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李佳玉一大早就起了床,背着泡好的糯米去磨糯米粉。
八点过,徐安国带着两个女儿准备笔墨,来到子瑜爷爷奶奶家,两家在一个院儿,隔一个院坝而已。
子瑜爷爷是最后一批私塾子弟,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后来参加革命成了共产党员,据说抗日战争时期的小兵丫子,新中国成立后几年,不打仗了,也就不需要那么多兵。
子瑜爷爷也就退伍回家了,那一年徐家新才18岁,回家娶了子瑜奶奶,那一年子瑜奶奶16岁。
再后来,有了子瑜大伯徐安华,接着子瑜大姑徐安贵,子瑜爸爸徐安国,子瑜二姑徐安玉,子瑜小姑徐安英。
一大家子,那个年代很多家庭都吃不饱饭,饿死孩子是常有的事儿,但是这一大家子五个孩子都养得很好,五个孩子除了老大徐安华初中毕业就跑去参军了之外,其余几个都念完了高中或者中师。
徐安贵,徐安国,徐安玉先后中师毕业,被安排到附近小学教书,只有最小的徐安英是念的高中,家里也是想让她上大学的,只是徐安英却复读了两个高三也没有考上大学。
“爸,妈,吃了没?”徐安国进门笑嘻嘻的开口。
“安国过来了?吃饭了没?过来坐下一起吃,子瑜,子岚,来来来,奶奶这里来。”子瑜奶奶看起来极为和蔼,子瑜重生以来第一次见到原主的爷爷奶奶。
“奶奶,爷爷早!”子瑜乖巧的开口。子岚牵着姐姐的手,也跟着叫人。
“哎呦呦,奶奶的乖孙,快来,奶奶煮了包谷疙瘩。”子瑜奶奶上前摸摸两个孩子的脑袋,起身给盛了一碗金黄色的玉米糊。
“恩,子瑜的伤都好了?”子瑜爷爷徐家新严肃的开口。
“恩,都差不多了,不过看样子还是伤着脑子了,说是以前的事儿很多都想不起来了,其他的倒也还好。”徐安国一边开口,一边接过自己母亲递过来的碗。
“以前的事儿不记得就不记得了,也不是大事儿,只要没有其他问题也是万幸了。”徐家新看了一眼一边儿老实吃饭的大孙女,并没有多说什么。
“爸,一会儿还是要麻烦您老给写两副对联,纸笔我都带过来了。”徐安国把来意说了。
“你呀,为人师表,一手字都拿不出手,像什么话?毛笔字那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怎么弄丢?”徐家新觉得自家小儿子不长进。
“爸,我哪有时间练这玩意儿啊?您要不教子瑜写吧,怎么说她也是您长孙女不是?”徐安国毫不犹豫将大女儿拉出来顶雷。
……子瑜有些郁闷的抬眼看了一眼身边的徐安国,再看看那边明显手一顿的徐家新,一老一小四目相对。
……
徐家新看着眼前大病初愈的长孙女,总感觉这丫头有些不一样了,眼里多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子瑜心底咯噔一下,总感觉被老人家看穿了一般。
“子瑜。”老爷子开口了。
“爷爷。”子瑜不得不硬着头皮抬头与之对视。
“你可愿意学毛笔字?”
“呃……愿意。”能说不愿意吗?前世的我可是有上个书法班的,毛笔字也还算勉强,不过钢笔字到是坚持了好多年。
“恩,子瑜好好跟着爷爷学,爷爷当初的毛笔字可是被老首长都称赞过的……”徐安国心里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这下总算解脱了。
……
子瑜对于老爷子的传说很好奇,所谓老首长会是谁?还有联系吗?不过明显家里没人说这事儿,老爷子的眼神也制止了徐安国继续说的话。
“是。”我只能点头了。
“对了,爸,我一会儿去村头找杨叔有点事儿,您老写好对联,我晚点来取。”徐安国说着,转头对着你子瑜奶奶开口。“妈,小丫头就麻烦您老帮我看一会儿,大丫头跟我一起。”
“找你杨叔带着子瑜去干嘛?”老爷子不解的问。
“这个,大丫头之前画了一个图样,我觉得有点意思,就想找杨叔给试着弄出来看看。”徐安国从衣兜里拿出那张图纸递给老爷子。
“嗯?”老爷子看了图纸,一脸懵圈的样子,他看不懂。
“爸,这玩意儿若是行得通,你这大孙女可就了不得了,大丫头说这个能直接从尽力抽水出来……”徐安国越说越觉得自家大丫头聪明。
……
杨老头是十里八乡出名的老铁匠,手艺好,当明白徐安国的来意后,承诺做一个小件出来。
大年二十九,一大家子都回来了,李佳玉早早收拾好就来子瑜奶奶这边帮忙做团年饭,其他人陆陆续续的过来了。
