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九死一生(1 / 1)明月之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败了,完败!元帅先轸给孟明视上了很精彩的一堂战争课,一个活口都没有放跑,还把孟明视活捉了。这不是胜负的问题,而是水平的问题。

秦国大军折戟崤山,‘三帅’被擒,消息传回国内,秦穆公痛心不已。自己一意孤行,不听蹇叔的忠言,一念之差,导致秦国的精锐损失殆尽。错!错!错!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两位老人,两位智者,都没能阻止秦穆公的贪念。‘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作为一代明君,秦穆公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几乎不可原谅。

再说‘三帅’,被囚于晋国,只等挨刀问斩。

在晋国,有一个人,内心也在焦急地关注着‘三帅’的生死。她,就是晋文公那位聪明的夫人——文嬴。

当初秦穆公赐给重耳五位美女,一位夫人,四位媵妾,这位夫人,就是文嬴(后来怀嬴也被列为夫人,但并非一人)。

对于文嬴的介绍,非常少,几乎就剩一个谥号。虽然出嫁从夫,心中还关心着父母之邦;或者说,她就是秦穆公安插在晋国高层的一个间谍,不到关键时刻,绝不出手。如果没有这次‘崤之战’,她一辈子就默默无闻了。

秦军崤山之败,文嬴也听说了,纵然伤感,身为女子,却也只能默默祈祷了。

‘三帅’被擒后,她时刻打探消息,关注事态的发展。

或许,在此期间,秦穆公已经派遣间谍,潜入晋国都城,希望文嬴能想办法,救‘三帅’一命。

这并非没有可能。《左传》有一段神奇的记载:公元前601年,晋国曾经抓住秦国间谍,在绛城的闹市斩首示众,结果六天以后,那个间谍又自动复活了。可见,秦国的间谍不一般,赶上传说中的‘忍者’了。

想在晋国都城解救‘三帅’,谈何容易?文嬴的大脑,不停地旋转。对于晋襄公的性格,她是非常清楚的,或许,从晋襄公那里,可以找到一线解救‘三帅’的办法。

于是,找个机会,文嬴对晋襄公说:“实在是那三个人,挑拨我们两国国君的关系。我们国君如果抓到他们,吃了他们的肉,恐怕也难解心头之恨,你何必处死他们呢?让他们回国接受诛戮,以满足秦君的快意,怎么样?”

败军之将,无以言勇,必须承担失败的责任,这是规矩。比如楚国那位成得臣,‘城濮之战’失败,就要以死谢罪;在秦国,一样如此,作战失败,主帅就必须承担罪责,还要面对各方口诛笔伐。

文嬴虽然不是晋襄公的亲生母亲(一般都这么认为),也是晋文公的正室夫人,毕竟是‘国母’,晋襄公也要喊她一声‘母夫人’。

如果不是为了‘三帅’,文嬴一辈子都不会张口求人。这只是一次试探,成功最好,不成功,再想其它办法。为了秦国‘三帅’的性命,她也是冒着风险赌一把。

‘母夫人’的这个请求,很突然,晋襄公没有来得及慎重考虑。面对‘母夫人’的请求,稍微一想,实在也抹不开面子。秦军如此惨败,秦穆公必然不会放过这三位;就像楚国的子玉一样,败军之将,难逃诛戮。

而且,当初‘韩原之战’,秦穆公打败晋军,还曾放归晋惠公;父亲晋文公能回国执政,秦穆公功不可没。与其亲手杀死‘三帅’,不如给‘母夫人’个面子,让他们回去受戮,也算顺水人情。

所以,晋襄公没有考虑后果,顺口就答应放了‘三帅’。

文嬴冰雪聪明,既然国君答应,一切好办。她担心夜长梦多,立刻想办法,借助晋襄公的命令,以最快的速度,放了孟明视三人;并且派人再三叮嘱,不可停留,马上离去。

这三位,根本没想到,晋国这么快就给了他们自由。当然,他们更没想到,这都是一位女子背后的运作。周围都是晋国人的眼睛,他们急急如漏网之鱼,片刻不敢喘息,没命的往秦国方向奔跑。

且说元帅先轸,打了一场大胜仗,内心也高兴。上朝的时候,特意请示晋襄公,准备如何处置秦国的‘三帅’。

晋襄公也没隐瞒,告诉他,‘母夫人’为他们求情,已经把那三位都放了。

这句话,简直如同一颗炸弹,当时就把先轸激怒了。

作为元帅,他要替战士们考虑。一场战役的胜利,是无数战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来之不易。没想到国君简单一句话,就把三个重要的战俘放了,可恼!

他没有控制住自己火爆的脾气,不顾场合,面对晋襄公怒道:“战士们拼死拼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抓住敌人,女人几句谎话就从国内给放了。这是毁弃战果而长敌人志气,晋国灭亡的日子不远了。”

说了一大堆,他余怒难消,竟然不顾面前站着的晋襄公,当着群臣之面,朝地上狠狠地吐了口吐沫。

这口吐沫,有人认为,吐到晋襄公脸上,多数认为吐到地上。《左传》没有明确说明吐到哪里,只记载为‘不顾而唾’。相信先轸还没那个胆量,在众目睽睽之下,吐到晋襄公的脸上;而且,在朝堂上,他也不可能站在晋襄公身边。

如果你在共公场合吐口吐沫,不走运被戴红袖标的抓着了,估计要罚十块钱,掏吧,十块钱而已。谁让你不讲文明,不讲道德,不讲公共卫生呢?

