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士会归来与绕朝策节(1 / 1)明月之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河曲之战,晋国没有讨到什么便宜,也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秦国还是老样子,运用戎人的战略战术,打了跑,跑了打,连年讨伐,闹得晋国西部不得安宁。

而且,秦国去东方联络鲁国的举动,让晋国很震惊。这一策略,实在太可怕了,对付秦、楚,已经非常不利,如果东方的诸侯再联合起来反叛,晋国危矣,特别是齐鲁。

公元前614年春,晋国把瑕地封给大臣詹嘉,让他扼守桃林要塞,阻止秦国与东方诸侯交好。瑕地,位于今天河南省灵宝市西北,前文说过,‘河曲之战’后,秦军又入侵此地。

最糟糕的是,有士会给秦人出谋划策,晋国很被动。

赵盾思前想后,决定‘六卿’聚首,开会,商讨解决秦患的问题。

这种军机大事,朝中耳目众多,为了防止泄密,他吸取上次的教训,选择了一个叫诸浮的地方。确切地点不知道,推测应该在离都城不远的野外。

公元前614年夏季的某一天,‘六卿’悄悄聚首诸浮,商议国家大事。

会议的主题很明确:士会在秦国,狐射姑(贾季)在潞国,他们都是晋国潜在的祸患,时刻威胁晋国。各位讨论一下,最好能迎接一位回来,该迎接谁呢?

其实,他内心已经有了最好的人选——士会。因为士会太聪明,绝对的人才,此人对晋国了如指掌,在秦国受到重用,这几年没少给晋国添麻烦。至于狐射姑,那是个陪衬,绝对不能让他回国。

最先发言的是实在人荀林父,因曾任中行将,故而以中行为氏,也称中行林父。他直接就说:“请让狐射姑回来吧,他了解外面的形势,而且狐氏以前功劳很大。”

这确实是大实话,但也应该看看跟谁说。让狐射姑回来,岂不是给赵盾添堵吗?

那是赵盾最大的对手,让他回来干什么?除了狐射姑,别人谁敢跟赵盾抗衡?狐射姑是一只老虎,岂能久居人下?外敌没除去,却引进一个内患,傻子才这么干。

当然,赵盾也知道荀林父的性格为人,看了看他,没有计较。换做别人,必须好好调查这话的深意,是否有幕后支持。

这时,另一个重要人物——郤缺发话了,他很精明,非常了解朝堂内部形势,说道:“狐射姑这个人喜欢作乱,杀害大臣,罪过很大,不如让士会回来。士会足智多谋,而且没有罪过。”

这句话,才说到赵盾的心坎上。

郤缺,是赵盾的坚决支持者。他父亲郤芮的下场,让他对政坛十分敏感,知道如何站队,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必须好好斟酌,这点确实比荀林父强多了。

这次的决议谈话,虽然暂时没有威胁到荀林父,但是,将来可就不一样了。

赵盾去世之后,并没有把中军帅的位置传给中军佐荀林父,而是给了郤缺,把他直接从上军将提拔为中军帅,不用排队,一步到位。而荀林父在中军佐的位置上,又多停留了四年。

在政坛混,就如在刀山火海中求生存,一步走错,全盘皆输。没有好好揣摩一把手的心思,荀林父吃了大亏。

最终,大家一致表决,应该想办法,把士会弄回来。

士会,聪明机智,没有过错,最关键的是,他不会跟赵盾争权。如今在秦国居住六年,早已另起炉灶,想让他抛家舍业,冒着家人被问罪的风险,独自回归晋国,难!

