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3章 麻隧之战(1 / 1)明月之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国,自从崤之战失败后,与晋国彻底成了仇人,大战不多,小战不断。

公元前625年,彭衙之战

公元前624年,王官之战

公元前620年,令狐之战

公元前615年,河曲之战

公元前594年,辅氏之战

可以说,秦国胜少负多,处于绝对劣势。

他们知道自己实力有限,手下也没有可靠的小弟,无法打败晋国,于是与南方的楚国联络,结成稳固的同盟又与北狄联络,把晋国的后方闹得鸡犬不宁。

公元前582年冬,趁着诸侯对晋国不满,秦国再次联合白狄,讨伐晋国,但并没有形成太大伤害。

公元前580年,晋厉公正式即位的第一年,以稳定为主,他也不想发动战争除了准备与南方的楚国结盟,他也准备与秦国搞好关系。

刚上台,和为贵。

经过互访交流,两位国君达成一致,准备冬季在令狐今山西临猗西举行一次友好会盟。

这个地点选择的有点儿问题,因为这里是秦国的伤心之地。当年赵盾改立晋灵公后,不顾道义,言而无信,在这里偷袭秦军,让他们损失惨重。

这里埋葬着许多秦军战士的尸体,他们死的很冤枉,虽然过去许多年,难免让秦国人想起那场不堪回首的战役。

为了表示诚意,晋厉公提前到达黄河边迎接。他对秦桓公还是很有好感,毕竟,秦桓公曾抛弃积怨,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派遣医缓给父亲晋景公看病。

但是,秦桓公却临时改变主意,不渡黄河,只派代表史颗渡河,在黄河东与晋厉公结盟。说句心里话,秦国人不相信晋国,昔日被偷袭的惨剧还历历在目,岂能再次上当?

晋国无奈,只好派出郤犨渡过黄河,与秦桓公结盟。

作为使者,郤犨还是有他的优点,东方的外交,基本都交给他负责这次与秦桓公结盟,派他前去,确实看重他的外交能力,郤犨完成的也很到位。

虽然彼此书面结盟,终究缺乏诚意,黄河,成了秦、晋无法逾越的鸿沟。

面对这个结局,当时的士燮说:“这样的结盟有什么好处呢?双方斋戒结盟,是为了表示信用。约定会见的地点,就是信用的开始开始就充斥着不信任,结局还能好吗?”

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不必交往国与国之间没有信任,一切免谈。就好比跟强盗海誓山盟,有必要吗?

果然,秦桓公回去后,就立刻撕毁了盟约。

公元前579年5月,晋与楚在宋国的西门会盟,倡议消弭战争,这两大巨头的决议,突然就改变了天下的形势。

这不是秦国想看到的。他们打不过晋国,至少还能看着楚国与晋国对抗楚国的胜利,对秦国也是一种安慰,一种鼓励,故而与楚国靠拢,时刻盼望着楚国获胜。

如今,晋楚结盟,一致对外,秦国被彻底孤立。

晋国就是他们最大的敌人,楚国,则是他们最重要的盟友,必须破坏他们的盟约。

此时长狄、赤狄已经灭亡,唯有白狄尚且猖狂。

公元前579年秋,秦国指使白狄袭击晋国,同时要破坏晋、楚的同盟。

白狄趁着晋国去参加会盟,偷袭晋国,取得局部的胜利胜利后,他们狄性难改,只顾庆祝,疏于防范。秋季,晋国在交刚不详,或在山西隰县附近大败白狄。

秦国又联络楚国,邀请伐晋。楚共王碍于西门之盟,并没有出兵,这一消息,很快传到晋国人耳朵里。

秦、晋关系,再次紧张。

南方的楚国已经摆平,减去一个强劲对手,晋厉公终于可以把重心转向西方的秦国。崤之战后,晋国一直陷入秦、楚的两线作战,甚至还有北狄、齐国的威胁,霸业受到严峻挑战。

如今赤狄已灭,齐国归顺,楚国订盟,晋厉公下定决心,要好好教训一下秦国,这就引出了秦晋又一次大战麻隧之战。

公元前578年春,晋厉公州蒲决定伐秦。

这次出兵,他邀请了齐、鲁、宋、卫、郑、曹、邾、腾,几乎能邀请的都邀请了。但是,楚国没有参加,也不可能参加。

3月,晋厉公装模作样,率领诸侯,先去王室朝拜。一者表明自己很尊王,再者希望得到王室的支持,给自己伐秦的权力,这样就名正言顺。

虽然只是顺道来打个招呼,明显不是真心实意来问候,周简王看到这么多诸侯来报到,虚荣心得到满足,也十分高兴。派刘康公、成肃公参加伐秦。

成肃公在社神庙接受祭肉的时候,一点儿也不恭敬。

刘康公说:“百姓得到天地的中和之气而降生,就是所谓的生命。君子勤于礼法,小人竭尽力量勤于礼法莫过于恭敬,恭敬在于祭祀神灵。国家大事,在于祭祀和战争,祭祀有分祭肉之礼,战争有受祭肉之礼,这是与神灵交往的大节。成子表现懒惰不恭,恐怕回不来了。”

