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晋文公的垫脚石(1 / 1)明月之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元前636年冬,周襄王逃到郑国的汜地(今河南襄城南)避难,暂时安定下来。

对于周襄王的到来,虽有芥蒂,郑文公也没有借机戏谑嘲弄,而是好酒好肉的招待,还问候天子的官员,检查供给天子的用品是否齐备安全等,然后按照臣子礼节,向周襄王汇报了郑国的政治经济情况。

这么做,可谓尽到臣子的本分,不像个拘捕天使的。

面对郑文公的热情招待,周襄王挺惭愧。想起昔日不听富辰苦劝,一意孤行,借助隗狄的势力攻打郑国,到如今,落得如此下场,不得不求助郑国。

没办法,大本营被占,必须想办法夺回来。

当时齐国衰落,天下没有霸主,周襄王首先想到的,是鲁国。他派使者对鲁僖公说:“我缺乏德行,得罪了母亲宠爱的儿子带,现在避居在郑国的汜地,以此告诉叔父。”

周襄王与鲁僖公之间,也不知差多少辈了,并非叔父关系,不过周天子对待同姓诸侯,都称之‘叔父’;对待异性诸侯,比如齐国,一般都称‘舅父’。

鲁国实力弱,距离远,对于洛邑的内乱无能为力,只能把此事记入史册,派使者象征性的慰问一下。面对天子使者,贤臣臧文仲回答:“天子在外蒙尘,岂敢不赶快去问候?”

当时,开明而又有野心的,要数秦穆公和晋文公,而且,这两个国家人才济济,实力强劲,距离东周较近。最关键的是,他们都野心勃勃,想开创自己的时代,成为第二任霸主。

于是,周襄王派简师父(‘父’是尊称)向晋国报告,派左鄢父向秦国报告,请秦、晋来勤王。

秦穆公早有挺进中原的雄心,却没有付诸行动,一者秦岭黄河阻隔,路途遥远;再者中间隔着晋国,还有一些分散的戎狄部落。这次接到周襄王的邀请,几乎没有犹豫,立刻发兵。

公元前635年春,秦国大军驻扎在黄河边上,准备送周襄王回朝。

再说晋文公,即位以来,减免赋税,宽免劳役,救济贫困,布施恩惠。一系列的仁政,让全国百姓都很高兴,终于盼来一个好领导,晋国有希望了。

但晋文公并不满足于国内,周天子的位置是不敢想,但齐桓公称霸的做法,可以借鉴。

现在,周襄王派使者请他出兵勤王,他还有点担心。

毕竟,自己掌权的时间太短,国内刚刚安稳。如果动用军队,后方再发生骚乱,那结果就难以预料了。

狐偃则说:“要想取得诸侯拥护,最好莫过于勤王。这样既可以得到诸侯信任,又合于大义。继承文候(晋文侯,曾支援平王东迁)的事业,以此取信诸侯,就在今日了。”

另外,赵衰也鼓励他赶快出兵勤王。

晋文公听了两位谋臣的进谏,想出兵,却还是犹豫不定。按照惯例,他请出骨灰级大师郭偃,让他算一卦,占卜一下出兵的吉凶。

郭偃,前文多次提起。晋献公时,他预测骊姬作乱;晋惠公时,批评国君不得人心,必将失败,没有后代。

在晋文公时期,郭偃得到重用。有一次,晋文公曾经很诚恳跟郭偃谈心:“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治理国家很容易,现在,我才体会到,治理国家很难啊!”