但是,先轸的性质就不一样了。他面对的是国君,即使没有吐到脸上,那也是大不敬,是对君权的挑衅。举个简单例子,你面对高层领导,突然觉得喉咙痒,你敢当领导面吐到地上吗?明智点,还是悄悄咽下去吧。

先轸一时激愤,‘呸’了这一口,后果很严重。

这场合,让晋襄公很尴尬。面对这位功勋盖世的老元帅,并没有责备。他反应也快,立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派遣大臣阳处父(晋襄公老师),驾车追赶,务必要把那三位俘虏抓回来。

再说孟明视三人,离开晋国都城后,轻装潜逃,累死累活,一刻也不敢停留。晋国境内,太危险,随时都有性命之忧,必须跑,宁可跑断腿,也决不能再被抓回去。

他们气喘吁吁地跑到黄河边的时候,傻眼了。滚滚黄河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没有船,想渡过去,势比登天。放眼四周,连个钓鱼的都没有,怎么办?游泳?没有奥运冠军的水性,想游过湍急的黄河,跟自杀没啥区别。

正当心急如焚的时候,却看到身后烟尘滚滚,晋国的车马正急速追来。

前有黄河,后又追兵,难道真的要命丧于此?

据《东周列国志》所说,蹇叔与百里奚,也在为‘三帅’生死犯愁。这次被俘,可以说九死一生,如果有机会逃归,必然要渡过黄河,故而,这两位高人,提前沿河预备了数艘船只,只等接应这三位。

万中之一的机会,真的就等到了这仨人。

当然,史书没有确切记载,是否他俩的谋划。但如果没有提前安排,怎能恰巧等到‘三帅’?蹇叔既然能预测到秦军败于崤山,岂能预测不到‘三帅’的逃归路线?估计也是‘死马当作活马医’,尽力而为。

不管如何,孟明视三人四处寻觅,终于发现了船只,而且就是特意等待他们的。如果是晋国人的船,又岂能甘愿摆渡秦国‘三帅’?

没想到啊,败军之将,还有专船迎接。登上小船的那一刻,他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阳处父快马加鞭,到黄河边的时候,眼看三个人上了船,逐渐向河对岸驶去。

这是三条蛟龙,如果让他们逃归,晋国从此不得安宁。阳处父急中生智,跳下车,解开左面的骖马,对着船只大喊:“请赶快回来,我们国君要赠给你们车马,为你们饯行。”

糊弄鬼子呢?这都什么时候了,脱困的鸟儿岂能再回到笼子里,那就真的成了‘傻鸟’。

此去秦国,能否被刑罚,尚且难以确定;如今能活着离开晋国,可谓死里逃生。

回去,是绝对不可能了。

孟明视遥望阳处父,暗暗庆幸。他双膝跪下,叩头到船底,拜谢道:“承蒙君王的恩惠,没有用我们的血来祭祀战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接受诛戮;如果我们国君杀了我们,即使死了,名声也不朽;如果依从君王的恩惠而赦免了我们,三年之后,将要拜谢君王恩赐。”

虽是败军之将,丝毫不失锐气,明着感激,暗含复仇。

看着渐行渐远的船只,阳处父摇摇头,怏怏而回。就这样,‘三帅’九死一生,总算活着回到秦国,而昔日同出的秦国大军,却永远留在了崤山。

秦穆公听说‘三帅’回来了,且喜且悲。他穿上素服,提前住在郊外,迎接‘三帅’。

对于这三位败军之将,是杀?是放?他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当见到孟明视三人的那一刻,秦穆公不禁放声大哭,真是非常悲切。他真诚说道:“我没有听从蹇叔的话,让你们几位受到侮辱,这是我的过错。你们三位有什么罪?我不能因为一次过错,掩盖你们的功劳。”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昔日送行的时候,二老哭师;今朝迎接的时候,秦君自哭。

他是真的流泪,真的伤心,真的后悔。万余将士的性命,就剩下三个将领活着回来,这个代价太大了。

‘三帅’活着回到秦国,按照军法,兵败当斩。

秦国的许多大臣,包括秦穆公身边的近臣,都说:“这次战败,完全是孟明视的责任,必须杀死他,以正军法。”

其实责任在谁?大家心知肚明,但谁敢把责任推到秦穆公头上?国君有错,臣子承担;国君有难,臣子效死,这是规矩。

秦穆公可不像楚成王,逼的成得臣(子玉)自杀谢罪,致使楚国很久无人励志复仇。秦穆公更没有搞个批斗大会,派人去揭发‘三帅’的罪过,他还要指望这三位,复仇晋国呢。

他说:“这是我的罪过。周朝芮良夫的诗说:‘大风迅猛把一切摧毁,贪婪的人把善良败坏。听到不相干的就喜欢插嘴,听到《诗》、《书》就打瞌睡,不能任用有才能的人,反而使我和道义相背。’这是由于贪婪的缘故,说的就是我啊!我由于贪婪而使孟明受祸,孟明有什么罪?”

他不仅自我口头反省,还作《秦誓》。这篇誓辞,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把一切责任全部承担,并且表示出对天下贤才的重视。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就是明君与昏君的最大区别。

既然国君都承认了,别人也就无话可说,只能夸奖秦君圣明,秦国必兴。

孟明视三位,真的是九死一生,不仅命保住了,秦穆公还让他们官复原职,继续带兵。保命保官不是目的,关键是要重新振作,要复仇晋国,要洗刷耻辱。

未来的道路,将更加艰难,因为他们的头,只是先寄存着,随时都可能搬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