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帅的位置定了,其余或多或少都有所收获,朝堂上又人头攒动,恢复了昔日的威严。
赵盾站在了众位大臣的前列,颇有风度;狐射姑也若无其事,位列次席;至于士縠与梁益耳等人,虽然不满,也不敢造次。相对于狐射姑的羞辱,士縠与梁益耳应该感到庆幸。
风平浪静的下面,却是人心的浮动。
晋国即将步入发展正轨,没想到晋襄公却出了意外。不知道是阳处父没教育好,还是后期的条件太优越,或者是两场大胜仗带来的弊端,晋襄公竟然沉迷于女色。
这件事,《史记》中通过神医扁鹊的口,说出晋襄公在大败秦军和北狄之后,回国放任自流,纵欲无度,以至于拖垮了他的身体。
公元前621年8月,距离秦穆公去世刚刚几个月,晋襄公也病入膏肓,最后不治而亡。
晋文公即位八年,把晋国带入霸业巅峰;晋襄公即位七年,把晋国霸业发扬光大,也算是明君。可惜,只因不知自律,年纪轻轻,竟然英年早逝。
晋襄公因何早逝?只能通过《史记》中的只言片语,大致了解,其记载是否可靠,不得而知。或许,年轻人,得意之余难免肆意放纵。而且,根据他的性格,没有主见,或许在内宫被人引诱放纵,也并非没有可能。
无论如何,晋襄公确实早早死了。根据时间推算,他死的时候应该不到四十岁。
顺便提一下,当年秋天,鲁国的正卿季文子,要出访晋国。此人以‘谨小慎微’而著称,每件事,必须‘三思而后行’,孔夫子都看不惯,认为每件事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这次出访前,他要求准备一些特殊的物品——丧礼。
季先生,季大爷,您是出使晋国,表达友好,不是参加丧礼,准备这些扫兴物干什么?季文子却说:“有备无患,这是古代给我们留下的很好的教训。即使用不上,大不了再带回来,也没什么害处。”
古人确有提前备份丧礼的,但很少实施,季文子却坚持己见。真是服了,如果现在某领导人出访,顺便准备一些丧礼,要被舆论口水淹死,还要被访问国的百姓骂死。从今以后,恐怕没有哪个国家再欢迎他。
或许,季文子也是无心之举。没想到一语成谶,此去真就遇到丧事,还不是一般的丧事——晋襄公死了。
季文子简直就是未卜先知,算命大师也要退避三舍了。他的仆人原本还一肚子埋怨,到了晋国恐怕要暗暗窃喜,能跟随季文子先生,真是人生之一大幸事。
他准备的是挺周全,不知他到了晋国,取出全套丧仪的时候,晋国人看了是该夸赞他细心呢,还是该咒骂他缺德?这分明就在诅咒我们年轻的国君啊!
晋襄公死了,死的挺突然,不过也安排了后事。
太子夷皋年纪很幼小,还在襁褓之中,啥事也不懂。临终之前,晋襄公把他托付给最值得信任的大臣赵盾,并且郑重叮嘱:“这个孩子如果成材,我就是受了你的恩赐;如果不成材,我就要怨恨你了。”
作为托孤大臣,赵盾知道,朝政艰难。不过,他答应的很利索,信誓旦旦,一定会把未来的国君培养成材。
可是,晋襄公前脚刚入黄泉,赵盾后脚就变了卦。
这孩子实在太小了,国家大事,如何处理?赵盾召集大臣商议,如今国家正值多难之秋,太子年纪幼小,需要年长的国君,以安定社稷,讨论一下,选谁好呢?
晋襄公没想到,自己最信任的大臣,却成了最先站出来的反对者,真是看走了眼。如果地下有知,也只有苦笑了。
几位重臣也同意,但是选谁当国君,却出现了分歧。
晋襄公死的早,似乎没有别的儿子,国君的人选,就落在晋文公其他的儿子身上。
晋国由于骊姬之乱,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国内禁止有公族。
所以,晋文公为了防止儿子们在内部自相残杀,把年纪较大的几个儿子,都送到国外。公子姬雍送到秦国,姬乐送到陈国,公子黑臀送到洛邑,另外几个也分别送出国。
赵盾首先提出,应该选公子雍。
因为他乐于行善而且年长,深得晋文公宠爱,秦国人对公子雍很友善。立善人国家巩固,立年长则名正言顺,得到先君的宠爱合于孝道,结交秦国能够安定国家。有这四样德行,国家的祸患就能缓和。
可以说,开会之前,赵盾已经想好了一切,考虑也很周全,众人剩下的任务,就是举手表决赞同。
但是,有个人对赵盾的做法,表达了不满,就是担任中军帅失败的狐射姑。这两位,父辈之间,情深谊厚,互相容让,但在他们这一代,完全成了对手。
董地阅军,那刻骨铭心的耻辱,狐射姑永远不会忘记。现在,晋襄公去世了,狐射姑没有什么顾忌,根本不惧赵盾。你敢在背后阴我,我就敢跟你对着干。所以,他提出了另一个方案:应该立公子乐。
理由?因为公子乐的母亲辰嬴,受到两位国君的宠爱,立她的儿子,百姓必然安定。
对于狐射姑的建议,赵盾立刻反驳。他说:“辰嬴位置低贱,只排在第九位;被两位国君宠幸,那是淫荡;作为先君的儿子,不能求得大国而出居小国,没有威严;陈国小而且远,难以救援,如何安定国家?公子雍在秦国做到亚卿,秦国大而且近,有事足以救援。立他不是很好吗?”
