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人,后世一般称之优伶、俳优,主要职责是唱戏杂耍,逗君王开心。
后来,优伶成为历朝历代君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其优点,更有其缺点。最著名的要数后唐的李存勖了,辛辛苦苦打拼的江山,因为宠信优伶,导致身死国灭,让后世感慨叹息。
前面在晋献公时期,我们已经提到一个优人——优施。可惜,此人品行不端,帮助骊姬害死太子申生,赶跑众位公子,干的都是下三滥的勾当,最后难逃一劫。
楚庄王时期,楚国出现一个著名的优人——优孟。他是楚庄王的专职艺人,与优施唯一的不同点:他是个品德上佳的好人。
杂耍唱戏,在古代是个地位低下的行当。如今,这已经成了炙手可热的职业,搞好了可以日进斗金,可以一夜暴富,可以瞬间红遍全球,许多年轻人,不务正业,趋之若鹜。
当然,干什么都不容易,杂耍唱戏,也需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天才。
虽然出身寒微,并不影响优孟的形象。《左传》没有他的记录,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中,特意为他留下一席之地。
所谓‘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十室之内必有君子’。据记载,优孟身高八尺,擅长讽谏,谈笑戏谑中,即逗人开心,又委婉劝谏。优孟,可谓艺人中的君子。
古代雄主都喜爱战马,因为马是战场最好的助手,平时也是最好的脚力。楚庄王也不例外,他有一匹骏马,十分珍爱,命人给马修建华丽的宫殿,装饰精美的丝绸,睡在有帐幔的床上,甚至用蜜饯枣脯来喂养。
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一个人整天如此安逸,吃香的喝辣的睡软的,身体也完蛋,何况是马?所以,这匹马不仅没有长生,不久却生病死了。
心爱的马死了,楚庄王很伤心,对于他这种级别的人物,不缺乏美女,很缺乏骏马。伤心之余,他决定用安葬大夫的礼节,安葬这匹马。
哪有这样安葬一匹马的?太过分了,战士们听了,该怎么想。许多大臣都来劝阻,什么重马轻人贤士寒心,什么安邦治国以人为本,道理摆出一大堆,楚庄王来了倔脾气,再次下令:敢谏者死。
这道命令,他颁布了两次。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群臣哑口无言,都闭了嘴,令尹孙叔敖也无可奈何。他属于‘治世之能臣’,不属于‘乱世之枭雄’,面对国君,没那么多花花肠子。
大臣束手无策,优孟听说之后,某一天,走进宫殿就仰天大哭,一把鼻涕一把泪,伤心至极。
楚庄王挺吃惊,问他何事如此伤心,别把身子哭坏了。
优孟就说:“宝马是大王的心爱之物,应该厚葬。我们楚国地大物博,国富民强,现在以大夫的规格安葬它,太亏待了,应该以国君的礼节来安葬。”
楚庄王一听,有道理,问:“那该怎么安葬?”
优孟回答:“请用雕刻的美玉做棺材,用最上等的梓木做外椁,拿樟木等贵重木材作装饰,再派几千名士兵挖掘坟墓,派老人和孩子背土筑坟。然后,让齐国和赵国的使节在前面陪祭,韩国和魏国的使节在后面护卫。安葬完毕之后,再为它建立祠庙,用猪、牛、羊各一千头的太牢礼来祭祀它,并且安排一个一万户的城邑进行供奉。”
如果真的如此厚葬,定会被盗墓贼翻个底朝天。
紧接着,优孟又说:“诸侯各国如果听说大王这样厚待马匹,肯定影响深远,都会知道大王轻视人而看重马了。”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自己一意孤行,竟然错到如此地步。他急忙站起来,请教该怎么挽救呢?