成肃公,真的没回来。

晋厉公现在相当得意,又是汇合诸侯,又是朝拜周王,又是讨伐秦国,忙的不亦乐乎。诸侯都跟着晋国跑了,却让楚国备受冷落,楚共王心底难免酸溜溜的。

4月,晋厉公先派吕相去面见秦桓公,传达自己的口谕,即是绝交,也算挑战。

这位吕相,原本是魏氏,魏锜的儿子,因封地在吕,也称吕相。魏氏另外一支,被封在令狐,前文也介绍过,称令狐氏。

吕相带去的长篇大论,可以说把秦晋关系,从头到尾梳理一遍。大致意思是:昔日晋献公、秦穆公勠力同心,结成秦晋之好秦穆公与晋惠公的韩原之战,最终反悔,迎回晋文公双方联和伐郑,秦国却有始无终,背叛盟友晋文公去世,秦国袭击郑国,灭掉滑国,因而有了崤之战秦康公是穆姬所生,却要谋害公室,颠覆晋国,因此有了令狐之战此后不知悔改,又进入河曲,夺我王官城,因此有了河曲之役趁着晋国有北狄的祸害,秦军又出兵骚扰晋国边境,因此有辅氏之役如今,刚刚有令狐会见,秦国就唯利是图,联合北狄和楚国,向晋国发难。楚国人讨厌秦国的反复无常,把一切公布出来,以惩戒言行不一的人。诸侯听了,都痛心疾首,来与我国友好。如果秦国能顾念诸侯,与我们结盟,这是我们的愿望否则,恐怕不能率领诸侯退走。请认真考虑!

成语勠力同心、痛心疾首、同好弃恶,最早就出自这里。

战争,是没有道理可言的。侵略能被粉饰成拯救,恶魔能被美化成如来。

吕相振振有辞,几乎把战争的责任,全部推给秦国,秦国成了一个背信弃义忘恩负义不仁不义的国家。如果不了解历史,单凭着一封书信,一定会认为秦国十恶不赦。至少韩原之战、令狐之战,都是晋国的责任。

这次开战,晋厉公亲自带队,率领上、中、下三军,外加一支新军:

中军帅:栾书

中军佐:荀庚

上军将:士燮

上军佐:郤锜

下军将:韩厥

下军佐:智罃

新军将:赵旃

新军佐:郤至

自从公元前588年晋景公建立六军以来,史书并没有说明,什么时候裁军。军队太庞大了,而且都是家族式,各家族的势力尾大不掉,已经对君权产生严重威胁。

有人认为,灭掉赵氏,就是为了削弱这个最大的家族同时,很可能裁军,从六军十二卿减少为四军八卿也有人认为,到了晋悼公,才减少为四军八卿。

总之,晋厉公这次率领的是四军八卿。

此时虽然赵氏被灭,但赵穿的后代并没有受到影响,赵旃终于实现自己的愿望,统帅新军。

另外,当了十年俘虏的智罃,被提拔起来,担任下军佐郤氏郤锜、郤至入选八卿,郤犨虽然没加入卿的行列,权力很大,为时也不远了,这仨人被称作三郤。

另外八个国家,有强有弱,真正的主力,还是晋军。孟献子看到晋国的军队上下团结一心,认为晋国必将获胜。

公元前578年5月初4,晋厉公率领诸侯的军队,在麻隧今陕西泾阳县南摆开战场,准备与秦军大战。

此时的秦军,即不占有道义,更不拥有实力,结果被打的大败。晋军俘虏了秦军的将领成差和不更爵位女父回国。

大军接连胜利,不料曹宣公病逝于军营,导致曹国内部争权夺利,血流成河。

诸侯在新楚不详迎接晋厉公,大军渡过泾水,一直到达侯丽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南才返回。

回师途中,成肃公死于瑕地,刘康公的预言成真。

郑成公跟随晋国伐秦,内部也出了问题。6月15日,当年另立新君失败的公子班,趁着夜色进入郑国都城,想进入祖庙,没有得逞,军队驻扎在市场上,大开杀戒。17日,子驷率领国人在太庙结盟,杀死了公子班。

麻隧一战,让秦国损兵折将,二十多年不敢出兵伐晋。

现在,齐、秦、赤狄,都被打败,晋国士气旺盛。南方的楚国,似乎有点醒悟:和平条约是签订了,诸侯却都跟随了晋国而自己的盟友秦国,却受到沉重打击同时,附近的吴国也总来骚扰。

这不对头啊!楚国一无所获,还损失盟友。宋、卫、郑三国,更是心甘情愿投入晋国麾下。

楚共王并不介意,但是,司马子反非常不甘心。因为当初华元商议弭兵,楚共王与子重都知晓,唯独他子反,成为了局外人。

他要掀起新的仇恨,挑起新的争端,晋、楚的第三次大战,即将来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