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鉏麑触槐(1 / 1)明月之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庄子》一书中,记载了‘盗亦有道’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著名的大盗,名字叫跖(zhí),后人称他盗跖。

有一次,他的手下提出一个很有哲理的问题:盗亦有道吗?那意思就是:盗贼也讲究道义吗?

能提出这样包含哲理的问题,也不一般,至少开动脑筋,知道反思了。小偷就是小偷,贼就是贼,坏蛋就是坏蛋,有什么道义可言?如果这些人讲究道义,那么天下圣贤是什么?高高在上的执政者又是什么?还要法官警察干什么?

对于这个简单的问题,作为盗界鼻祖的盗跖根本不用思考,立刻斩钉截铁地给出了最佳答案:有。

盗亦有道?先不反驳,还是看看他的理论吧!

盗跖说:“能提前预测屋子里面有什么宝贝,那就是盗贼中的圣人(《武林外传》中的白展堂,就是这类人物);赃物分配的均匀,那就是仁慈;抢先进入,那就是勇敢;最后出来,那就是义气;知道进退,那就是明智。”

盗亦有道,天下尽在其中,而且‘仁义礼智信’完全具备。大盗就是大盗,理论水平也很高,已经升华到另一个层次,达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

这就是典型的‘强盗逻辑’。

盗跖甚至狂言,死后要带着锤子到地下,见到周文王、周公,一定要好好敲烂他们的脑袋。

这有点梁山好汉的风格。相信盗跖投奔梁山,一定能继承晁盖的风格。虽然他们被称作贼寇,但是,骨子里却充满道义,打家劫舍没意思,要惩恶扬善替天行道。

不过,我们这里并不想介绍江洋大盗,而是要介绍一位刺客。

前面已经介绍过刺客曹沫,众目睽睽之下,劫持了第一任霸主齐桓公,从此一劫成名,位列刺客鼻祖。同时,刺客这个职业,开始正式走向历史舞台,并且成为近代武侠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却说晋灵公,养着一位力士,名字叫鉏麑,应该是位武林高手。也有人认为,这位刺客是屠岸贾的门客,但是史书中没这个记载,甚至是否有屠岸贾这个人都成疑问。

作为刺客中的一员,这位鉏麑值得书写一笔。因为,他不像普通的刺客,他不为钱财,不是一个冷漠的杀人工具,也不是毫无感情地刺杀,他心中存在‘道义’。

晋灵公派遣鉏麑,去刺杀赵盾。最理想的结果,就是鉏麑杀死赵盾,然后晋灵公大张旗鼓缉拿凶手,结局是凶手鉏麑被抓,案件告破。然后通告国人,此次事件纯属个人行为,一定严惩凶手,还受害人一个公道。

一切都在按照设计进行。如果真的如此,将来就不会有精彩的‘赵氏孤儿’了。

作为一流刺客,身负绝世武功,暗藏致命利器,都是最基本的。真正要想成功,必须摸清对方的行动路线,摸清对方的起居习惯,找到对方的弱点,知己知彼,然后,在夜深人静,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找准时机,一击致命。

除此以外,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冷酷无情。这点,鉏麑不合格,不过,却也证明,鉏麑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没有泯灭人性,没有成为专职的杀人利器。

公元前607年夏季的某一天凌晨,鉏麑准备好一切,黑灯瞎火的,悄然进了赵家大院。

此时的赵府,静悄悄的,打更的都在梦中。

当时,天色尚早,唯独有一个卧室大门敞开,里面透出微弱的烛光。

鉏麑悄悄摸过去,仔细查看,却见赵盾一个人,穿戴的整整齐齐,但不是等候刺客,而是准备上朝议事。由于起的太早,实在太疲乏了,他正坐在座位上打个瞌睡。

古人没有闹钟,无法定时吵醒,为了防止上朝迟到,赵盾只能早早起来,提前穿戴好,随时准备出发。

什么叫贤臣?什么叫清廉?什么叫为人民服务?夸得天花乱坠没有用,赵盾,就是最好的榜样。这不是作秀,不是摆样子,而是一位刺客亲眼所见。

作为一名刺客,此时要杀死赵盾,易如反掌。

糟糕的是,鉏麑这个人,作为职业杀手,他还没有到达那种无情无义无人无我无众生的境界。他并非满脑子都是杀戮,并非为了钱而杀人,并非一个冷酷无情的刀具。

当他看到赵盾如此尽职尽责这一幕的时候,他的内心,受到很大震动。他是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拥有人类的良知,岂能狠心刺杀国家的栋梁,刺杀一个手无寸铁一心为民的忠臣,刺杀百姓心中的父母?

只要是人,就不能这么干。

自己此来,受国君之托,重任在身。如果刺杀赵盾,虽然完成使命,却不仁不义,害了国家栋梁,成为千古罪人;但如果放弃刺杀计划,又违背国君命令,也是不忠不信。

当刺客,不容易。

看着疲劳的赵盾,鉏麑退到院子里,长叹一声:“不忘恭敬,真是百姓的主人啊!刺杀百姓的主人,那是不忠;放弃国君的使命,那是不信。两件事情有一件做不到,还不如死了好。”

说完,一头撞向院子里的一棵大槐树,脑浆迸裂而死。

说死就死,毫无眷恋。我们说‘盗亦有道’,像鉏麑这样的刺客,也是有道义,有良知,。至于那些无情无义,为了钱财而充当刺客的,只能算末流杀手,不值一提,史册都称之‘贼’。

‘鉏麑触槐’这件事,《左传》有记录,《史记》有记录,《吕氏春秋》也有记录。那种正义感,那种重视道义看淡生死的魄力,让后来人唏嘘感叹。

这是一次失败的刺杀,却铸就了一个成功的刺客。鉏麑,为后来的刺客,做了一个榜样。

虽然没有完成国君交给的任务,没有被司马迁列入‘五大刺客’,但他为了正义,为了忠信,为了百姓,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害及无辜。这一点,就足以名垂青史,让后人敬仰。

所以,史学家给他在历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

其实,古往今来,刺客多得很,刺杀成功的,也大有人在。但是,真正能轰轰烈烈,留下姓名的,凤毛麟角。不是他们无能,而是他们缺少——道义。

‘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鉏麑触槐’,与许多历史大事相比微不足道,但是,后人常说的‘春秋大义’,就是由这些微乎其微的部分组成的。

鉏麑,一位舍生取义的刺客,在春秋的历史之中,注定有他一席之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