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崤之战(1 / 1)明月之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伐郑无果而终,但灭掉滑国,抢夺不少财物,也算小有收获,回去至少有个交代。滑国成为废墟,秦军一路高唱凯歌,踏上漫漫归程。

他们不像军队,更像是土匪。

来时容易去时难,秦军不知道,有一双眼睛,正隐藏在山林中,虎视眈眈地盯着他们。秦军的一举一动,先轸都了如指掌,正所谓‘挖下陷坑擒虎豹,撒下香饵钓金鳌’,只等待那致命一击。

偷袭郑国不成,灭掉滑国而还,郑国与滑国,都是晋国的小弟,都是姬姓。占了便宜想跑,作为盟主的晋国岂能答应?他们可是有个战争奇才——先轸,这样的良机,不会放过。

晋文公去世后,儿子姬欢即位,就是晋襄公。

对于秦国的无礼做法,晋国的元帅先轸,首先向晋襄公进言:“秦君违背蹇叔的话,由于贪婪而动用百姓,这是上天赐予的机会。机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招祸,违天不祥,绝不能放过如此良机,必须消灭秦军。”

攻击秦军?放过秦军?一场大战,不能轻易下决定,牵扯太多,必须全面谋划。

大臣栾枝首先就不赞成。国君刚刚去世,就忘记昔日的恩惠,攻打人家军队,不道德。他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却要进攻它的军队,心目中还有去世的国君吗?”

晋襄公也觉得,父亲尸骨未寒,没有入土为安,若为了私利而攻打秦军,这不是当儿子应该做的。

先轸反驳道:“我们有丧事,他们不悲伤,却来攻打和我们同姓的国家,就是无礼,还讲什么恩惠?我听说‘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为了子孙后代,必须消灭秦军,以此向死去的国君交代。”

先轸这一番言论,点燃了晋襄公的怒火。

秦国不顾友谊,趁人之危,就是不把自己这个新君放在眼里,必须教训他们,打击秦穆公的傲气。于是,发布消灭秦军的命令,并且动员附近的姜姓之戎加入战斗。

当时,由于还没有安葬父亲,晋襄公下令,把衣服全体染成黑色,以凶服参加战斗。梁弘为他驾御战车,莱驹作为车右。

从那以后,形成一种风俗,有了丧事,就穿着黑色的衣服送葬。

此时的秦军,灭掉滑国,归心似箭,放松了警惕。却不知道,回归的路上,已经不再像来的时候那么风平浪静,一支虎狼之师,正潜伏崤山,挖坑张网,等待着他们的归来。

秦军来的时候,准备充分,消息闭塞,路过崤山平安无事。回去的时候,一者疲惫;再者掠夺些辎重,难免拖沓;三者过了崤山,就是秦国的势力范围,国土近在咫尺,精神上已经懈怠。

公元前627年4月13日,按照现在的农历,应该是二月,正当春寒料峭,崤山之中,隐藏了一丝萧杀。

晋军,在崤山设下了埋伏圈。

前面也说过,‘春秋’之前,两国交战,要事先约好时间、地点,有多少兵力自己决定。大家明刀明枪的正面交锋,谁也别耍滑。前面宋襄公的‘仁义之师’,就是这一类型,没有什么诡谲的战略战术,靠实力说话。

先轸担任元帅后,大手一挥,原来的作战规矩全部作废,不管用什么招数,只要胜利就行。相当于我们常说的:不要过程,只看结果。

作为元帅,先轸绝对是一流的。他没有拘泥于前辈的阵地战,没有排列成方阵圆阵尖阵,而是转变思路,改革创新,利用天时地利,给战争增添无穷变数。‘城濮之战’,充分展示了他的指挥才华。

这次‘崤之战’,从战争的角度来看,是一次精彩的,利用地势的‘伏击战’。所谓‘天时不如地利’,伏击地点选择的非常理想,开古今战争之先河。后来的许多伏击战,都选择在狭长险峻的山区。

元帅先轸的高明之处,就是敢于突破常规,不拘一格。

这一战术其实很简单,居高临下,堵住两头,攻击中央。滚木雷石,从高处如雨点般扔下去,基本就能消灭一半;剩下的,趁着他们惊魂未定,一顿冲杀,等着收获吧。

说起来简单,如果胸中没有韬略,没有对地形地势的掌握,也难有精彩的伏击战。近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把这一战术发扬光大,伏击日本鬼子,把那群畜生打惨了,典型的就是‘平型关大捷’。

可以想象,秦军大队人马,像一群蚂蚁一样,在山林中迤逦穿行。道路崎岖,行伍散乱,即使派遣哨兵探路,苍茫林海,上哪儿找敌人的影子?

