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哭师(1 / 1)明月之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穆公把晋文公送回国即位,做的仁至义尽,却为好不终。

自从晋文公回国后,励精图治,先勤王,后败楚,瞬间登上霸业的巅峰,达到事业的顶点。可以说,秦穆公这次,真的为晋国选择了一位好领导,双方关系非常甜蜜。

但是,自从联合伐郑,秦穆公被烛武三寸之舌劝退以后,秦晋的关系,突然急转直下。若非晋文公顾念昔日恩情,双方当时差点刀兵相见。

说句实在话,对于晋文公的辉煌,秦穆公内心有点酸溜溜的。

自从百里奚、蹇叔辅政以来,秦国的国力飞速发展。他想不想挺进中原?想,非常想。韩原败晋之后,本有机会称霸,终究碍于晋国阻隔,没有向东挺进;其实,百里奚、蹇叔治国一流,但是,他们反对战争,反对侵略,秦穆公注定难以通过武力,成就霸业。

再看看人家晋文公,回国不到五年,勤政爱民,养精蓄锐,安王室败强楚,事业蒸蒸日上,还得到周襄王的圣旨,瞬间登上中原霸主的宝座。

这落差,一下就把秦穆公比下去了。

公元前628年冬,历尽人间甘苦的晋文公,终于走到人生的尽头。

他的一生,可以说尝遍了酸甜苦辣,看尽了人情冷暖。期间,与齐桓公、楚成王、宋襄公、秦穆公几位时代强者,都曾交往,成就霸业,也算水到渠成。回国后,仅仅用了五年时间,就把晋国带入辉煌的顶点,他的能力,比那位晋惠公,简直是天壤之别。

12月初10日,晋国人准备把棺材送往曲沃停放,晋国的祖庙在那里。

送葬队伍浩浩荡荡,哭声一片。

离开绛城的时候,棺材里突然发出像牛一样的叫声。为何会发出这种恐怖的声音?没有人说得清,在那个鬼神至上的年代,这简直就跟诈尸一样,充满恐怖。

大家面面相觑,难道国君不想离开?

儿子晋襄公请出骨灰级的大师卜偃(郭偃),让他算一卦,看看是怎么回事。

郭偃袖占一课,然后请大夫们跪拜,说道:“先君发布军事命令:将要有西边的军队过境袭击我国,如果攻击他们,必定大获全胜。

神算子!史册的记录中,此人简直就是妖孽,每算必准。

再说秦穆公,当初留下杞子等人帮助郑国抵御晋军,也是权宜之计。对于郑国,他的内心垂涎三尺,想争霸中原,必须在中原占据一块根据地,郑国,就是最理想的选择。

昔日烛之武退秦师后,没想到郑国却与晋国言和,双方瞬间成为盟友,还立公子兰为太子。秦穆公心中非常不爽,自己被郑国卖了,还得罪晋国,得不偿失,却也无可奈何。

晋文公死后,郑国内部稍有动荡。关键是,晋国人忙于安葬国君,无暇顾及郑国,杞子派人暗中回到秦国报信,告诉秦穆公,他们负责掌管郑国北门的钥匙,如果能派兵袭击郑国,有了内应,一定可以成功。

成语‘北门之管’,就出自这里,比喻防守重任在肩,后来又引申出‘北门锁钥’。

这确实是个好消息,同时也是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有机会夺取郑国的土地;坏消息,则是距离遥远,孤军深入长途跋涉,一路上隐藏的危险太多。

秦穆公早就想东进中原,称霸诸侯,那是他毕生的梦想。由于晋文公的崛起,他不得不打消东进的念头,在西部戎人的地盘上称雄一方。

晋文公的死,给了秦穆公机会。在他的心中,除了晋文公,自己毫无对手,足以领袖群雄。如果能灭掉郑国,在中原建立一块根据地,与大秦遥相呼应,称霸,指日可待。

晋文公病逝,晋国自顾不暇,没有了心头之患,郑国内部又有接应,这是绝佳良机,不可错失。

于是,他去咨询蹇叔和百里奚,想听一听他们的建议。

对于战争,蹇叔和百里奚都是深恶痛绝。那是惨绝人寰的杀戮,是父母失去儿女之痛,是妻子失去丈夫之悲,是孩子失去父亲之泪,是人间最大之殇。无端发动战争,必将受到祸患。

蹇叔首先发言:“劳师袭远,我没有听说过。我们军队的行动旷日持久,师劳力竭,军心必乱,不可如此啊!而且跋涉千里袭击它国,消息必将泄露,谁能不知道呢?”

这话,非常有道理。百里奚也同样反对,不能这么干,这是去白白送死啊!