晋国人再次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精彩的‘无间道’。

要想骗回士会,必须有一个人,在晋国不受重视,明目张胆打入秦国内部,取得秦康公的信任。而且,这个人必须忠于晋国,机智勇敢,否则很容易被拆穿。

赵盾等人谋划再三,忽然想到了一个人——魏寿余。

此人是魏犨的后代。自从魏犨去世后,由于他的功劳,晋国并没有剥夺魏氏的封邑。也不知他是否留下什么遗言家训,他的后人在魏地(今山西芮城北)平平淡淡,整日与秦国隔河相望,默默守卫着边境。将来韩赵魏三家分晋,魏国,成为抗秦的最前线。

现在,赵盾终于想起魏氏,而且交给他一单大活:诈降入秦,骗回士会。

这个任务很艰巨,不成功,便成仁。

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晋国上下先是合演了一出苦肉计,这比周瑜打黄盖早了800多年。800年,弹指一挥间!

公元前614年,魏寿余率领魏地的人发动叛乱,赵盾派人抓捕了他的妻子儿女,并且大肆宣传。因为是提前谋划好的,深夜,放魏寿余独自悄悄逃走了。

逃往哪里呢?目的地当然只有一个——秦国。

费尽心机,魏寿余终于见到了秦康公,先独自哭诉一通,言辞非常感人,博得不少同情分;又把赵盾批驳一通,获得不少印象分;最后,表达了对晋国的痛恨,和对秦国的期望。

紧接着,他向秦康公表示,魏邑是自己的封地;魏邑的官员都是自己的心腹,愿意联络内部人士,把魏邑献给秦国,请秦康公派个人,和他一起去收地。

人,在既得利益面前,就像被洗脑一样,立刻忘记可能存在的陷阱,变得非常愚蠢。听说过搞传销的吧,总要先给你一块大蛋糕,极为诱惑,把你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去。

魏邑的土地,对秦康公是极大的诱惑。如果能不劳而获,得到晋国的魏邑,也是一笔不小的收获,能证明魏寿余的忠心,也能给晋国以沉重的打击。

所以,秦康公很高兴,立刻同意,愿意接收魏邑的土地。

魏寿余一听,内心比秦康公更高兴,暗中踩了一下士会的脚,递个眼神,那意思希望士会能和他同去。

士会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当然明白其中的意思,却也顾虑重重。走,可以,老婆孩子怎么办?现在,自己不是孤身一人,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牵挂实在太多。

秦康公当然也派人打探了晋国的情况,知道魏寿余所说属实,根本没料到,他竟然是一个奸细,打入秦国内部,肩负特殊使命。在秦康公的脑子里,只要能把魏邑收入囊中,扩大疆土,这就是最大的胜利。

于是,秦康公率领大军,驻扎在黄河西岸,魏地人则驻扎在黄河东岸。

到了黄河边,魏寿余忽然对秦康公说:“希望能派个熟悉东方事情的人,过去和魏地官员沟通一下,我愿意先跟他一起去。”

当然,他没有直接点名道姓让士会陪伴,那样太明显,容易露马脚。

周围熟悉东方事情的人,除了士会,还有谁?

秦康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正跟着魏寿余的思路,一步步陷入圈套。他看了看身边的大臣,真的就派遣士会跟着过去。

过河容易,回来可就难了。自己一走了之,老婆孩子受苦,那不是士会的作风;而且万一将来秦康公一怒之下,把自己全家杀光,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人生是一个过程,虽然在异国他乡娶妻生子,血脉情感,不能抛弃。

聪明人就是反应快,士会反客为主,直接跟秦康公坦白:“晋国是个虎狼之国。我这一去,万一他们违背原来的话,不让我回来,我死不要紧,我的家人孩子都要遭殃。只怕君王将来后悔莫及!”

这话,说的情真意切,却被一个人看在眼里,史书记载,他的名字叫绕朝。

从头至尾,这就是个阴谋,秦康公上当受骗却不自知。他哪里明白士会的深意,信誓旦旦:“如果晋国违背原来的话不让你回来,我若不送还你的妻子儿女,有河神作证!”

士会等的就是这句话,于是整理衣冠,辞别秦康公,放心去了。

当士会快到黄河边的时候,有一个人急匆匆追了上来,那人就是绕朝。不过,在近代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上,记载为晓朝,我们还是以《左传》为基础。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把秦国当成自家后院,真以为我们没有人才吗?

