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死不瞑目(一)(1 / 1)明月之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却说楚国的范地,有个叫矞(yù)似的巫师,《左传》称他范巫矞似。此人曾经预言:楚成王芈恽、成得臣(子玉)、斗宜申(子西)这三个人,将不得善终。

古代的巫术,充满神奇,让人不服不行。

这种话,也只有巫师敢说,换了别人,那就是抄家灭族,至少也要打断腿。但是,楚国人很敬重巫师,就像中原人敬重神灵一样,不敢得罪分毫。

这句预言,明确被记录下来,很多人都知道,包括楚成王。

晋、楚‘城濮之战’,楚国惨败,楚成王一怒之下,责备成得臣,有何面目面对申、息两地的父老乡亲?意思就是:如此惨败,就不要活着回来了,我不想见你。

最后,成得臣(子玉)自杀谢罪。

由于在气头上,楚成王早已忘记了那个预言。使者出发半天后,有人提醒他巫师矞似的预言,楚成王猛然醒悟,急忙再次派遣使者快马加鞭追赶,要阻止成得臣自杀。

可惜,天命注定,使者到达的时候,成得臣的尸体已经冰凉,终于让巫师的预言应验。

当时,和成得臣一起带兵的司马斗宜申(子西),也准备自杀,他选择了上吊。结果,不知道是他的身体太重,还是绳子的质量太差,身体悬空后,绳子竟然断了,摔得他眼冒金星。幸运的是,竟然没死成。

或许真是命不该绝,恰巧楚成王的第二批使者到达,终于把他从鬼门关拽了回来。

为了阻止预言的实现,楚成王没有追究斗宜申的责任,还封他为商公,管理商地,成为一方地头蛇。把他外调,也是为了保护,不过,这位斗宜申的结局,不理想。

成得臣自杀,令尹空缺,楚成王不得不选择了蒍吕臣。此人智慧足够,可惜身体不佳,而且若敖氏实力太强,蒍吕臣根本难以驾驭。

所以,担任令尹约一年,他就在郁闷中去世。

之后,楚成王选择了斗勃(字子上)担任令尹。斗勃,若敖氏成员,深受成得臣器中。‘城濮之战’,斗勃担任楚国右军主帅,统领陈、蔡大军,还曾前往晋军大营下战书,颇有功劳。

即使如此惨败,楚成王不得不用若敖氏成员为令尹,可见这个家族的强大。

公元前628年,秦、晋爆发‘崤之战’,战争的矛头转向西北,楚国的压力大大减轻。

前文说过,公元前627年冬季,晋国派遣阳处父率军讨伐蔡国,楚国不能容忍,令尹斗勃率军与阳处父在泜水对峙。后来,阳处父骗的斗勃退军三十里,自己敲着得胜鼓,唱着得胜歌,大摇大摆回到晋国。

其实,渡河与不渡河,都是阴谋,斗勃注定要钻入圈套。他傻等了几天才知道,晋军已经撤退,也只好率军怏怏而回。

再说楚国的太子,名叫商臣。

如何确立太子?历代帝王都为这个问题头疼不已。因为这个位置非常关键,如果选择错误,给国家,给个人,都会带来无穷危害,楚成王也不例外。

按照《周礼》,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楚成王也来效仿。最初,他想立老大商臣为太子的时候,心中还有些犹豫,总感觉有些不妥。关键时刻,他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自己无法决定,却把难题抛给了令尹斗勃,问道:“你看,让商臣当太子怎么样?”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绝对考验大臣的智商。

因为自己未来的前途,就在这一句话上。如果回答不好,不仅自己要掉脑袋,自己的亲人族人,都要受影响。毕竟人家是父子,一个是现任国君,一个是未来的接班人,谁都得罪不起。

聪明的大臣,往往都避开这个话题,轻易不掺和其中。

斗勃这个人,比较实在,说白了,就是‘缺心眼’。从他被阳处父的小把戏欺骗就可以看出,遇到大事缺少谋略,处理问题不能‘三思而行’。在那个尔虞我诈的环境下,这类人,结局多数不理想。

现在,面对国君的疑问,斗勃根本不考虑后果。他认为,楚王的年纪还不算大,内宠又多,如果立了商臣,将来后悔,就会产生祸乱;而且楚国的太子,常常适合选择年轻的,不适合年长的。

本来,这些话已经很过分,基本就是对商臣的否定。那是人家的家事,国君心中有杆秤,作为大臣,无论多么受宠信,跟国君关系多么亲近,绝不能随便肯定或否定太子的人选,最好就是装糊涂。