优孟说:“请大王按照按照牲畜的方法安葬它:在地上堆个土灶,用大锅当棺材,用姜枣来调味,用香料来解腥,用稻米作祭品,用火来作衣服,把它安葬在人的肠胃里。”
直接交给厨师即可,哪来那么多的废话。楚庄王也不介意,立刻按照优孟的建议,把马交给宫中主管伙食的官员,并且一再叮嘱:管好你的嘴巴,不要把这件事传扬出去。
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楚庄王知错能改,终成霸业;优孟善于婉转进谏,常常能达到意外的效果。
不过,司马迁的这段记载,明显有编造的痕迹,也不知他从哪里看到这段故事。春秋时期,晋国还没有被瓜分,哪来的韩、赵、魏三国?作为一个伟大的史学家,难免也有低级失误的时候。
优孟的所作所为,孙叔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这种人,以国家为己任,往往自视清高,瞧不起那些脑满肠肥的贵族,对于人才,却很重视。
所以,孙叔敖对优孟非常友好,俩人结为君子之交。
孙叔敖病重,临死之前,把儿子叫到身边,特意告诫:“我死之后,你一定很贫穷。实在没法过日子,就去拜见优孟吧,只要告诉他,你是孙叔敖的儿子就行了。”
活着的时候,家徒四壁,没有余财,连一口棺材都买不起;死了以后,家中逐渐没落,更加穷困。作为楚国令尹,孙叔敖与子文一样,为国为民,死而后已。
当这种人的媳妇,光荣,但艰难。
过了几年,孙叔敖的儿子生活越来越贫困,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勉强依靠打柴为生。
某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了优孟,就对他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父亲去世的时候,叮嘱我如果穷困潦倒,活不下去了,就去拜见您。”
优孟一看这外貌,不用鉴定了,的确是孙叔敖的儿子,如今竟然衣衫褴褛,乞丐一般,不禁感叹一番。故人之子贫困,不能坐视不管,优孟叮嘱他,别走远,等候消息。
回到家,优孟缝制了孙叔敖的衣服帽子,模仿他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过了一年多,优孟学的惟妙惟肖,就像活着的孙叔敖一样,不仔细分辨,根本无法区分。
这就是成语‘优孟衣冠’的来历,比喻模仿的非常像。
有一次,楚庄王举行宴会,优孟穿戴整齐,前去敬酒祝福;楚庄王一看,大吃一惊,以为孙叔敖复活了,立刻要任命他为宰相。
优孟一听,推辞道:“等我回去和内人商量商量,三天以后再决定。”
担任国家令尹,多少人梦寐以求,这好事还商量什么?但优孟固执己见,必须回家与内人商议,要听内人的。楚庄王无奈,挥挥手,去吧,去吧,快去快回。
三天后,优孟姗姗来迟,告诉楚庄王,内人不同意。
这个结果,把楚庄王搞愣了。奇怪,担任楚国宰相,待遇优厚,竟然还有人不愿干?女人真是头发长见识短。
优孟解释道:“我夫人说了,千万不能做楚国的宰相。像孙叔敖那样的忠臣,担任楚国宰相,辅佐大王称霸,死后他的儿子穷困潦倒,度日如年。如果像他那样做楚国宰相,还不如自杀算了。”
接着,他又唱了一首自编自导,廉洁奉公的歌曲:
居住山野耕田苦,难以获得食物;
做官贪婪无耻的,家财富足;
活着虽然荣光,又恐贪赃枉法,连累父母。
想要做个清官,忠于职守,死后清贫无助。
清官不值得做啊!孙叔敖一生辛苦。
岂能做个贪官?万世羞辱。
楚庄王听了,想起令尹孙叔敖,非常惭愧。他振兴楚国,辅佐称霸,如此功劳,怎么就把他的后代忘了呢?
于是,楚庄王立即道歉,招见孙叔敖的儿子,要封给他肥沃的土地。孙叔敖的儿子坚决推辞,但楚庄王坚决赏赐,最后,孙叔敖的儿子提出:“如果大王要奖赏,就把寝丘封给我吧。”
寝丘,今河南固始县和沈丘县之间。孙叔敖临死的时候,对他儿子说:“楚王多次封我,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封赏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一个叫寝丘的地方,地势不好,名字也凶恶。楚国人怕鬼,越国人好祈福,这是个可以长期拥有的地方。”(《吕氏春秋》)肥沃土地不要,却要贫瘠的寝丘。既然提出了要求,楚庄王也不好拒绝,就把拥有四百户的寝丘,作为祭祀孙叔敖的封邑赐给他。
寝丘土地贫瘠,税收也少,但是,却没有哪个贵族愿意来争抢霸占。所以,孙叔敖的后代保有那块土地,传了十代也没有断绝。
这就是成语‘寝丘之志’的来历,比喻与世无争,知足知止的君子之风。
优孟,虽然只是一位杂耍艺人,却凭借自己的智慧,让楚庄王及时回头,解救了贤相孙叔敖后代子孙的困厄,让后人敬仰。
不论做什么,哪怕只是一个乞丐,只要心存正义,怀抱善念,忧民爱国,就值得国人尊敬。作为艺人也一样,名利兼得不能忘本,没有国家支持,何来数亿资产?效仿优孟,莫习优施,褒贬自在人心。
作为艺人的楷模,春秋的历史之中,注定有优孟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