子瑜带着妹妹在一边帮忙摘菜,子瑜奶奶主厨,李佳玉负责帮手,今年子瑜大伯没有回来,据说去了子瑜大伯母老家。
小姑回来最早,新婚不就的小姑和小姑父王淳明显很恩爱,那种幸福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徐安国陪着小姑父下象棋,子瑜爷爷在一边看着报纸。话说子瑜爷爷如今是大队书记来着,只不过老党员做派,对谁都铁面无私。
据说之前姑爷爷想走老爷子关系贷款办厂,硬是被老爷子拒绝了,那之后姑爷爷一家就再也没有来往过了。
子瑜小姑父也是老师,子瑜二姑一家很快也到了,二姑,二姑父江平在同一所学校教师,临近午饭的时候,子瑜大姑一家姗姗来迟,子瑜大姑和父亲徐安国在同一所学校教书,子瑜大姑父张力在农机展上班。
“子瑜,咱们去外面玩儿吧,我给你带糖了。”张东跑过来拉着我就跑。
其实我根本不知道谁是谁,不过好在,之前徐安国就给我说了家里都有那些人要来,我也勉强能对号入座。
“……子瑜你怎么了?哥哥也不知道叫了?听说之前摔了脑袋?不会摔傻了吧?”张东不习惯安静了的子瑜,关切的伸手扒开我的头发看。
……看着眼前十二三岁的小屁孩儿,我很无奈,哥哥什么的,实在叫不出口啊。
“我没事儿,只是不太记得人和以前的事儿了。”我翻白眼拍开小屁孩儿的手。
“子瑜姐姐,我要吃橘子。”江婷跑过来扒着我,开口要橘子。
“唉……”我伸手拿了个又大又红的橘子掰开,一半边递给半大的张东,拿着另一半边,取出一瓣儿递给二姑家妹妹江婷,一瓣儿递给可怜巴巴看着我的子岚,最后自己也吃了一瓣。
多少年没吃过橘子了,还挺甜。前世还是小的时候吃过,后来貌似都没这品种卖了,超市里的橙子品种都是五花八门的。
“一会儿就吃饭了,下午1再去玩儿吧。”我看着李佳玉抱了碗筷出来,将剩下的橘子递给张东,也上前帮忙摆碗筷。
吃饭的时候很热闹,男人们拼酒,女人们聊的火热,孩子却只顾着吃,如今的日子,过年才能吃到这满满一桌子的好菜,好肉。
我给子岚夹着肉圆,小家伙吃的开心。
“子瑜姐姐,我也要肉肉。”江婷将碗递给我。
“子瑜伤好了吗?”二姑看着我照顾着两个小的吃饭,才关切的开口。
“好多了。”我心底清楚这一屋子的人都是表面热情,只有徐安国真心将这一大家子看得重而已。
子瑜观察这一大家子,老爷子对于几个女婿都很不错,但是对于李佳玉这个儿媳却没有半点关心。
子瑜奶奶对于几个女儿女婿都很上心,早早招呼女婿玩儿牌,下棋,女儿不让粘手帮忙,只叫去坐,吃瓜子,对于唯一的大外孙那是疼到骨子里了,外孙女也是心疼不已,反而自己两个孙女却只是表面的关心罢了。
李佳玉从早忙到现在,吃完饭,又忙着收拾桌子,洗碗,子瑜看着李佳玉几次伸手按着腰,明显腰酸背痛的样子,心里满满的心痛。
作为丈夫的徐安国只是在一边儿陪着妹夫下棋,完全没过问辛劳一天的妻子。
子瑜突然思念起前世的老公来,那跟男人虽然没有给自己富足的生活,但是结婚十多年来,却实实在在的对自己宠爱有加。
十多年自己真的没有做过太多的家务,只是后来为了能给他做一顿像样的饭菜,我才悄悄跟着父母餐厅的大厨学了一些厨艺,后来在五星级酒店上班那会儿又跟着厨房几个大师傅学了一些。
再看看李佳玉,突然觉得那个时候自己抱怨生活的平淡是多么的不知足。
也不知道我离开后,那个男人还好吗?女儿还好吗?老妈还好吗?
我来到厨房,搬来小凳子,在大盆边坐下,帮着李佳玉洗碗。
“……子瑜,你去玩儿吧,妈自己能行。”李佳玉眼里泛酸,看着女儿瘦小的身影,懂事的样子,心里说不出的委屈。
吃饭的时候一大家子人,做事儿的时候却只剩下她一个人,结婚十一年,她年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儿媳妇和女儿哪里能一样?
看着自己的女儿,觉得自己女儿长大后嫁人,是不是也要和自己一样?伺候一大家子人,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做好了是应该的,做不好就是天大的错?
“妈,我帮你,早点洗完,你也好休息会儿,一会儿,我帮你捶捶腰。”我是真的心痛眼前这个女人,尽管对于我来说,这声妈妈喊得勉强,但是既然占用了原主这副身子,那么也该继承她的责任。
所以这份儿孝是我改尽的,我不再多说话,低头用丝瓜布洗碗,我洗一个,她就少洗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