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公元前651年11月回到晋国。然而,由于背信弃义,天怒人怨,公元前645年秋,在韩原被秦军打败,晋惠公当了几个月的俘虏,其详细情况,将来再谈。
当年11月,经过了一段难忘的日子,付出一些代价,晋惠公终于安全回国,只是‘俘虏’的名声难听点。
其实,在秦国当俘虏期间,他最怕的不是被砍头。最怕的是什么呢?最怕二哥重耳趁机回国掌权。那样,自己失去的不仅仅是生命,而是一切。
因为这一年的秋季,狄国趁着晋国失败,大举入侵,占领狐厨、受铎,渡过汾水,到达昆都。北狄入侵,原本不算什么,但是,这背后难免让人联想到重耳的影子。
所以,晋惠公回国之后,决定派那位寺人披,招募勇士,去狄国搞一次暗杀行动,铲除心腹大患。
这种事需要严格保密,只有突然一击,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就像曹沫劫持齐桓公一样。当初的披太监,曾经砍掉重耳的衣袖,也害怕他回国报复,接到夷吾的命令后,慨然应允。
而且,这次披太监非常积极。他太清楚突然袭击的重要性,原本,晋惠公要求他休整三天,征集勇士,然后出发。
这位披太监为表忠心自作主张,认为三天后容易走漏消息,难以保证成功,必须迅速出发。所以,他只用了一天时间,搜集几个二流杀手,乔装打扮后,风驰电掣地上路了。
他这种敬业的态度,差点要了重耳的命,也差点儿改变整个春秋时期的历史。
国内重耳的支持率太高了,高的难以想象。比如他手下的狐毛、狐偃、魏犨、赵衰等人,家族势力遍布晋国朝堂;可以说宫廷内外,到处都有耳目,晋惠公根本想不到。
因此,刺杀重耳的消息,还是走漏了出去。
据《东周列国志》描述,是老臣狐突透漏的。他是狐毛、狐偃的父亲,也是重耳的外公,儿子跟着重耳跑了,他没有召回,反而引以为荣。但到底谁泄密,正史没记录。
重耳原本不着急,后来听说披太监一天就没了踪影,内心也慌了。自己在明,他们在暗,突然袭击,防不胜防。
于是,赶忙与赵衰、狐偃等人商议对策。
狐偃说:“当初我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安乐,而是为了大事。我们在此地居住很久了,这样会停滞不前,苟且安逸,岂能振作?当年不去齐、楚,是因为道路遥远,现在养精蓄锐十二年,可以出发了。管仲去世后,齐桓公身边多是谗佞小人,他年纪大了,难免怀念昔日的盛况,会谋求与远方的诸侯搞好关系。我们去投奔,一定会得到亲近。”
此时此刻,齐国的管仲、隰朋已经去世,齐桓公的霸业到了尾声。
本来,大家能稍微准备一下,再和狄君话别,搞个欢送仪式。结果,那位披太监的积极态度,彻底打乱了重耳的节奏,给他未来的行程,增添许多麻烦。
一行人无暇告别,匆忙出发,这一年,重耳已经55岁,快奔花甲了。在狄国居住十二年,颇有感情,临走的时候,重耳还不忘叮嘱媳妇几句:“等着我啊,等我二十五年不回来,你才可以改嫁。”
能主动允许媳妇改嫁,也算胸怀宽广,至少俺做不到。不过二十五年的限制,跟禁止改嫁有什么区别?看来,重耳内心,还是有点儿忌讳。
再过二十五年,早已成老太婆了,谁还敢娶?季隗笑了笑,回敬道:“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我坟上的柏树都长大了。没关系,我会一直等着你的。”
这夫妻俩,看来生活美满,情深意切。
就这样,重耳一行人告别亲人,匆匆忙忙,踏上去往齐国的道路。实在太着急了,却忽略了一个很关键的人物——头须。
这位头须,跟重耳身边的其他人才相比,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几乎不值一提,可以说,就是一片脚下的树叶,时刻被人踩、踩、踩。但是,这种小人物,往往至关重要,头须的职位:专门负责为重耳管理财务。
