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赵氏孤儿赵武,继承了赵氏的掌门人地位,将来执掌晋国政权,宽以治国,为春秋后期的南北和平,做出很大贡献。死后谥号为‘文’,也称赵文子;由于排行老大,也称赵孟,爷爷赵盾,孙子赵鞅,在史书中都称赵孟,以至于春秋时期出现了三位赵孟,一般人很容易搞迷糊。
当他十六岁的时候,举行了一次成人加冠之礼。
在古代,每个男子都要举行一次成人典礼,也称‘冠礼’。实际就是把头发扎城发髻,然后带上帽子,拜见各位长辈,表明自己已经长大,可以独立做事谋生,甚至可以独掌家业,有了独立自主权。
最吸引人的,可以自己结交朋友,自己管理钱财,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还可以自己给自己起个新的‘绰号’。一句话,自由了!
古人在出生后不久,父母就给起个‘名’,陪伴一生。‘冠礼’之后,由德高望重的长辈给起个‘字’,便于朋友同事之间相互称呼,原来的‘名’,只有父母长辈才可称呼。
所以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意义相近。
比如孔子,名丘,字尼。五十岁之前,一般称他尼父,父,表示一种尊称;五十岁之后,称他仲尼,仲,表示排行第二,后人也称他孔老二。
到了后来,一些文人往往自己给自己起个理想的道号。比如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
但是,无论怎么自由,必须担起家庭重担,负起社会责任。
一般情况下,天子与诸侯,都是十二岁加冠,早早担负起国家重任;大夫则是十六岁;普通的士族,则二十岁加冠,被称为弱冠之年。
赵武位列臣子,属于卿大夫级别,按规矩十六岁举行加冠礼。
古人对‘冠礼’非常重视,这标志着一个男人走向社会,走向成熟,是一切‘礼’的开始。
贵族的‘冠礼’,一般由父亲主持,要拜见父母亲人,完成后再拜见国君、卿大夫等。得到大家的认可,有朝一日位列朝堂,请各位多多指点关照。
赵武举行完加冠礼后,先去拜见栾书,毕竟他是晋国的中军帅,国君之下一把手。虽然他陷害赵氏,但是,如果不铲除赵同、赵括,赵武也没机会执掌赵氏。
此时的赵武,恐怕内心也矛盾重重。
栾书见到赵武后,感叹道:“美啊!以前我做你父亲的副手(赵朔曾任下军将,栾书任下军佐),他外表很美,却华而不实,你要努力讲究实效吧。”
对于这位后起之秀,栾书没有给他谆谆教导,也给予鼓励。但是内心如何,栾书隐藏的很好。
赵武拜见中行宣子荀庚,荀庚感叹道:“美啊!可惜我老了。”
荀庚是荀林父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遗风,曾担任上军将,位居第三。但他跟士燮性格差不多,并不争权夺利,估计也是受到荀林父的很大影响。
以至于让栾书从下军将,直接升任中军帅,从这点就可以看出,俩人的心机,差距有多大。
看着年纪轻轻的赵武,荀庚没有说什么虚伪客套话,但对赵武的英俊和朝气,发自内心的赞美,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岁月不居,自己不知不觉中老去。
紧接着,赵武拜见士文子士燮。此时的晋国,若论聪明见识,排行第一的,非士燮莫属。
对于赵氏的惨案,士燮非常清楚。他对赵武说:“现在,你可要警惕啊!贤明的人受到宠信,也会更加警惕;智慧不足的人受到宠信,反而更加骄傲。所以振兴的君王,会赏赐忠谏的臣子;贪图享乐的君王,则惩罚他们。古时候的君王,建立德政之后,会听取百姓的意见,让盲乐师在朝堂诵读前代的忠言,让百官献诗讽谏,使自己不受蒙蔽;除此之外,还要在市场听取商旅的传言,在歌谣中辨别吉凶,在道路上询问毁誉,考察百官,有邪异的就纠正,这就是警惕戒备的全部方法了。君王最痛恨的,就是骄傲啊!”