对于魏寿余此行目的,绕朝心中清楚。眼看士会即将归去,绕朝内心复杂:阻止,有心无力,国君不听;不阻止,严重失职,不利国家。

事发突然,他也没准备什么好礼物,追上去,临时把自己的马鞭赠送给了士会。并且说道:“你不要以为秦国没有人才,只不过我的谋略不被采纳罢了。”

这就是著名的典故——绕朝策,常常比喻有先见的谋略。策,这里指的是马鞭,也有人认为是书简。

人才,绕朝确实是个人才,士会牢记在心。

过了黄河,晋国人突然从隐藏的地方冒出来,欢呼雀跃,像得到唐僧一样,簇拥着士会远去了。

这边秦康公才反应过来,气得干瞪眼没办法,只能长叹:又上当了!晋国,确实有人才,看看那些富甲一方的晋商,不得不佩服。

一次非常成功的诈降计,得到一个士会,可以顶三个师。

士会回到晋国,秦康公信守诺言,没为难他的家人,完整的送回了他的妻子儿女。其中有一部分自愿留在了秦国,由于士会的远祖有个叫刘累,这部分人就恢复了刘姓,成为今日刘姓一支;也有人认为,刘与‘留’谐音,故而以刘为氏。

《左传》的记载,到此结束。本来一切曲折跌宕,晋国达到目的,完美收官;秦康公只能吃个哑巴亏,送回士会的亲人,展示自己的胸襟;绕朝则赠送给士会马鞭,暗示秦国有人才,希望双方和睦相处。

但是,各位都听说过长沙马王堆吧,除了出土一位震惊世界的两千年不腐的女尸外,还出土了一幅著名的帛书。

由于年代久远,帛书已经残破不全,其中记载了一件关于士会和绕朝的故事。这件事,显得士会挺卑鄙,但是,由于没有更多的直接证据,谁也不敢保证帛书的真实性。

回到晋国以后,士会和魏寿余知道绕朝是个人才,把他送马鞭的事情,告诉了赵盾。敌国的人才,就是本国的威胁,必须想办法除掉。

于是,他们派人去到秦国,故意把绕朝送行的事情,透露给秦康公,并且散布谣言,绕朝很快也要跟着逃奔晋国。

这明显就是个阴谋,是晋国人的反间计,绕朝百口莫辩,毕竟自己确实去送行了。

但是,秦国的大臣都相信谣言,一致认为,绕朝放跑了士会,按罪当诛。秦康公没有他父亲秦穆公那种辨别是非的超强能力,真就杀了绕朝。

此时的秦国,已经人才凋零,好容易有这么一个,还被冤杀了。可怜如此优秀的人才,一念之差,枉送性命。

士会很聪明,从他后来的行为看,这个计策不一定是他的杰作,但是,他嫌疑最大。至少,泄露绕朝送行,士会脱不了干系。

至于赵盾,这种反间计,他绝对干得出来。他与绕朝没有任何交情,既然有机会除掉对方的谋臣,为什么不呢?

关于绕朝的故事很少,后来的《韩非子说难》中,在‘疑邻盗斧’的后面,顺便提到了绕朝。大致内容是:绕朝的话很恰当,但是在晋国被当做圣人,在秦国却遭到杀戮。

虽然是敌国,大家可以在战场上用阴谋,也不能不分时候,不分好坏,太卑鄙。

秦国收留士会六年,对他也是恩重如山;秦康公说话算数,送回他的家眷;绕朝仁至义尽,没有竭力揭穿他,没有阻止他回国。以士会的人品,我觉得他不会谋害绕朝,但一定是晋国人干的。

士会安全回到晋国,从后来的发展看,两国既不表明和好,也不大规模开战,算是安稳了一段时间。

秦国人才匮乏,多年没有骚扰晋国;南方的楚穆王,已经展示出枭雄的一面,把郑、宋、陈、蔡等国家,纳入自己阵营;关键是,另一个重量级人物也将出场了——楚庄王;晋国为了霸业,开始忙于对付南方的楚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