郭偃回答:“您认为容易,那么困难就要来了;您认为困难,那么容易也将到来。”颇有见地。

一个人,能被称为大师,一般都七老八十,绝对国宝级的人物。很多人一生都在奔向这个目标,结果却无疾而终;当然,也有一些天才,早早成为了大师。

在网络上,曾看到一位女太极大师,表演的太极神乎其神,简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当我正在怀疑的时候,全国人民都站出来拆穿她的把戏,而她还在厚颜无耻的狡辩,实在让人无话可说,只能为那些真正的大师感到悲哀。

卜是一种很古老的预测方法,用火灼烤龟壳,根据裂纹方向长短等预测吉凶祸福,很神奇。

郭偃占卜,得到的结果是:黄帝战于阪泉。

这个结果太夸张,太过分,太离谱,晋文公本人都不敢相信。

黄帝是什么人?那是华夏始祖,在‘阪泉之战’打败炎帝,实现华夏统一;‘涿鹿之战’打败蚩尤,一统中原,开启了整个华夏文明。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任何人都可望而不可及,永远只有唯一。

晋文公还有点儿自知之明,哪敢与黄帝比肩,也不多解释,这次占卜作废,重来,让郭偃改为占筮。郭偃一看马屁拍大了,立即适可而止,改为占筮。

筮,一般认为是一种草,根据叶子数量预测吉凶。

这次占筮的结果是:公用享于天子。

这简直就是废话。如果能杀掉太叔带,迎回周襄王,天子能不好好招待晋文公吗?能不请他吃顿大餐吗?

但是,这正是晋文公想要的结果。

胜利,必须的,那也要有个‘度’。‘周礼’从制定之初,流传数百年而不衰,为什么成为必修课?那就是要紧箍一些野心家的大脑,不要越级,不要叛逆,不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天下,是周家的天下,不是任何人可以拥有的。

所以说算命大师的预测,往往模棱两可,想怎么解释都行。如果是大吉大利,那就必然一顿忽悠,不给钱都不好意思;如果大凶大恶,没关系,只要你添些钱,按照要求去做,必然会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结果还是大吉大利。

算命,图的是一个心情。

晋文公否定了占卜,却肯定了占筮。无论如何,这两种卦象都是上上签,他下定决心,发兵勤王。

成,则弘扬霸业;败,则退守晋国。

再说周襄王逃跑后,太叔带拥着王后隗氏到温邑(今河南温县)双宿双飞,过起了逍遥快活的日子。

温地是苏国(苏妲己的娘家)的国都,原本是王室的屏障,后来多次与周王作对;再后来投靠狄国,又背叛狄国,最终被狄国所灭。前面的王子颓之乱,苏国是幕后支持者,现在的王子带,又把温邑变成了他的行宫。

晋文公决定率师勤王,但是晋国和周王室并不接壤,中间隔着一些戎狄部落。不过这都是小问题了,给‘革中之戎’和‘丽土之狄’送些粮食衣服,再加上其它好处,轻松就打通了东进的道路。

此时,秦穆公也率军到达黄河边。晋文公早已得到消息,秦国大军隔河观望,有出兵勤王的意思,于是派人辞谢了秦穆公,独自去解救周襄王。

本来,这也是秦国进入中原的绝佳良机。但秦国道路更遥远,中间隔着秦岭、黄河,隔着许多戎狄部落,万一被袭,进退两难,所以秦穆公逡巡不前。

恰好晋文公出面,想独占勤王的功劳,于是卖个顺水人情,把这份大礼送给了刚执政的女婿。

公元前635年3月19日,晋文公率领左右两军,驻扎在阳樊(今河南省济源市承留镇北)。左翼部队由晋文公亲自率领,迎接周襄王归周;右翼则包围了温邑,准备捉拿太叔带。

夏4月初3日,周襄王进入王城。

同时,右翼部队也轻松攻克温邑,活捉了太叔带,准备送往京城问罪。周襄王实在不愿意见到这位小弟,命人在隰城(今河南武涉县北郭镇一带)杀死了他;至于那位隗后,史书没记载,恐怕也难逃一劫。

放着好好的王爷不当,非要造反,非要偷情,非要引入外敌,把国家弄得乱七八糟,结果成了晋文公通往霸业之路的垫脚石。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郑庄公的名言,任何时候都有效,太叔带也不例外。

人,想当官,想发财,想站在更高的位置,想‘一览众山小’,可以理解,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为一己私欲而不念情谊,不择手段,不顾礼仪,抛弃国家安危,只能身败名裂,让众人唾弃。

太叔带,一个让人唾弃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