原本,秦穆公是一代明君,至少能明辨是非。但,他不是神仙,他也是吃人间烟火长大的,所以,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贪欲。他要东进,要争霸,要开创自己的时代。

现在,他已经彻底被杞子等人的话洗脑,只想着贪图郑国的土地,认为内部接应,必能获胜。然后,以郑国为根据地,挥师东进,争霸中原,根本没考虑其间的艰难险恶。

可见,贪婪,是人的本性,很难克制。现在骗子的骗术,五花八门,防不胜防,他们之所以一次又一次的获得成功,就是抓住了人性贪婪的弱点。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此话不假。

秦穆公虽然重用百里奚、蹇叔,对他们也很信任,但是,君臣之间,终究没有达到天衣无缝。这一丝的缝隙,往往就能造成无尽的灾难。

他否决了两位老者的善意,召集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让他们帅军,从东门出发,向郑国进军。这三位,年轻有为,关系莫逆,时人称之‘三帅’。

孟明视是百里奚的儿子,也称百里视。

据《风俗通义》记载(非正史),当初百里奚外出求官,数年没有音讯。孟明视跟着母亲四处流浪乞讨,稍微长大些,整日舞刀弄枪,不务正业。

百里奚的妻子听说他在秦国为相,装作洗衣服的,进入相府。当时俩人都七老八十了,在相府挥泪上演了‘相堂认妻’的感人一幕。

百里奚富贵后,并没有再婚。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他的人品,绝对一流,所以秦穆公对他非常信任。

如果想当阔太太,就要嫁个有钱的;如果想当官太太,就要嫁个有权的;如果鱼与熊掌想兼得,还是嫁个人品好的,白头偕老,潜力无穷。

西乞术、白乙丙是孟明视的副手,据《史记》记载,都是蹇叔的儿子,但很多学者并不认可。

大军出征的时候,蹇叔站在东门外,看着浩浩荡荡的军队,不禁放声大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边哭还边对孟明说:“孟子啊!我只看到军队出去,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

《左传》中,这里并没有记载百里奚。在《史记》、《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中,都明确记载,百里奚和蹇叔,一同‘哭师’。有些学者认为,孟明视与百里奚为同一人,不知从何而谈。

马上出征报效国家,却有两个老者哭丧,败兴,这是兵家大忌。

或许,前面的忠谏,已经无法阻止秦穆公,他们就想出此招,来提醒秦穆公,希望他能悬崖勒马及时回头。但此时此刻,秦穆公早已被杞子等人的报告冲昏了头脑,根本没有醒悟,反而派人把他俩臭骂一顿。

这就像今天的受骗者,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难敌诱惑,不停往里投资,根本认识不到其中的危害。像秦穆公这么英明的国君,难免也堕入其中,无法自拔。

使者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如果你六十岁死了,现在你坟上的树木已经合抱粗了。(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中寿,一般认为,活到六十岁是下寿,八十岁是中寿,一百岁是上寿。也有的认为六十岁是中寿,八十为上寿。总之,这两位的岁数确实已经不小了。

眼看无法阻止国君的决定,蹇叔很伤心。自己的儿子在军队里,于是去跟儿子告别,对他说:“晋军一定会在崤山阻击你们。殽山有两座山陵,它的南陵,是夏后皋的坟墓;它的北陵,是文王在那里避风雨的地方。你们必定死在两座山陵之间,我们去那里为你们收尸吧!”

蹇叔是个智者,明知此去必败无疑,儿子将要战死杀场,却无法阻止,实在是人生的悲哀。

《史记》记载略有不同。秦国大军出发,‘车辚辚,马萧萧’,爷娘妻子相送,尘埃遍道。百里奚和蹇叔知道,他们将一去不归,因为爱子心切,两个老人送了一程又一程,哭声悲切。

大军出征,你们哭丧,什么意思?秦穆公非常愤怒,不顾俩人的功勋,当面直接就开骂:“你们怎么敢哭丧我的军队?你们两个老掉牙的家伙,坟墓上的树已经能合抱了。”

这话够狠够难听够绝情。为了利益,不顾一切,甚至不顾身份大声谩骂。

国君失礼,臣子不能无礼,百里奚和蹇叔拱手回答:“不敢哭您的军队,我们是在哭自己的儿子。我们老了,恐怕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孩子了。”

秦国大军,在两个老人的哭声中,出发了。

百里奚与蹇叔的眼泪,没有挽回秦穆公的心,他们从此在历史中消失。对于他们而言,不能得到国君的信任,已经没必要再主持政局;而且岁月不饶人,此时的年纪,绝对都已是耄耋之年。

一般都认为,这两位老朋友,从此退隐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