这种环境,总给人一种阴森神秘之感,充满恐惧。作为一名统帅,孟明视并非一无是处,他四面观察,忽然忆起昔日蹇叔的话,立刻感觉到了危险;但是,山路崎岖蜿蜒,想撤军都无法回头,只能硬着头皮前进,希望老天保佑。

正当秦军急匆匆跋涉的时候,突然,鼓声震天,回荡在山涧;林木之中,到处飘荡着晋国大旗。隐藏多时的晋军,高呼着,把滚木礌石从山上砸了下来。

秦军懵了,‘三帅’懵了,战马也懵了!这里真的有伏兵,怎么办?四面悬崖峭壁,喊杀声回荡耳边,却连敌人的长相都看不到,即便有降龙伏虎的本领,也无法发挥半分水平。

这不是战争,完全就是一场屠戮,一方为刀殂,一方为鱼肉,没有一点儿还手的余地。死,没什么,但这么毫无还手之力,被人砍瓜切菜般的杀戮,窝囊啊!

崤山之中,瞬间成为修罗场。秦军士兵,还没看到敌人,就被砸死;没来得及抬头,就成为肉泥;没来得及呼喊,箭如飞蝗而来。无论多么勇敢,在这狭小的空间内,只有挨打的份,如何去战?铁人,也将成为一堆废品。

秦军将士,死不瞑目啊!只因秦穆公听信一面之辞,多少冤魂,埋葬在崤山深处,从此无法回归故乡!

这是先轸谋划的一次经典战役,永载史册。

双方的厮杀,很快就结束。正如《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所说:秦军没有一匹马一个车轮,能回到秦国。

这并非实际战力的表现,秦军早已输在起跑线上,没法抵抗。‘地利’的重要性,第一次在战场上凸显出来。

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纵有万夫不当之勇,在这山沟里,不过是落阱之虎,搁浅之蛟。跟秦军其他战士一样,‘三帅’几乎没有什么抵抗,一同被擒,垂头丧气做了俘虏。

全军覆没,全军覆没啊!

这一战,瞬间传遍各国大街小巷。一次全歼秦国大军,谈何容易?大家对晋国的实力,更加心悦诚服,霸主地位,不可动摇。

对于秦国来说,这可是非常非常惨重的一个败仗,没有一个活人逃归。

晋军胜利后,晋襄公直接穿着黑色的丧服,安葬了晋文公。本来丧服以素淡为主,从此以后,晋国开始使用黑色丧服,一直流传到今天。

作为公认的明君,秦穆公一时贪念,使自己的智商,倒退几十年,上不及老(蹇叔、百里奚),下不及小(王孙满),损失数万精锐。秦国百姓,嚎哭遍野。

原本让人津津乐道的‘秦晋之好’,彻底走到终点,从此,秦晋几代人打来打去,纷争不休。

这次失败,让秦穆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把目光转向南方的楚国。联楚抗晋,势在必行,为了与楚国表达联合的诚意,他们放归了一个楚国的俘虏——斗克。

各位还记得此人吗?公元前635年,秦、晋联合讨伐楚国的小弟鄀国,当时子玉大意,只派遣斗克和屈御寇率军抵御,结果双双被俘。现在,秦晋关系一落千丈,双方成为仇敌。秦国主动放归斗克,让他作为调停秦、楚的中间人。

‘城濮之战’后,楚国,一直是对抗晋国的主力;‘崤之战’后,原本的‘秦晋之好’彻底完结,秦国,成为对抗晋国的偏锋。这两次战役,可谓先轸的巅峰之作,却也给晋国树立了两大强敌。

秦楚结盟,共同抗晋,双方一拍即合。

从此,晋国一面要压制楚国,一面要抵御秦国,陷入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直到吴国的兴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