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武(1 / 1)明月之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xiòng)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吊古战场文》李华

这场战役,打了将近一天,血流成河,晋军死伤惨重。

黄昏时分,楚军驻扎在邲地(今河南荥阳东北,黄河南岸),晋军渡河的声音,乱成一团,整整吵闹了一夜。

楚军根本没休息好,本可以乘胜追击,把晋军包围在黄河岸边,彻底消灭。但是,楚庄王并没有发扬‘痛打落水狗’的精神,而是网开一面,给了晋军一线生机。

作为两个超级大国,晋灭不了楚,楚也灭不了晋;虽然暂时胜利,早晚还要讲和,已经胜利了,何必多造杀孽?

与当初‘城濮之战’的晋文公一样,楚庄王对晋军并没有赶尽杀绝,只是保持了威慑,放他们逐渐渡河而去。

作为两位公认的春秋霸主,他们更注重的是胜负,是臣服,是霸业,而不是无限的杀戮。真正的杀戮在战国时期,战场之上,数十万大军拼杀,除了生,就是死,除了鲜血,还是鲜血,简直就是绞肉机,没有一点人性和道义。比如‘长平之战’,就坑杀赵军四十万,残忍至极。

楚庄王要的是霸业,而不是血腥。晋国战士也是人,也有生命,也有情感,也有父母妻子。‘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他们,也是生命,万千世界,生命第一。

公元前597年6月15日,楚军的辎重到达邲地,随后进驻衡雍。

各位还记得晋文公的‘践土之盟’吗?‘城濮之战’,奠定他的霸业,先是驻兵衡雍(今河南省原阳县西),之后在践土(今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修建王宫,会盟诸侯,朝见周王,从此开启晋国霸业。

此时此刻,距离‘城濮之战’过去三十五年。楚庄王终于收复失地,进驻衡雍,可以浏览一下晋文公的胜迹,也算为楚国一雪前耻。

面对此情此景,天地悠悠,感慨万千。

战将潘党迎合楚庄王心意,提出建议:“我听说战胜了敌人,一定要有纪念。君王何不修建军营以显示武功?收集晋军尸体,筑造一个大坟堆,留给子孙观看,表示不忘武功。”

潘党,大臣潘尪的儿子,作为年青一代人才,潘党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公元前611年,楚国饥荒,庸国人率领群蛮叛楚;潘尪建议,连续诈败,使敌人骄傲,最终灭掉庸国。

这次‘邲之战’前,潘尪进入郑国,双方结盟。

另外,一般认为,潘党的爷爷,则是太师潘崇。当年潘崇鼓动太子商臣弑杀楚成王,之后受到绝对信任,担任太师,掌管国事。

潘氏,虽然没有担任令尹司马,从此却很受重用。

可见,潘党的后台,也十分坚挺。没有潘崇,就没有楚穆王(商臣),没有楚庄王,以及后来的楚共王。

对于潘党这个建议,楚庄王一口否绝。

建功立业,何必要修建坟堆展示武功?作为一代霸主,胸怀天下,有些道理,潘党是不会明白的。

他对潘党说:“这不是你所能知道的。文字里,‘止戈’为武。武功,是用来禁止强暴、消灭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功业、安定百姓、调和大众、丰富财物的。杀人太多,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武功有七种美德,我却让两国士兵暴露尸骨,违背百姓的愿望,没有一项美德,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又如何与诸侯相争?武力并非最终目的,晋国并没有明确的罪恶,士兵都是执行国君的命令,为国尽忠而死,怎么能建造京观来侮辱他们呢?”

敌方的战士,也是战士,必须尊敬。

作为一代霸主,楚庄王见识确实不凡。身处南方的蛮夷之地,向来被中原诸侯瞧不起,但是,能成为公认的‘春秋五霸’之一,甚至被孔夫子看重,楚庄王绝非浪得虚名。

战争,就像一场暴力游戏,两个国家,两个人,为了一个霸主的虚名争来争去。最真实的,只有战士的鲜血,亲人的泪水,只有战场上一具具冰冷横卧的尸体。

他们为何而战?为何而死?为何年纪轻轻,付出自己的生命?至少这一次,不是为了保卫家园。正所谓:王图霸业成何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大战已经结束,杀戮不值得纪念,胜利也不值得炫耀。楚庄王率领大军,在黄河边祭祀河神,并且修建先君的神庙,告慰祖先,然后回国。

史书称此战为‘邲之战’。楚国历经几代君王,一百多年的努力,楚文王、楚成王梦想的霸业,终于在楚庄王时期得以实现。

英雄不问出处,虽然身为‘蛮夷’的头儿,虽然没有得到周天子颁布嘉奖证书,但是,楚庄王的霸业,没有任何人提出反对。作为‘春秋五霸’之一,他的地位不可动摇。

再说郑国,借助楚军打败晋国,暂时保得平安,但是,未来却更加凶险。因为,他们得罪了一个不该得罪的国家,从此与晋国结下深仇大恨。

两年后,晋国通知诸侯复仇伐郑,荀林父在郑国边境举行了一次大阅军。他并没有真正开战,目的就是敲打敲打郑国,让他们自己考虑后果,然后就回去了。

郑襄公感到恐惧,亲自去楚国求助,并且换回子良,因为他贤能,需要留在身边决断大事。

当初由于内部争权夺利,大臣石制去引来楚国大军,企图分裂郑国,立鱼臣为国君。大战之后,一切安定,7月29日,两个小丑被处决,也算死有余辜。

至此,楚庄王完全称霸诸侯。在他活着的数年之内,晋国虽然人才济济,却根本无法跟楚国争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