先说一下辰嬴,许多人认为,她,就是怀嬴,先嫁晋怀公姬圉,后改嫁晋文公。所以,狐射姑说她受到两位国君的宠爱。
回看晋国的历史,晋文公的夫人之中,除了怀嬴,也没有哪位,受到两个国君的宠爱。
所以,辰嬴,就是怀嬴,后来以夫人之礼,嫁给了晋文公。而文嬴,则是最先嫁给晋文公的那位夫人,地位不一般,后来几句话,忽悠晋襄公放走了‘三帅’。
当然,这只是推论,史书没有明确记载。
再说赵盾与狐射姑,他俩属于典型的‘官二代’,‘拼爹’的话,他们的父亲都功勋卓著,一个是名臣赵衰,一个是谋臣狐偃,资历都差不多。
但是,由于晋襄公的换帅风波,赵盾成了中军帅,狐射姑成了辅佐。正与负的差距,不是半格,是天壤之别,虽然狐射姑心中一万个不服,面对强硬的赵盾,只好忍气吞声。
现在,国君去世,太子夷皋年幼,没有晋襄公的压阵,狐射姑的胆子大了起来。
名义上是为晋国选择更好的国君,实际就是权力之争。国君的选择,对各自的仕途,有着重要的影响。选择公子雍,对赵盾有利;选择公子乐,对狐射姑有利。
赵盾是国家一把手,狐射姑是国家二把手,官大一级压死人。这不是拳击台,但是比拳击台更激烈,更精彩,更危险。当二把手和一把手较劲的时候,就体现出一把手的优势。
赵盾直接动用了‘否决权’,坚决迎回公子雍。
此时的赵盾,已经很霸道,竟然自作主张更换国君,对于别的大臣的建议,更是直接否定。说好听点儿,是果断,说不好听点儿,就是专权。国君去世,唯我独尊!
他派出两位高级代表,先蔑和士会,去秦国迎接公子雍。先蔑是下军将,‘六卿’之一;士会则足智多谋,曾担任晋文公车右,现在位居何职不清楚,绝对的未来之星。
这俩人一去,先蔑再也没有回到晋国,士会则等到三年以后,被‘骗’回来。
对于赵盾独断专行的做法,狐射姑(贾季)不服,恨恨不已。你赵盾派人迎回公子雍,我就偏偏迎接公子乐,将来支持谁,由群臣决定,岂能让你独断专行。
他的胆子可真大,暗中派人到陈国,去迎接公子乐。
消息,很快传到赵盾的耳朵里。他没有跟狐射姑谈心,也没有直接找麻烦,而是派人假扮劫匪,在半道击杀公子乐。
这是一次警告,无声的警告,敢跟我对着干,下不为例。
面对赵盾的霸道做法,狐射姑愤怒至极,但也无可奈何。赵盾是一把手,党羽众多,当年赵衰更是推荐提拔许多人才,这种潜在的投资,如今开始发挥优势。
接连输给赵盾,让狐射姑怒不可遏,转而把怨恨撒到阳处父身上。就是他,几句话改变了中军帅的人选;就是他,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导致今天如此受气。
一个人如果想‘更上一层楼’,最好是把他的上司推的更高更远。但赵盾的位置已经达到极限,上面是国君,给赵盾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惦记那个宝座,那是要灭族的。
赵盾那么年轻,指望他老死、病死,或者退休?不太现实。狐射姑对自己的未来无比悲哀,头上就像有一座五指山,这要被压制到什么时候才算完啊?
不甘心屈居下流,就必须拼搏。还有最后一招,就是彻底消灭他。灭掉赵盾,自己才有出头之日。俩人的矛盾,逐渐从暗箭,变成明枪,晋国内部,山雨欲来。
阳处父,成了第一个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