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75年10月,在一片喊打声中,叔孙侨如狼狈逃往齐国。
关山路远,为了保命,不得不如此,至于家,完全抛弃。他相信,鲁国人不会为难自己的家人,因为,三桓是一个整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季文子与孟献子最多痛恨自己,绝不会难为叔孙氏。
在齐国,又不知他使用了什么渠道,很快得到了另一个女人的青睐齐顷公的夫人,也就是齐灵公的母亲声孟子。
这位声孟子,原本是宋国人,子姓,嫁给了齐顷公,成为一国之母。
齐顷公已经去世8年,与穆姜一样,声孟子也一直独守空房。至少,在叔孙侨如逃到齐国之前,史册对声孟子并没有什么不良记录。
叔孙侨如逃到齐国后,很快就跟声孟子搭上关系,俩人打得火热。
好好的良家妇女,见了叔孙侨如,就完全变了,变得简直让人不敢相信。女人内心深处孱弱的另一面,完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不得不佩服,叔孙侨如这种人,太有女人缘。书本上也没说他长得多标准,身材多伟岸,胸中多有才华,不过英俊的外貌、精妙的口才应该必不可少。
像他这样走到哪里都很招女人喜欢,而且是上层女人,权钱色俱全,不服不行。
真不知道,被关禁闭的穆姜听到这个消息,作何感想。
声孟子对叔孙侨如,那是非常用心,当作心肝宝贝,甚至让他的地位,与高氏和国氏平起平坐。
为了拴住叔孙侨如的心,在声孟子的牵线搭桥下,叔孙侨如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声孟子的儿子齐灵公,双方亲上加亲。
这次结亲,可以说是双赢。因为叔孙侨如的女儿很争气,为齐灵公生了一个儿子,名叫杵臼。当然,并非赵氏孤儿中的公孙杵臼,而是姜杵臼。
虽然,姜杵臼只是庶子,但作为国君的儿子,就有了姜氏血统,谁敢保证一点儿九五之尊的机会都没有?这位姜杵臼,前途无量,可以先透漏点儿消息,他就是后来被公认为小霸的齐景公。
叔孙侨如齐国之行,收获颇丰,不过,外孙崛起的那一天,他是看不到了。
当时,弟弟叔孙豹为了躲避叔孙侨如的祸患,也寄居在齐国,俩人品德差距,简直天上地下。叔孙侨如知道弟弟贤能,曾经问他,如果让他回国执政,该如何打算?
叔孙豹慨然回应:“这正是我的愿望。”
公元前575年12月,季文子知道叔孙豹贤能,派人到齐国请他回国,正式继承叔孙氏掌门,这引出春秋时期一位大贤。
按礼,叔孙侨如是掌门人,即使他逃亡,也应该由他的儿子继承。
但是,季文子的做法,给了叔孙侨如当头棒喝。原本想侵夺别人的权力和财产,没想到自己被剥夺的一干二净,整个家业全没了。
叔孙侨如到达齐国没多长时间,被这个消息刺激,幡然醒悟。回首前尘,他觉得自己太荒唐了,总跟这些女人纠缠在一起干什么?如今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归,又在齐国搅乱宫廷。
他对自己说了一句挺著名的心里话:“不应该在犯罪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了。”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人的一生,能如此反省,也算很大的进步。
于是,他一个人悄悄地离开齐国,去了卫国。在卫国,不知他是否另有艳遇,但照样游走于各卿大夫之间,逍遥快活。他可真是风风火火,游戏人间,与公孙敖、申公巫臣有得一比。
叔孙侨如悄悄地走了,正如他悄悄地来,一句话都没有留,有点无情。
声孟子很郁闷、很空虚、很失落,男人,不可靠。
这次外遇,让声孟子尝到很大甜头,再也不顾外界的风言风语。很快,她把目光瞄向长得更年轻、更俊美、更有朝气的另一个人身上庆克。
这位庆克,据说是齐桓公的后代,也不是什么好鸟。庆克定力不足,没抵住诱惑,很快投入声孟子的怀抱,俩人你情我愿,缠绵在一起。
然而,一个在宫内,一个在宫外,中间隔着数道城墙,加上宫廷守卫盘查严密,往来非常不方便。他也不会什么穿墙术,每次进出都提心吊胆。
这种事,次数多了,难免丑情泄露,流言蜚语传遍朝堂。大臣们不说,不等于不知道,不过碍于国君情面,睁只眼闭只眼,假装什么也没发生罢了。
其中有个大臣,名叫鲍牵,鲍叔牙的后裔,鲍氏现任掌门。他为人正直,对那些乌七八糟的传闻,将信将疑,所以时常在暗中查看。
某天傍晚,庆克穿着女人的服装,混在女人堆里,坐着辇车,从夹道进宫,准备与声孟子幽会。
鲍牵已经等候多时,看着庆克这身奇装异服,就知道没好事,原来流言都是真的。他恨得牙痒痒,没多说什么,就把这事报告给了执政大臣国佐,请他定夺。