他就像今天的企业财物总管,无论领导走到哪里,专门负责给结账买单。可以说,重耳一群人的吃喝拉撒睡,都由头须负责。
也不知是没有通知到,还是别人跑的太快,总之,头须没有跟上队伍,之后失联了。大家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却一直没有等到头须归来;随行人员都认为,他见财起意,携款潜逃了,这让重耳郁闷至极。
山高路远,前途漫漫,没有盘缠,寸步难行。
去齐国,必须经过卫国。由于那位爱鹤的卫懿公昏庸无道,被北狄打的落花流水,导致卫国几乎灭亡。在齐桓公的帮助下,卫国迁都楚丘(今河南省滑县东北),重建家园。
此时,卫国的国君是卫文公燬。
他历经劫难,在卫国最困难的时候即位,深知建国的不易。所以奖励教育,任用贤臣,发展经济,头一年只有战车三十辆,二十五年的时间,已经有了战车三百辆,把个残破不全的卫国,治理的有声有色。
整体来说,他是个明君。然而,这次却失策了,若非创始人卫康叔面子大,十年后,卫国真的就灭亡了。
约公元前644年,重耳到达卫国境内。
这群人衣衫褴褛,饥寒交迫,比乞丐强不了多少。重耳要求不高,能管顿饭,或者给洗个澡,那就是雪中送炭,天大的恩惠了,这恩情,没齿难忘。
然而,对于这位远方来的穷亲戚,卫文公一时势利狗眼看人,根本没放在心上。就这点奢望,没有得到满足,重耳一行人失望离去。
当时,卫国正卿宁速,是个明白人,对卫文公说:“卫国先祖卫康叔,是周武王的弟弟,晋国先祖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大家血脉相连;而且公子重耳很贤能,手下人才济济。如果上天保佑,他将来回国,必然能安定百姓,得到诸侯拥护,那时一定会讨伐对他无礼的国家。请君王早做打算,我感到害怕,怎敢不尽心而言!”
在别人最落魄之时,那种雪中送炭的帮助,才让人感动,让人永生难忘;等到别人发达了,才想着去结交,那叫讨好、溜须、谄媚,是小人作风,让人瞧不起。
当时的重耳,可以说狼狈至极,而且在外流亡了十余年,眼看须发将白,老之将至,还能有什么出息?有必要跟他结交吗?
说实在的,齐桓公的霸业已经衰落,卫文公也在考虑天下的形式,准备找个新的靠山。但是,他根本没想到,眼前这群乞丐之中,竟隐藏着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
所以,他一时小气,不听劝告,对这群‘乞丐’不理不睬没有一点儿表示。
不过是一顿饭的破费,能损失什么?即使重耳一辈子混在乞丐堆里,一辈子默默无闻,作为远方来的客人和远亲,至少应该一尽地主之谊,有什么损失吗?
没有,卫文公什么也没做。一个最好的结交机会,就这么溜走了。
人的一生,可能不犯错误,但只须一次,就会贻害无穷。
卫文公的这次决策,可以用‘糟糕至极’来形容,后果相当严重。他死之后,因为这次恩怨,坑苦了他的儿子卫成公,也害惨了卫国的百姓。
十二年后城濮之战,晋文公灭掉卫国,拘禁卫成公。虽然看在同宗的份上,允许卫国复国,但是从此内乱不断。
不要瞧不起乞丐,乞丐也是人,驴粪蛋也有发烧的时候。
各位还记得那位感动中国的乞丐吗?当他把别人送的一百元,捐给地震中受灾的难民时,不禁让人肃然起敬;还有那位传说中的人物,丐帮帮主洪七公,他的侠义之举,得到大家的认可尊敬。
在这个世界上,贫富不同,人性平等。人,可以穷的叮当响,可以一无所有,但必须有颗善良正义的心。
不要瞧不起乞丐,不要瞧不起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