选对了,固然万事大吉;选错了,后患无穷。

但是,斗勃不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说出了另外一番话:“商臣的眼睛像胡蜂,声音像豺狼,是个残忍不仁、冷酷无情的人,不适合立为太子。”

成语‘蜂目豺声’,就出自这里。形容坏人的相貌,这个词很恰当,但是,以貌取人,有失偏颇,不可取。比如很多反派演员,长得确实难堪,不过现实中人品还是不错的。

当然,斗勃是出于忠心,实话实说,完全一个忠臣形象。对于商臣,可就是两个概念了,不仅诋毁他的形象,侮辱他的人格,还差点毁了他的前途。

其实,楚成王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内心早已有了决断。咨询斗勃,不过就是走个程序,斗勃的肺腑忠言,并不能改变什么。最终,照样立商臣为太子,而且派大臣潘崇,担任商臣的老师。

真不知英明的楚成王,为何选择此人。有时候,选择老师,比选择太子更重要;老师品德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弟子的人品。

楚成王,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俗话说,隔墙有耳。作为太子,商臣除了有自己东宫的护卫队,还有自己的亲信,对宫内的风吹草动,了如指掌,甚至几只蚊子苍蝇都知道。斗勃的话,一字不落的,很快就飘到商臣的耳朵里,他恨得牙痒痒。

一朝天子一朝臣,绝对有理。

与阳处父对峙,斗勃出兵,无功而返,商臣就在楚成王耳边下了黑话。他跟楚成王说:“斗勃接受了晋国的贿赂,所以躲开晋军,不去作战,这是楚国的耻辱,罪行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一句话,可要了斗勃的老命。本身作战就无功而返,又被诬陷了一个纳贿通敌卖国的罪名,那是死罪啊!楚成王如今五十多岁,也有点老糊涂,没有仔细思考询问,更不许斗勃辩解,直接派人处死。冤哉!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是古今中外的至理名言,永远不会过时。

楚成王没有成为霸主,也是应该的。成得臣(子玉)、斗勃,两位楚国令尹的死,都展现出他没有胸襟头脑欠缺的一面。如果这两位活着,楚成王的结局,或许是另一番景象。

斗勃死后,经过成大心的再三解释,楚成王才了解事情的真相。他知道商臣忌恨令尹斗勃,自己一时不明,枉杀好人,从此,对商臣非常不满,有废太子之心。

商臣也不争气,加上娇生惯养,时间长了,各种坏毛病一一展现。楚成王有心换掉太子,改立王子职,只怕影响太大,一直下不了决心。

优柔寡断,必生祸乱。

再说商臣,逐渐也感觉出父王对自己态度冷淡,又听说父王有意改立太子,心中忐忑不安。如果真的被废,那就死定了,但只是小道消息,没有实证,无法确定真假。

此时此刻,他唯一能相信的,就是自己的老师。

教育孩子,如果能遇到个好老师,是人生之大幸;否则的话,简直太不幸了。当然,我指的是品德。

商臣的老师,名叫潘崇,芈姓,楚国贵族,公认的潘姓始祖。他对太子忠心耿耿,却没有把商臣的人品教育好,特别是‘孝道’,其实,他自身的品德就有问题,如何教育好弟子?

商臣心怀不安,去请教老师,希望老师能帮助想想办法,如何确定父王是否想换太子?

师徒情深,潘崇义不容辞。

却说楚成王有个妹妹,嫁给江国国君,史称江芈,恰好回楚探亲。潘崇这个人,对江芈的性格,非常了解。他让商臣宴请江羋,宴会上对她态度不尊敬,以激怒她;江羋性格急躁,忿怒之中,一定会说出实情。

不愧是老师,此计高明。如果直接打探,必然得不到任何消息,还容易暴露自己的目的。

于是,商臣热情邀请江芈做客。

从遥远的江国回家一趟,见到许多亲人,侄儿邀请,不能不去。江芈不知有诈,欣然前往。商臣热情招待,酒过半酣,借着醉意,对江芈不理不睬,不屑一顾,甚至说些不敬之词。

江羋一介女流,哪知这是商臣的激将法?女人本身胸襟有限,不知其中厉害,一怒之下拂袖而去。临别还撂下一句狠话:“下贱的东西,难怪国君要杀掉你,改立职为太子。”

走就走吧,啰嗦什么?人在愤怒的时候,说得是气话,但往往也是心里话。这是女人最大的缺点,总要威胁别人一下,却不知,这一句威胁,可是害人害己。

商臣听了这话,即高兴又恐惧,终于探听到实情,太子地位危险,怎么办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