺。
对于这一点,他李世民比谁都清楚。
否则的话,他李世民也不会千方百计的要拉拢钟文了。
好在钟文的师傅李道陵也是他李氏宗亲,就这一点上,他李世民完全可以把宫城的安全交给钟文。
而此次的对峙,他李世民更是不可能出现在宫城门口,真要是如此的话,那接下来的结果,可就不是他李世民想要的了。
况且,他对吐蕃使团的事情已经有了决定,就不会再去更改,更何况命令已经下达,事主又是钟文,难道此时他要去宫城门口处,把这件事弄得无法挽回吗?
“二郎,你看要不我去看看吧。”此时,正当李世民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之时,长孙皇后却是出言说道。
“观音婢,你身子不好,还是别去了。”李世民见自己的妻子想与他分担一些事情,但也知晓自己妻子的身子不是太好,出言劝阻道。
“二郎,没事的,后宫离着宫城门也不是太远,就当是散步了。只要我去了,想来兄长他应该知道你的意思的。”长孙皇后坚持自己的想法。
“那……好吧,来人,给皇后准备抬架。”李世民瞧着自己妻子的眼神,知道自己的妻子的心思,随即大声喊了一句。
……
“皇后,你请小心一些,不要让太阳给晒着了。”跟随着抬架边上的一个女官,帮着长孙皇后打着纸伞,还时不时的提醒一句。
“无事的。”长孙皇后到是没太在意。
“皇后福安。”正在此时,王内侍突然出现在不远处,向着长孙皇后请安。
“原来是王内侍啊,你怎么在这里?”长孙皇后见是王内侍,赶忙向着王内侍问道。
说来,宫城门口处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李世民不便去处理,至少这位王内侍得去吧。
可是,王内侍就好像不想跑去搅这滩浑水一般,置身事外。
王内侍明白长孙皇后所问之意,他不去处理,除了是置身事外之外,更多的是不想参与这一场权贵之间的争端。
再者,这件事情,还真轮不到他这个内侍来做,最多,他也只能是传话,可这政事,却是不能过问的。
那些官员要保下吐蕃使团的人,而钟文又是事主,必然会选择杀了了事的,而李世民呢,又需要用这样的方式,来笼络钟文,更或者说是给钟文兄妹二人一个交待。
于情于理,都是说得过去的。
“回皇后话,我在这里等小道长回来,不过,看皇后这是准备去那里吧?内臣建议皇后劝解一下赵国公他们,省得招来小道长的不快,否则的话,这摊子事情,估计会死很多人。”王内侍向着长孙皇后回应道,说来也是建议。
皇后过问政事,算是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之下,才过问的。
这也是李世民的选择,同样,事情关乎她的兄长。
“多谢王内侍告知。”长孙皇后得了王内侍的终告,心中明白该怎么做了。
“皇后万福,可当不得皇后如此。”王内侍哪敢让长孙皇后向他感谢的,赶紧躬着身子站于一边。
而此时的宫城门口处,长孙无忌他们,基本都静坐于一边,离着宫城门口一丈之外,两眼像是能喷火似的望着宫城门口处的钟文。
宫城闯不了,只能以静坐的方式,来逼迫李世民从宫中出来。
虽说,这样的做法有些过激了,但他们有着他们的想法,只能以此来要挟李世民。
反观钟文,看着这批官员,心中好笑。
如果这要是放在前世,想想就知道结果了。
因为,这些人的做法,让钟文想起关于七八十年代的那件事来。
如果钟文是天子的话,说不定真有可能做出类似的事件来了,直接全部坑杀得了。
这样的人,要来干嘛?
难道就因为吐蕃国武力强大,就可以无视唐国律法吗?
身为唐国官吏,为了和平,为了两国不起争端,就得把这件事情压下去,这种做法,或许是可以使得一时和平,但以后呢?
或许,钟文本来就是一个激进者,是一个愤青,是一个不讲大局的人,是一个讲利益的人。
但在这件事情之上,钟文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如果李世民真当要放了那些吐蕃国的使团,那接下来,钟文必然会带着自己的小妹,返回龙泉观。
以后,估计长安城都不会再来了。
还是那两个字,利益。
“道长,皇后来了。”正当钟文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之时,一名禁卫走近钟文,向着钟文提醒道。
钟文得到那名禁卫的提醒,赶忙转过身子,瞧见一行人抬着一个抬架过来,而抬架上之上,坐着一位女子,而这个女子,就是当今唐国的皇后了。
钟文没有见过长孙皇后,也不认识,打一眼瞧过去之后,钟文就已是知道了,长孙皇后身体不好。
为何?
因为脸色有些泛白,没有什么血色,哪怕不是一位医者,也都能从她的脸上看出来,此人有病了。
钟文见长孙皇后过来之后,赶紧躬身行礼道:“皇后安好。”
“你就是九首吧,快快请起,妾身突然来临,还请九首不要见怪的好。”抬架一落地,长孙皇后赶忙过来伸手欲作扶钟文,钟文见状,赶忙退了一步回正了身子。
身为一个臣子,哪敢让长孙皇后扶啊,更何况还是女流之辈,真要是被有心人瞧见了,这诟病估计会让钟文辈感烦恼的。
“下臣正是九首,皇后叫我钟文即可。”钟文正身之后,向着长孙皇后回应道。
为何不让长孙皇后叫九首,而是要让长孙皇后叫钟文?
因为钟文知道,长孙皇后这是过来处理闯宫城之事的,喊九首,那是自己人,喊钟文那是分寸,说明此时钟文并不知道长孙皇后过来,到底是向着谁的。
“九首你生分了,以后要是得了空,记得把你家小妹带进宫来,也好让我见一见,上次二郎让我封赏的时候,我可是没有见过你家小妹的,哦,还有你那个义女。”
长孙皇后哪里会不知道钟文话中之意,随即赶紧向着钟文解释着。
而随着她的解释,钟文吊着的心,也算是落了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