国佐什么人?非常正直,非常严厉,他的目光,就给人一脸正气,不可侵犯的样子。当年齐、晋鞍之战,虽然齐国失败了,但是作为特使,国佐面对郤克的刁难,义正言辞,毫无惧色,迫使晋国同意订盟。
听到这个消息,国佐非常生气,当时就命人把庆克叫到面前,劈头盖脸训斥一顿。什么没脸没皮了,什么恬不知耻了,什么有辱祖宗了,差点揍他。
国佐这种人,属于不怒自威类型,他的话语比皮鞭还厉害,句句见血。
庆克被训斥以后,就像得了一场大病,躺在家里,很久都不敢出门。
过了一段时间,声孟子没见到庆克,觉得很奇怪,派人一打听,正躺在家里养病再一打听,原来是被国佐训斥,没脸见人。丑事败露,声孟子恼羞成怒,安慰庆克一番,一定要替他报仇。
由于鄢陵之战的胜利,晋厉公又组织了柯陵之盟,伐郑以展示盟主的权威。公元前574年6月,国佐陪着齐灵公去参加柯陵之盟,准备伐郑,鲍牵、高无咎留守。
这次盟会,王室的单襄公也参加了。他是个老江湖,在王室屹立多年,对于周围的人与事观察敏锐。当他看了晋厉公、三郤以及国佐的行为举止后,觉得他们难以善终,对他们分别做了评价。
他认为,国佐处在淫乱的国家,说话却毫无忌讳地指责别人,必将引来祸患。因为,只有善良的人才愿意接受别人的指责,齐国,有这种人吗?国语
等到齐灵公回来的时候,齐国关闭城门,检查旅客行李,禁止国君入城。同时,声孟子派人告知齐灵公:“高无咎和鲍牵打算废掉国君,他们要立公子角为君,国佐也参与了这个阴谋。”
国佐率领齐军,留在战场协助晋国伐郑,他哪里知道,齐国内部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齐灵公也并非什么明君,自己被阻挡在城外,哪知城内的阴谋。故而,对母亲的话没有调查研究,深信不疑。
公元前574年秋季7月13日,齐灵公回国后,直接命人砍掉鲍牵的双脚,以示惩罚,然后驱逐高无咎。
后来的孔夫子评价鲍牵:他的聪明还不如葵菜,葵菜还能保护好自己的脚。葵菜,一种可食用的植物,也称冬葵,开花之前随着阳光转动,防止根部被晒。后来形成一个成语,葵藿向日,表明对国君忠心耿耿。
之后,齐国人从鲁国请回鲍国,延续鲍氏的祭祀。
各位还记得鲍国吗?前面说过,他由于没资格继承鲍氏家业,独自去到鲁国,做了那个懦夫施孝叔的家臣。如今鲍牵被废,齐国人听说鲍国很忠诚,就把他接回齐国,担任了鲍氏的掌门。
高无咎则逃到莒国,他的儿子高弱占据卢邑叛乱。逃跑可以,据城叛乱,性质就变了,那是叛国罪,罪无可赦。齐灵公派遣崔杼率军,庆克为辅佐,包围了卢邑,准备灭掉高氏。
当时,国佐正与诸侯一起伐郑,听说齐国内部出了叛乱,急忙向晋厉公请假,率军先期回国。
一路打听,他终于清楚,一切都是庆克造成的,必须斩除这个祸根。所以,他率军直接到达卢邑,进入军帐,丝毫没有犹豫,斩杀庆克。
国佐是齐国正卿,刚正不阿,他可不管声孟子什么感受,无耻之徒就是该杀,而且杀个庆克小菜一碟。这事做得很干脆,但是,情绪激动之下,他却犯了一个大错误:占据谷地,协同叛军,与齐灵公谈判。
这就有点不妙了,与叛军联合,跟国君作对,几乎封死了自己的退路。
国佐深得人心,齐灵公无奈,只好低头求和,与国佐举行了结盟,并且恢复了他的职位。
眼下是安全,但是赞同叛乱,性质就不一样了。有些罪责,可大可小,可有可无,国君不会在意但是,抛弃国君的命令,随便斩杀大臣,占据谷地叛乱,任何一条都是死罪,不可原谅。
公元前574年12月,卢地投降,齐灵公派国佐的儿子国胜去晋国报告祸患,又让他在清地等候命令。
此时的晋国,比齐国还糟糕,因为,晋厉公被弑杀了。
还是先回到齐国吧。齐灵公支走了国胜,剪除了国佐的得力助手,下一步,就是要拿国佐开刀。他已经罪责难逃,除了前面那几条大罪,关键是国佐杀死了庆克,杀死了声孟子的心肝宝贝,声孟子岂能放过他?
公元前573年正月29日,齐灵公在宫中召见国佐,派人把他刺杀于内宫之中。
一个忠臣,就这样被残忍杀害。紧接着,齐灵公命令清地的人杀死了国胜,国佐的另一个儿子国弱,及时逃亡到鲁国避难。
但是,齐灵公也明白,责任不在国佐,罪不至灭族,于是派人到鲁国请回国弱,让他继承了国氏的上卿地位。那是周王室册封的,任何家族取代不了,包括齐灵公。
国佐死了,庆克也死了,很快,齐灵公提拔了庆克的儿子庆封,派他做了大夫。
这位庆封,比他父亲还过分,谋权专政,把齐国搞得乌烟瘴气乱七八糟。他与崔杼共同执政,表面一团和睦,背后害得崔杼妻死子死,家破人亡。至于庆封,他的结局也很悲惨。
人们常说:忠臣难当。确实如此啊!古往今来,许多忠臣都被害死,为什么?因为忠臣眼里容不得砂子,因为触动了背后某些人的利益,因为,国君实在昏庸。如果没有一位英明的国君,忠臣,难免要成为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