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悼公虽然年轻,野心却不小,不过他很睿智。筑城虎牢,收服郑国,还准备联络吴国,不知不觉中,让晋国处于争霸的有利位置。
公元前570年,老臣祁奚请求告老退休。
祁氏,原本是晋国公族的一支,姬姓,因封地在祁今山西省祁县东南,后人以祁为氏。
祁奚,字黄羊,后世也称他祁黄羊。晋悼公继位时,他已是元老级别的人物,平时默默无闻。在此之前似乎也没有什么辉煌业绩,功劳本上几乎空白一片。
当初赵氏被灭,没收的房屋田产都奖励给了祁奚,他也不可能贪图赵氏的那点财物,后来又还给了赵武。
祁奚的人品,绝对一流,可谓誉满朝野,被任命为中军尉,由于负责中军,所以也称元尉。这个职务,一般认为,就是为将佐派遣驾驭车马的人选,或者辅助训练士卒,职责较广。
对于他的退休请求,晋悼公也没有竭力阻止,看来,他的年纪确实不小了。
既然祁奚要退休,必须选好适当的接班人。按现在的观点来说,有退休的,必定有接班的,很多人的眼光,已经瞄准了那个炙手可热的位置。
晋悼公顺便问他,谁来接替这个职务呢?
这事,祁奚可以不参与,马上退休了,还掺和那么多干什么?但既然国君询问,也不能一问三不知,那多丢人,于是说出了一个人名解狐。
这让晋悼公很吃惊!因为朝堂上上下下都知道,祁奚与解狐,私怨很深,简直就是仇人。俩人虽然人品都很好,观点却难以统一,在朝堂往往横眉冷对。
晋悼公就问:“解狐不是您的仇人吗?”
祁奚也不在意,说:“国君问我谁适合当中军尉,并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啊!”
一句话,一件事,一个形象高大的人物,就跃然眼前。举贤不避仇,从此成为千古美谈。
据说解狐此人,也是正直廉洁。像他们这类人,大多都是讲究完美,眼里容不得一点儿沙子遇到不相容的,不论忠奸善恶,难免瞧不起对方。
解狐曾举荐自己的仇人刑伯柳,担任上党太守。
俩人互相仇视已久,解狐的举荐,让刑伯柳很感激,也很意外。平日里分明就是仇人,关键时刻却往上推了自己一把,刑伯柳感到惭愧,亲自去解狐那里表示感谢。
这原本是一次很好的和解良机,没想到解狐却说:“举荐你是为了国家,怨恨你是因为私情。你该上任就上任,我对你的怨恨是不会变的。”
坏人,往往把坏事做绝好人,也要把好事做绝。
不得不佩服,公事公了,私事私了,绝不因公废私,更不因私废公。也许,这是另一种相知吧!
既然祁老大夫举荐解狐,晋悼公立刻任命。可惜解狐生不逢时,还没上任呢,不久病逝。
前文说过,晋悼公非常知人善任。刚当国君的时候,就能因才而用,深得晋国大臣赞赏。现在,他却无法确定中军尉的人选。
于是,晋悼公再次向祁奚请教,希望他能另外推荐个人才。
人才,晋国不缺,就看能否有赏识的伯乐。作为老臣,祁奚对晋国的人才了如指掌,他也没有推辞,又推荐了一个人祁午。
晋悼公再次表现出吃惊的样子:“祁午不是您的儿子吗?”
我儿子怎么了?多才多艺廉洁奉公即可,我相信他能胜任。祁奚不慌不忙地说:“您问我的是谁能担当这个职务,又没问谁是我的儿子。”
晋悼公一听,觉得有道理,就任命祁午担任中军尉。
知子莫若父,祁午非常称职,得到满朝文武的认可。祁奚举贤不避亲,又成为千古美谈。然而,后世不避亲的比比皆是,没有见到几个贤才,却挖门盗洞,想尽办法任人唯亲,往往成为另类典范。
不久,祁奚原来的辅佐羊舌职病逝。晋悼公第三次向他请教,祁奚推荐了羊舌职的儿子羊舌赤。羊舌赤,字伯华,是羊舌职长子,很贤能,因后来被封于铜鞮今山西沁县南古城村,也称铜鞮伯华。
于是,晋悼公任命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为辅佐,这俩人都非常称职,终晋悼公之世,不曾更换。
祁奚荐贤,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避亲,所推荐的人各尽其责,得到后世一致赞扬。大公无私这个成语,就是来源于此。
所谓的春秋大义,有时候其实很简单。
臣子贤能,国君识人,终于成就了一段佳话。后来的孔夫子、司马迁,以及后来的后来,许多人都对祁奚都给予高度的评价。
至今,山西的祁县还存有祁大夫庙,祁姓人都尊他为始祖。当然,他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即使退休,关键时刻,依然能发挥余热。
春秋的历史之中,有他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