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令狐之战(1 / 1)明月之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说秦国,公元前621夏季,秦穆公任好病逝。

他在位38年,举贤任能,把秦国带入一个新的高度。从他之后,整个春秋时期,秦国再也没有出现一位雄才大略的国君;但是,也没有出现太糟糕的国君,这为秦国的发展保存了实力。

在秦穆公之前,秦国的继位方式基本是兄终弟及,跟周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完全不同。但是,从秦穆公开始,也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全部家产留给儿子。

秦穆公死后,穆姬的儿子罃继位,也就是秦康公,秦、晋之间,依然血浓于水。

先蔑和士会,兴冲冲到达秦国,表明了自己的来意。

秦、晋之间,安稳了两年,秦康公刚刚即位半年,没想到晋国要迎接公子雍为国君,心中也很高兴。

毕竟,昔日‘秦晋之好’,成为各国美谈;再者,公子雍与秦康公,一个是晋文公的儿子,一个是秦穆姬的儿子,俩人是表兄弟,关系自然不一般。

送别公子雍之前,秦康公突然想起,当初晋文公回国后,因没有护卫,差点被吕甥和郤芮烧死。所以,他特意给公子雍派了大量护卫,同时,秦军在边境严阵以待,作为强有力的后盾。

本来,秦康公是一片好意,可惜,世易时移,数天之间,晋国内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先蔑和士会不知道,秦康公更是不晓得。

听说秦国大军陈列边境,要送公子雍回来即位,晋国上下,都很担心,关键是不占理。当初派人请公子雍回国即位的,是晋国;如今要阻止他回国即位的,还是晋国。

这是国家大事,出尔反尔,自相矛盾,如何向秦国交代?

如果公子雍单独回来,一切好说,大不了劝回去,或者一刀杀了;但是,秦国大军到来,性质就不一样了,秦晋面临战争的风险。

晋国已经立了姬夷皋为君,不能更改,秦国大军到来,那就是敌人,必须抵御。

作为晋国第一执政者,赵盾很果断,没有一点儿拖泥带水,这点值得夸奖;但为了胜利,违背道义,不顾天理,很不讲究。一个道貌岸然的面具下,隐藏着一颗自私自利的心。

于是,晋国人训练士兵,磨砺武器,把马喂饱,战士们也吃饱,隐蔽行动,深夜出发,开往前线。

当时,赵盾率领中军,先克作为辅佐。由于狐射姑逃亡,先克从上军将再前进一步,担任中军佐。‘官三代’中,他最是年轻有为,成为赵盾的坚决拥护者。

上军将箕郑父留守,上军佐荀林父率领上军前往;先蔑率领下军,先都作为辅佐。

按照《左传》的这个记载,先蔑已经回到晋国,故而能率领下军。但是,国内另立新君,甚至要与秦国开战,这么大的事情,他和士会难道没有听到一点儿风声吗?

也许,《左传》此处记载有误,先蔑和士会正陪伴公子雍;也许,先蔑和士会回国后,被隐瞒的很彻底,以为双方友好呢。但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瞒得住呢?最大的可能,赵盾留了一个心眼,没有通知大家作战,只说是去迎接公子雍。

晋军到达堇阴(今山西省闻喜县杨家园水库北),赵盾突然发话:“如果接受秦国送回公子雍,他们就是客人;不接受,他们就是敌人。已经不能接受,如果缓慢出兵,秦国将有坏念头。争取主动,打败敌人,这是好谋略;驱逐敌人,追赶逃亡者,这是好战术。”

然后下令:出击。

公元前620年4月初1日夜,晋军厉兵秣马,吃饱喝足,偷袭了秦军。

他们这里变卦,可把秦军坑苦了。

秦军驻扎在令狐(今山西临猗县令狐村),上下一片平和之气。都以为晋军是来迎接公子雍的,根本没有任何战斗准备,哪里想到对方突然挥舞起了屠刀?

结果可想而知,黑暗之中,晋军喊杀声一片,秦军则鬼哭狼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无法抵抗了,逃吧!秦军大败,败得窝囊至极,这个愚人节,晋国把秦国大大的愚弄了一把,很惨重,很受伤。

而且晋军丝毫不留情面,本着‘痛打落水狗’的精神,一直追击到刳首(今山西省临猗县晋镇南)才停下。

赵盾是一错再错,原本好好的事情,搞砸了。晋国一些将领,对赵盾的这种作战方式,非常不满。这种偷袭,没有信用,不讲道义,辜负秦国一片好心。

如果他派人跟秦国好好解释一下,大家互相体谅,互相理解,秦国未必就敢发难;即使秦军不满,双方真刀真枪的打一场,也算讲究;现在赵盾把人家请来,却搞个突然袭击,秦军几乎再次全军覆没,比崤山还惨重。

秦、晋之仇,从此再也难以愈合。

这突然的变故,把先蔑和士会搞懵了。这咋回事啊?不是说好了,迎接公子雍回国吗,怎么突然打起来了?最后,他们才明白,晋军是突然袭击,自己和秦国人一起被出卖了。

一怒之下,先蔑投靠了秦国,士会跟着他,也逃到秦国。

如果先蔑想起荀林父昔日的话,不知会有何感触?后来,荀林父派人把先蔑的妻子儿女和家产,全部送到秦国,并且说道:“我和他曾经是同寮啊!”这友情,真是不一般。

士会则很有个性,在秦国住了六年,从来不和先蔑见面。随行人员问他:“能和别人一起逃离晋国,却不能和人家见面,这是为什么?”

士会回答:“我和他的罪过相同,并不是觉得他有道义才跟来的,见面干什么?”一直到士会离开秦国,也没有跟先蔑见一面。

这次大战,公子雍也死于乱军之中。

晋国,胜利了,赢得很轻松。秦康公则简直要被气疯了,欲哭无泪,那么多的秦国战士,死不瞑目啊!晋国,你们还有没有点道义啊!没这么坑人的。

把秦军骗来,然后消灭,这性质太恶劣,太缺德,太卑鄙,太无耻。恐怕他已经不知道骂什么好了,整个秦国,都沉浸于‘痛苦痛悲痛心痛恨痛失自己’之中。

为什么每次上当受骗的,总是我们秦国呢!

本来,秦、晋的关系,可以借此机会好转,没想到仇上加仇,恨上加恨。

血债要用血来偿。秦、晋残余的那点亲情,彻底消失,秦国对晋国再也不报任何幻想。

整个春秋时期,秦晋之间很少有和平的时候。大仗大打,小仗小打,后来秦国甚至派出代表联络鲁国,虽然没有成功,可以看出,秦国已经开始寻找新的办法。秦、楚的关系,却是更近了一层。

其实,在整个春秋时期,秦国一直是上当受骗的一方,特别是被晋国,整的很惨。直到战国时期商鞅的到来,才给秦国带去新的理念,不再讲究道义。那时,秦国已经吃了很多大亏。

到了秦始皇的时候,除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可以说思想彻底转变,‘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最终统一中原,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

‘令狐之战’后,秦国对晋国,再也没有相信过。到了公元前580年,秦桓公曾经与晋厉公准备在令狐结盟;或许是想起了‘令狐之战’的遭遇,秦桓公终究没敢渡过黄河,回去之后,就背叛了。

双方打来打去,秦国败多胜少,却从不放弃。后来,秦国与晋国的死对头楚国达成默契,建立了统一战线,让晋国更加难受。

从此之后,晋国陷入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直到一个叫申公巫臣的人逃来,才给晋国解了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