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便插入点题外话,放松一下。
当时,出现了一个名扬后世的璧玉——和氏璧。
关于和氏璧,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原本不应该介绍它,但是,既然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出现在楚国,就顺便谈一谈,就当欣赏个鉴宝栏目,增加点趣味知识。
如果把一块脸盆大小的黄金与和氏璧放在一起,你能选择哪一个?还是选黄金吧。并非黄金更值钱,而是和氏璧无价,无价,就是没有实用价值,选和氏璧只能招来杀身之祸。
和氏璧的发现,楚文王也是颇有功劳。
据《韩非子》记载,楚国人卞和,在荆山得到一块璞。璞,没有经过雕琢,外表看就是一块石头,拿在手里沉甸甸,扔在路边无人问。卞和仔细研究后发现,这块璞内,蕴含着精美的润玉,是一块无价之宝。
当时没有精密仪器,仅凭借肉眼就判断出,石头内含有无价的美玉,卞和鉴玉的水平超一流。如果参加赌石大会,他就是赌王。
面对这块无价之宝,卞和并没有独吞,而是很诚挚的,把璞献给当时的楚厉王。楚厉王,就是前面的蚡冒,他当时并没有称王,后来追封为厉王。
知道把宝物献给国家,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必须表扬。
没有加工的璞,与石头没有区别,即使赌石高手,也不敢保证,其内就一定蕴含着晶莹剔透的美玉。
楚厉王把璞交给了专业的玉工。说起来是专业大师,实则就是一些玉雕匠人,肉眼凡胎,哪知其中奥妙?翻过来掉过去,仔细辨别,怎么看都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没有任何雕琢价值。
欺骗君王,罪责不轻。楚厉王也不详查,一怒之下,命人砍掉卞和的一只脚。
分明是一块绝佳的璞玉,国君不识宝,玉工也并非大师级别,害得自己还被砍掉了一只脚。人生啊!卞和欲哭无泪,拿着璞玉,隐居下来,等待有缘人。
楚武王即位后,处事果断英明,让楚国更加强大。
于是,卞和又进见楚武王,诚心诚意献上自己发现的璞玉。而且一再强调,这并非一块普通的石头,内含上等美玉,故而以身犯险,前来献给君王。
楚武王听说过卞和献宝的事情,并没有当回事。自己不懂玉料,于是也把璞,交给了专家玉工,让他们一定要仔细辨别。玉工们接触的玉石多了,根本不相信卞和的话,一个无业游民,没有专业训练,没有任何证书,识得什么宝物?大家聚集在一起,仔细看过后一致认为:这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没有雕刻价值。
就这样,卞和还剩下的一只脚,被楚武王给砍掉了。
此时的卞和,身体的伤痛,根本抵不上心灵的悲怆。无价之宝被否定,忠贞之士被残害,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他伤透了心,这群琢玉大师,真是有眼无珠,白痴一群。
他没有再去献宝,否则恐怕脑袋也没了。
楚武王死后,楚文王即位。卞和在荆山,抱着璞玉悲从中来,怆然泣下;到后来放声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哭声直冲云霄,泪水变成血水。消息不胫而走,楚文王听说后,觉得很奇怪,派人去询问:“天下被砍去双脚的人多了,只有你哭的最悲伤,为什么呢?”
别说砍脚,揪掉一根头发,都会感到疼的。
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的双脚,我只是伤心宝玉被当成顽石,忠贞之士被当作欺逛之徒啊!”
楚文王听了,觉得卞和这话很实在,有深意,于是,命玉工剖开原璞,果然得到上等的美玉。玉工把那块美玉,制成了一块玉璧,为了纪念卞和,后人称之‘和氏璧’。
据说,此玉温润无瑕,夜散清光。冬置室内则满室温暖,夏佩身旁则周身凉爽,随身携带,使蚊虫不侵,邪魅远避。
不过,在春秋时期,‘和氏璧’珍藏在楚国,虽然颇有名气,并没有外传。
真正的传奇,在战国,这块和氏璧,引出无数曲折离奇的故事。秦国为了得到赵国的‘和氏璧’,愿意以十五座城池交换,双方为此斗智斗勇;赵国派蔺相如单独出使秦国,上演了‘完璧归赵’的故事。
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和氏璧’也落入他的手中,被刻成一方玉玺,丞相李斯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历次朝代更替,这方玉玺,都成为争夺对象,因为,只有得到此玺,才称得上真龙天子,其余一概假冒伪造。
西汉末期,王莽篡权夺玺,王皇后一怒之下,把玉玺摔到地上,结果掉了一角,以至于有了瑕疵,后来不得不用黄金镶补;到了唐朝末期,发生了五代十国之乱,和氏璧突然失踪;经过后世多方寻找,真真假假,至今没有下落,从此成为千古谜案。
卞和为了献宝,历经三王,失去双脚,终于证明自己的清白。
顺便提醒各位,如果谁无意中得到此物,千万不要贪婪,趁早献给国家。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私自隐藏,只能招来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