士燮的话,有点多,但可谓至理名言。可以看出,他对年轻的赵武非常关心,谆谆教导,寄予厚望。他希望赵武时刻警醒,不要犯低级的错误,只有愚昧的人,才会骄傲自满。
这几句话,对赵武的未来,影响很大,他很感激。因为这个朝堂,环境比自然界危险。
赵武去拜见郤锜(郤克嫡长子),郤氏也是灭亡赵氏的帮凶,说的话就不一样。郤锜说:“美啊!但是,少年人不如老年人的地方多得很。”
没有鼓励赞许,却带点打压的意思。他已经忘记了,当初赵盾是如何提拔他爷爷郤缺的。没有赵盾,卻氏岂能有今朝的地位?
赵武又去拜见韩厥。韩厥见到赵武,发自内心的高兴,仿佛见到了年轻时的赵盾。
韩厥提醒他:“一定要提高警戒,这就是成人啊!成人的关键在于一开始就要亲近善人,然后善人推荐善人,那么,不善的人就无法靠近你了。这就像草木生长一样,各以其类聚集在一起。加冠以后,就像房子有了屋顶,要去除污秽,保持清洁,其它还有什么可增加的呢?”
作为赵氏的铁杆拥趸,韩厥的话,可谓肺腑之言。他与士燮一样,对赵武真心关爱,提醒他要亲近善人,远离奸佞。
赵武又拜见智武子智罃(荀罃),智罃已经从楚国回来多年,继承了智氏掌门的地位。他夸奖了赵衰、赵盾的功绩,鼓励赵武:“作为赵成子(赵衰)、赵宣子(赵盾)的后代,如果很大了还做大夫,不是耻辱吗?成子的文才,宣子的忠心,难道可以忘记吗?努力吧!继承先祖的优点,侍奉国君一定成功。”
智氏没有得到赵氏更多的恩惠,赵盾甚至跃过荀林父,让郤缺接班;但是,荀息的忠贞,给荀氏做了很好的榜样,没有趁机打压赵氏,充满鼓励。
智罃(荀罃)的话,即赞美了赵衰、赵盾,对赵武也充满期待。
赵武去拜见郤犨(郤克的堂弟)的时候,郤犨冒出一句:“年轻人当官的很多,我怎么安排你呢?”
去拜见郤至(郤克的族子),郤至冒出一句:“你比不上别人,可以退而求其次。”
这两位,没有一句鼓励赞誉,话语中充满冷嘲热讽。
郤锜、郤犨、郤至,在晋国势力庞大,被称作‘三郤’,此时的栾氏、郤氏关系紧密。毕竟,当初栾书能连跃三级,郤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等到关系破裂的一天,郤氏灭亡的日子,也不远了。
对于栾氏和郤氏,赵武无话可说,只能洗耳恭听,至少,现在不是他发言的时候。
赵武最后拜见的是张老。这位张老,也称张孟,既不争权,也不夺利,绝对正值无私,是个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的人;表面看,他没有什么特别辉煌的功业,却在关键时刻,往往给执政者以正确的谏言,而且多次让贤。
后来晋悼公鸡泽会盟,张老与士鲂劝阻晋悼公,不要轻易杀死惩罚杨干的魏绛。晋悼公知道张老正直无私,任命他为行军司马,专门负责战场责罚。
赵武进入‘六卿’后,大有崛起之势,竟越礼修建华丽的宫殿。张老暗中讽谏,让赵武及时回头,后来还形成一个成语,‘美轮美奂’。
张老就像赵武的长辈与老师一样,对他有很深远的影响。
拜见的时候,赵武把前面几位卿大夫的话,跟张老叙述了一遍。
张老说:“好啊!听从栾书的话,可以使自己不断进步;听从士会的教诲,可以恢宏自己的德行;听韩子的告诫,有助于你成就事业。条件都具备了,能否做到就要看你自己的志向了。至于三郤的话,那是使人丧气的言论,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智子(智罃)的话说得对呀,是先人的恩泽庇护,滋润着你啊!”
赵武,从小历经坎坷,如今终于迈出了人生第一步,等待他的,将是更广阔的政治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