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9章 人质(1 / 1)明月之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钟仪,就是一个药引子,为南北弭兵点燃一个火苗,剩下的传递过程,需要很多人协力完成。

最关键的,还差一个用心良苦古道热肠,与晋、楚关系都很融洽之人。这个人,很快就出现了,其实大家也很熟悉,就是宋国的执政者华元。

从当初大棘之战被自己的司机出卖,到宋国保卫战中独闯楚营,劫持子反,再到后来独自到楚国做人质。华元的档案袋里,有耻辱,也有功劳,可谓精彩纷呈。

该历练的都历练了,该做到的都做到了,他,对宋国,鞠躬尽瘁,问心无愧。

据说,中国古代有四大名琴:

其一是号钟,齐桓公的宠物

其二是绕梁

其三是绿绮,汉朝司马相如用此琴以一曲凤求凰,拐走卓文君

其四是焦尾,据说东汉末年,蔡邕偶然听到噼啪之声,音质极佳。急忙寻找,从灶台下救得一块梧桐木,已被烧焦一段,后来被他制成一把琴,所以称之焦尾琴。

华元去楚国做人质,也不能空手白吃白喝,毕竟不是做客。不仅要准备,还要准备独一无二的、楚国没有的礼物,要打通楚国的上层人物,要让楚国的高层明白,自己是与他们交朋友的,而不是当人质。

想来想去,他给楚庄王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就是排在第二位的古琴绕梁。作为商朝后裔,估计也就宋国有这宝贝。

楚庄王也是个音乐爱好者,得到绕梁后,非常高兴,以至于沉迷其中,甚至有点荒废朝政。后来经过多方劝阻,他无法抵御琴音诱惑,一狠心,用铁如意把此琴砸碎,绕梁从此绝响。

非常人做非常事,也只有楚庄王这种枭雄,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成就一代霸业。

这个故事或许属于后人编纂,不一定真实。但是,出门在外不容易,必须拜神拜鬼,从上到下挨个打点,马虎不得。华元是大风大浪里过来的,深谙此道。

从此,他开始了将近六年的人质生涯。

如果换做别人比如钟仪,会老老实实默默无闻当好自己的人质。这毕竟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而且很容易被别人瞧不起,华元则不然。

他非常善于交际,是个不甘寂寞之人,这几年的光阴,一点儿也没有虚度。当人质期间,他并没有整天豢养着,吃了睡,睡了吃,那样跟猪就没什么区别了。

华元自己也明白,战争不是自己的强项,搞好人际关系,这点不难。日子久了,一来二去,他结交了不少楚国贵族,特别是令尹子重,私交甚笃。

这次当人质,对于华元这种老于人情世故的人来说,绝对是一笔巨额财富。在大国之间周旋,有时候,私交,非常关键。

说实在的,当人质不丢人,关键在于你怎么去当。

公元前589年,华元当了六年人质,终于被公子围龟代替,回归宋国。

回国后,他往返于晋、楚之间,如鱼得水。像他这样善于逢迎的人,多次与晋国打交道,很快结交了晋国执政大臣栾书,双方关系不错。

在楚国和晋国,华元不知不觉中,为自己储备了雄厚的私人情感。公事不谈私情,但私交好毕竟可以锦上添花,而且对国内的一些大家族,也是一种警告,避免他们搞事。

华元为宋国外交,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第一次弭兵,创造了条件。

钟仪回到楚国,带回了晋景公的和平口信之后晋楚互访,都表达了和平愿望。双方口头上希望和平,战场上,却为了郑国,继续兵戎相见。

双方渴求和平的消息,迅速传到了宋国。

华元听说两国有伸出橄榄枝的意思,感觉到这是一个绝佳的和平机会,不能错过。经过深思熟虑,他毅然站出来,为两国撮合。

这是一个光荣的使命,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公元前580年冬,他亲自动身去楚国,目的就是商讨南北会盟,谋求和平。

华元私下与子重商议,宋国愿意作为东道主,邀请晋楚两国官员,去宋国结盟,管吃管喝管住,一切费用全包。唯一目的,只求两位老大,别再打架了,大家休息一会儿,让诸侯安稳几天,也让天下百姓能过上没有战争的日子。

昔日当人质时积累的人脉,终于发挥了作用。

子重是楚国令尹,明白此时的形势,晋灭不了楚,楚也灭不了晋总这样打打停停,停停打打,跟无赖没啥区别,结果只能两败俱伤。

于是与楚共王商议,希望能促成南北和平。

楚共王也并非嗜杀之君,既然晋国有此仁者之心,咱也不能反对,必须支持。

本来,这是一件好事,他们却忽略了一个人子反。整个运作过程,作为楚国的三把手,司马子反都被当做了边缘人。这为后来弭兵的失败,埋下伏笔。

看来,大棘之战的教训,并没有让华元深刻反省。

紧接着,他马不停蹄,又前往晋国,与栾书商议。此时的晋厉公刚刚即位,内部需要安抚,也不想刚上台就开战,当然举双手赞同。

就这样,中国春秋历史上第一次弭兵大会,在华元的斡旋下正式启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