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忍无可忍(1 / 1)明月之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按照周朝礼制,王城附近天子直接统辖的区域,称之王畿,后来也称京畿。

由王畿外围向远处延伸,划分五个部分,称之‘五服’。

王畿以外方圆1000里内的范围,由天子直辖,称之甸服,每天都要供奉祭品。如果不履行义务,天子就要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有什么过错,这叫以德服人。

向外再扩展500里,分封给各路诸侯,称之侯服。按照规矩,侯服内的诸侯,每月都要进献祭祀品,如果不履行这个义务,天子就要检查一下,自己的命令是否传达。

依次再外扩500里,在诸侯与边疆之间,称之宾服(也称绥服),每个季度进贡一次祭品。

以此类推外扩500里,有要服;继续外廓500里有荒服。这‘两服’,主要是蛮夷和戎狄,他们距离遥远,只需每年进贡一次;新君即位,一生朝拜一次周天子即可。王权的影响力,勉强还能达到。

如果这‘五服’不能按时履行义务,周天子就要自我反省,重新颁布法令;如果颁布了法令,还不履行义务,周天子就要再次反省自己的德行,轻易不会劳动百姓,发动战争。

就跟家长管孩子一样,一家人,多教育,莫打骂。

其实,东周早期,诸侯尚且积极,偶尔来朝拜一下。后来,眼看周平王碌碌无为,诸侯逐渐懈怠,长期不按礼制进贡,王室对他们也无可奈何。

郑国是诸侯,位于‘侯服’范围内,按规矩每月都要朝见周王,进献祭品。

但是,由于爷爷父亲的恩怨,周桓王对郑庄公种下了怨恨的种子。他可不像爷爷周平王那么客气,态度强硬,直接剥夺了郑庄公的实权,保留了个虚职。

之所以如此,周桓王也有自己的考虑:希望诸侯不要干涉王室的政务。说白了,周桓王要独立,既然不能控制诸侯,就要摆脱诸侯的控制。但是,没有郑国的支持,王室能有威信吗?能达到令出必行吗?

周桓王的做法,让郑庄公非常恼怒。前文也讲过,他不仅不去朝见,不送祭品,公元前720年,还盗取洛邑郊区的麦禾,作为报复。

这让周桓王更加恼怒,虽然没有出兵讨伐,仇恨却记在心里。

公元前717年,郑庄公朝见周桓王,本想修好,却被羞辱一通,从此再不朝见。所谓眼不见心不烦,地球缺了谁都照样转,大家谁也不见谁,彼此也相安无事。

公元前715年3月,郑庄公向鲁国提出了以祊邑交换许田的方案,挑战王权,把周桓王气得脸色发青,差点儿得心脏病。5月,就正式任命虢公忌父为右卿士,剥夺了郑庄公的全部实权,但还是保留了左卿士的虚名。

由于齐僖公帮助郑国与宋、卫和好,双方关系莫逆。秋季8月,郑庄公放下与周桓王的恩怨,带着齐僖公去朝拜,表明自己尊崇王室。

有诸侯来朝拜,原本应该庆贺的事情,但周桓王的内心,充满怨气。

关键在于郑庄公,自从宋、卫、陈、蔡联合伐郑后,郑国成了四方公敌。‘好汉难敌四手’,一个国家,对付几个国家,非常不利,于是,郑庄公采取了‘远交近攻,分化瓦解’的策略。

同时,由于他还担任周王的左卿士,有着先天优势,总打着周天子的旗号,东征西讨。诸侯不知真像,以为是周桓王的命令,一呼即应,特别是齐、鲁,与郑国走得很近。

最可恨的是与鲁国交换田地,闹得诸侯皆知,王室丢尽颜面。

公元前714年,郑庄公以宋殇公不朝见周天子为名,就打着周桓王的旗号,约齐、鲁伐宋。

那时候也没有电话,动动手指,拨几个数字,就能了解真像。而且宋国是前朝后裔,敢不服王命,更加该打。齐、鲁国君不问真假,立刻发兵,把宋国打得唏哩哗啦。

公元前712年,郑庄公又以周桓王名义,约齐、鲁伐许,几乎灭了许国。

你不进贡、不朝拜也就罢了,却整天打着我的旗号,四面出击,招摇撞骗,把诸侯玩得团团转,有没有道德?加上以前的换质割麦等事件,让周桓王怨气滔天。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他大笔一挥,亲自号召诸侯,联合伐郑,教训一下郑庄公这个大骗子。

当时,作为辅佐的虢公林父、周公黑肩都劝他慎重,慎重,不可轻易出兵,郑国有勤王之功,而且是王室的屏障,不可因小失大。但周桓王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不顾一切,坚决要发兵攻打郑国。

春秋时期,周王发动的第一场战争——繻葛之战,就此爆发。

当然,这也是王室对诸侯最后一次主动挑战。之后天下风起云涌,‘五霸迭兴’,王室借着霸主的威风,偶尔风光一把,特别是齐桓公和晋文公,给王室挣足了面子。

至于历代周天子,都安居洛邑,不思进取,最终成为陪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