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铜钱尚动心,
要他为官定害民。
贪心从此须悔改,
未作文章先做人。
据说,古代有位赶考的举子,无意中看到一枚铜钱掉在地上,于是趁人不注意,踩在脚下等人都走了,他悄悄捡起来,揣到自己兜里。
这事不论真假,把文人埋汰汰的也太狠了。
那时虽然没有天眼监控,他的一举一动,却被一位老者看在眼里。询问他的姓名家乡后,嘿嘿一笑,然后就悄悄离开了。
结果,考场之上,那位老者恰好就是主考官。他看了看举子的试卷,什么也没说,只在上面写下这么一首诗。虽然有点打油的味道,不过,道理却让人记忆犹新。
这个故事有编造的成分。因为古代考试,考生的名字都是遮蔽的,不可能被看到,就跟今天批卷子一样。
春秋时期,宋子罕虽然功劳卓著,但最让人称道的一件事,则是辞玉。
公元前558年,先是因为师慧要在宋国的朝堂上小便,让子罕惭愧的无地自容,坚决请求把他送还郑国,避免了在宋国的朝堂上撒尿的闹剧。
这件事对子罕触动很大。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把几位保护多年的客人,出卖给郑国,有损宋国的声誉。以后谁还敢到宋国避难?还导致一个盲乐师要在宋国朝堂撒尿,成为天下笑柄,得不偿失。
子罕不是那种厚脸皮的人,他在心中做了深刻的反省,认识到贪婪猛于虎也
由于子罕治国有方,政绩斐然,深得宋国百姓爱戴。当年秋天,有个宋国人,怀揣一块美玉,前去拜见子罕,没别的意思,坚决要把那宝玉献给子罕。
在古代,玉是君子的象征,贵族专用,普通百姓没资格佩戴。
而且,黄金有价玉无价,在近代发掘的一些古墓中,金缕玉衣往往只剩下玉片,金丝却被盗墓者抽走了。不是盗墓贼不喜欢玉,而是因为那些皇家玉片太珍贵,即使倾销到市场,也没人敢买,不如黄金实惠。
这个献玉人,不知道是忠厚的农民还是精明的商人。也许,真是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吧,最后连名字都没流传下来。
不过,他所献之玉,并没有经过雕琢,属于原璞,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其中藏有宝物。当年卞和献宝,就是没有雕琢,结果被几个琢玉的凡夫俗子给坑惨了,还被砍掉两只脚。
面对如此宝物,子罕拒不接受。
他深深明白: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接受这块玉,就是贪婪,从此后患无穷,送贿者将车马盈门搞不好,自己一世英名,就要栽在这块玉上。
那位献玉人以为子罕不识货,赶忙说道:“这块璞玉拿给玉工看过,玉工都认为是宝物,所以才敢献给您。”
子罕听出话中的弦外之音,对那人说出一段千古名言:“你把美玉作为宝物,我把不贪作为宝物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自己的宝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吧!”
道理很浅显:不论多么贵重、多么有价值的宝物,都如粪土,真正无价的,是高尚的品德。
这几句话,成了后世廉洁奉公的典范,流传两千多年,经久不衰。
历朝历代,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现实中,往往禁不住诱惑,最终身败名裂的,大有人在。
大千世界,万丈软红,既然生活在这个社会,难免要面对各种诱惑。有人面对百万就能抽过去,有人面对金钱美女,保持定力,巍然不动。
贪欲,就在一念之间。克制住了,瞬间就过去克制不住,从此就误入歧途,万劫不复。
如此宝物竟然没有打动子罕的心!经过师慧小便的羞辱,子罕的定力已经上升了一个层次,不再受外物诱惑,至少达到了看山不是山的境界。
那位献玉者一看,麻烦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自己献宝的事情已经流传出去,如果还握在手里,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他也算个很明智的人,立刻给子罕跪下,当当当连续磕头,并且诚恳地说:“我是个小人物,不能带着宝物越过乡里,献给您就是用来免于祸患的,请收下吧!”
看他的态度,已经不想再有什么额外的追求了,现在是真心想献给子罕。当官发财都是次要的,保命最重要,这个宝物就像一块烫手的山芋,留着危险,扔了可惜。
这话,很实在,如此宝物,真的不是他可以拥有的。
子罕一听,也有道理,他要真的拿着这个东西回乡,一路上恐怕是凶多吉少。
这世道,不是有点乱,而是非常乱。碰到行骗的还好说,大不了丢了宝物,损失点钱财真要有劫道的,拍砖的,不仅抢宝,还要索命到那时,恐怕寻人启事贴遍大街小巷,也不会有谁知道他的下落。
没关系,既来之则安之,人家来献宝,如今献宝不成,自己也不能见死不救。
宋子罕命人找来玉工,把那璞玉精心雕琢好,然后进行拍卖。有他坐镇,大款云集,买家当然不会心疼钱,至少也要给子罕几分薄面。
最关键的是,经过这次事件,这块玉已经不再是普通的玉了。由这块玉引发的故事,特别是子罕那一段经典名言,绝对比佛祖开光的还要意义深远。
那块玉经过雕琢,确实质量不错,属于类没问题。但是,这块玉的名字并没流传下来,实在是天大的遗憾。否则,叫做罕氏玉,必将与和氏璧齐名。
子罕把卖玉所得的钱财,全部送给了献玉者。那人一夜之间成了富翁,然后子罕派人送他回到家乡,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件事,从头至尾,来龙去脉,一传百百传万,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此以后,子罕的大名,传遍诸侯,子罕辞玉则成为千古美谈。
现在,百度上一查子罕,都是子罕辞玉的故事,而郑国的子罕,却很少有人问津了。
什么是春秋大义?子罕辞玉,就是最好的说明。
廉与贪,存乎一心。如果廉洁奉公,虽天下奇宝,摆在面前也不会动心如果心存贪念,一枚小小的铜钱,也会让人身败名裂。
子罕辞玉的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作为领导,如果能顿悟,那将受用一生如果不能,则永远沉迷其中,危如累卵。
宋子罕,作为廉洁奉公的代表人物,就凭此一件事,在春秋的历史中,必须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