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发兵灭赤狄潞国的时候,西方的秦国,看到了机会。
秦、晋很久没有开战了。自从秦穆公之后,秦国的几代国君,都比较平庸,秦军的实力,大不如从前。对付晋国,罕有胜迹,实在惹不起,不过对晋国的仇恨,却从没有降低。
秦国也知道,自己实力有限,晋国有一群小弟,没法比。故而往往联络北狄,把晋国的北方边境闹得鸡犬不宁。
在公元前601年春,晋国联合白狄伐秦,捉住了一个秦国的间谍。间谍,对于本国是英雄,对于敌国是祸害,很快,在大街上把秦国间谍斩杀了。但诡异的是,六天以后,这个间谍又复活了。
其实,《左传》记载的诡异的事很多。比如‘神降于莘’、准确的预言、龟甲的占卜等等。按照现在人的观点,《左传》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荀林父刚灭潞氏,秦国的大军就到了。
公元前594年7月,秦桓公率军进攻晋国,驻扎在辅氏(今陕西省大荔县东)。
对于秦军的实力,晋国人非常清楚,晋景公并没有亲自率军抵抗,而是东巡赤狄。刚刚占领潞氏的土地,还不够安稳,晋景公在稷王山下阅军,把潞国土地牢牢攥在手里,只派魏颗率军前去抵御秦军。
魏颗,是魏犨的儿子,将门之后,但他并非嫡子。
当初,魏犨有个爱妾,没有生儿子。魏犨生病的时候,多次告诉儿子魏颗,自己死后不要为难她,让她自由改嫁,有个好的归宿。至少在春秋时期,古人对女子改嫁很坦然。
这个决定,魏颗爽快地答应了。
后来魏犨病重,临终的时候,却突然改变决定,告诉魏颗,死后一定杀了她,为自己殉葬。殉葬,实在太残忍了。
既然父亲临终嘱托,魏颗又爽快地答应。
可以说,这位女子后半生的命运,是死是活,就掌握在魏颗手中。等到魏犨去世后,魏颗就把那位女子,改嫁了个好人家。
从这点看,春秋时期,人们还是很开明的,对于‘三从四德’的要求,不是绝对严格,允许改嫁。比如桃花夫人,被迫嫁给楚文王;再如夏姬那样,更是放荡不羁。
有兄弟认为,魏颗不听父亲的临终遗言,这是不孝。
魏颗却说:“病重的人,神智不清醒,说的话不能算数,我还是要遵从父亲清醒时候的决定。”
就凭此一念之善,便化菩提。
这次抵御秦军,魏颗能独挡一面,看来很受器重。但是,秦军之中,有一个名叫杜回的大力士,非常厉害。他身穿重铠,率领一队秦军,作战勇敢,猛冲猛打,晋军根本无法抵挡,连连败退。
魏颗为此而发愁,想不出好办法。
有一天,他看到一个老人,在青草坡把长草打成许多死结,魏颗受到启发,就把杜回引到那里。杜回连战连胜,难免轻敌,只顾率军往前冲杀,根本没注意脚下的青草有问题,结果被绊倒在地,很快成了俘虏。
魏颗率军,顺势大败秦军,这就是著名的‘辅氏之战’。
夜晚,魏颗梦见一个老人来对他说:“我是你所嫁女子的父亲。你执行你父亲清醒时候的命令,没有让我女儿陪葬,我以此作为报答。”
梦,难道真的那么准吗?
晋景公安定潞国,检阅完军队,回来到达雒地的时候,魏颗已经打败秦军。
‘结草报恩’的故事,从此广泛流传,现在的大荔县还有南结草村、北结草村。不过,在大荔县的网页上,并没有看到对‘结草报恩’的介绍。
‘辅氏之战’后,晋景公把令狐(今山西运城市临猗县令狐村)封赏给魏颗,他的后代就以令狐为姓氏,魏颗也成为令狐姓的先祖。令狐氏人才辈出,其中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大侠令狐冲了,虽然只是虚构的人物。
另外,《后汉书》则记载了‘衔环报恩’的故事:东汉早期,名儒杨震的父亲杨宝,九岁的时候,到达华阴山北,见到一只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树下。杨宝把黄雀带回去,装在笼子中抚养。黄雀只吃黄花,百天以后飞走。当夜,有黄衣童子,自称王母娘娘使者,以白环四枚送给杨宝,并且告诉他,将让他的后代四世子孙,纯洁正直,位登三公。
后来,杨宝的四世子孙都官居太尉,为官清廉,得到后世赞扬。
因为都是‘报恩’,人们就把这两件事合并在一起,组成成语‘结草衔环’。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与恶,只在一念之间。一念之善,便是菩提;一念之恶,化为龙蛇。与人为善,与己方便,多做点善事,苍天看着呢。
其实,所谓的‘春秋大义’,就融合在许多小小的善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