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说过,管仲与鲍叔牙,一个举贤任能,一个当仁不让,终于帮助齐桓公成就一代霸业,留下一段‘管鲍之交’的佳话。
其实,百里奚、蹇叔,与管仲、鲍叔牙,基本同一个时代。
同样是朋友,同样是友谊,不同的人,他们同舟共济,把地处偏远的秦国,带入到一个新的高度,称霸西戎。若非晋国崛起,秦国挺进中原,也并非不可能。
这俩人,我们称之‘蹇奚之交’。
他们最初并不认识,百里奚仕途不顺,最后身无分文,穷的不得不加入‘丐帮’。
后来在齐国邂逅了蹇叔,交谈之下,蹇叔认为他绝对是个人才,可惜没有机遇。正如王允的《论衡》开篇所说: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
再有才,也得看机遇;如果没机会施展,那就是一堆废铜烂铁。
前文说过,蹇叔曾先后三次劝阻百里奚,离开是非之地,不要轻易以身相许。
百里奚最后迫于生计,不得不屈身虞国,结果虞国被灭,自己也被当做‘媵’陪嫁。古代一般‘媵妾’相连,如果是个女的,就跟着一起被出嫁;男的,一般称之‘媵臣’。
据《吕氏春秋》记载:公孙枝把百里奚推荐给秦穆公后,俩人谈论三天三夜,秦穆公非常激动,认为自己得到了一个宝贝。但是,他并没有立刻把国政交给百里奚。
作为一国之君,内心总有些忌讳,不能刚见面,就把国家政权交给某个陌生人执掌。
公孙枝提议,请秦穆公把国政交给百里奚。
秦穆公还有点儿顾虑,说:“我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回来,让他执掌国政,是否会让天下人耻笑?”
讲究身份地位,这点古今都一样,唯独不同的,是才华。
公孙枝反驳道:“信任贤臣而任用他,这是国君的贤明;让贤而甘愿退居幕后,这是臣子的忠心。国君是明君,臣子是忠臣,任用他,境内顺服,敌国畏惧,谁还会有功夫嘲笑我们?”
秦穆公认为有道理,就把国家政权交给百里奚。
百里奚从一个奴隶,一举跃升为秦国宰相,与管仲并驾齐驱。由于是五张羊皮所换,后人称他‘五羖大夫’。《吕氏春秋》评价他:谋无不当,举必有功。
百里奚执政秦国,身居高位,可以说苦尽甘来。但是,他并没有忘记自己远方的朋友,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秦穆公推荐了朋友——蹇叔。
他永远不会忘记蹇叔无私的帮助,永远不会忘记那段刻骨铭心的友谊。
百里奚永远是百里奚,他并没有刻意隐瞒事实,并没有想着一山不容二虎,没有把朋友抛于脑后。蹇叔比他有才华,比他有见识,比他有谋略,这是事实;他相信,有蹇叔帮助,秦国一定更加强大。
在自己即将飞黄腾达的一刻,他首先把自己的朋友蹇叔,推向前台。
百里奚对秦穆公说:“我不如我的朋友蹇叔,他的贤能,世人莫知。我曾经在齐国乞讨,蹇叔收留了我。我曾经想辅佐齐国的公孙无知,蹇叔阻止,我因此躲过齐难;之后我游历洛邑,以养牛侍奉王子颓,他想重用我,被蹇叔阻止,又躲过一劫;后来侍奉虞君,蹇叔劝阻,但我实在是穷途末路,‘私利爵禄’,故而留下。两次采纳他的建议,都得以脱险;一次不用,就当了俘虏。因此我知道蹇叔贤能。”
他把自己的经历,完完全全点滴不漏告诉了秦穆公,认为自己根本比不上蹇叔,朋友的才华不为世人所知,但是自己最了解。希望秦穆公能重用蹇叔,必能使秦国富强。
他的心里,友谊,永远是第一位的,这点与齐国的鲍叔牙类似。他善于治国,堪称一代贤相,这都不算什么;但是,身居高位,不忘朋友,这更值得赞赏。
百里奚与蹇叔,管仲与鲍叔牙,他们的经历何其相似?朋友身处险境,想尽办法,也要拯救他的危难;朋友才华横溢,绝不埋没他的光芒,给他创造机会展示。
春秋的历史之中,注定有他一席之地。
听说还有更优秀的大才,隐居深山,秦穆公喜出望外,这五张羊皮的买卖赚大发了。
于是,派人挟带重礼,前去邀请蹇叔。
蹇叔隐居乡野,原本准备终老林泉,不指望出仕,没想到却引来了秦国的聘任函,还捎来了老朋友百里奚的消息。没办法,既然老朋友邀请,帮他建功立业,不能不去,
就这样,两位知己,终于在秦国重逢。
公孙枝推荐百里奚,百里奚推荐蹇叔,国君招纳人才,人才推荐人才,这种人才效应,为秦国的强大,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果能遇到一个有才华的朋友,这是人生第一大幸事;如果朋友能处处替你着想,这是人生第二大幸事;如果彼此肝胆相照,造福国家,名垂后世,这是人生第三大幸事。
当然,如果被朋友出卖,那就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但不要埋怨朋友,如果被出卖,那不是朋友的错,那是你自己交友不慎。
继管仲与鲍叔牙之后,蹇叔与百里奚,成为春秋时期第二对知己,他们为‘朋友’做了最好的诠释,也将成就另一段传奇。
另外,春秋时期,还有第三对朋友,一位叫伍子胥,一位叫申包胥,也与秦国有些瓜葛,我称他们‘二胥之交’。他们的友谊,是另一种类型,为了国与家,他们将为各自的理想与目标,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