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 构木而居(1 / 1)草根育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构木而居

“不好了,不好了。南方几个部落出现了大量的猛兽,经常进攻人们居住的洞穴。他们派出人来问您,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正当二皇对现有生活比较满足之时,有人来向伏羲和女娲汇报。

“我们受到猛兽的侵袭,时刻都会有人伤亡,你们有什么办法没有?”伏羲让人把几个首领召集拢来商量。

“这只能说我们现在的这种居住在洞穴的办法可能不适应了。如果有一种办法让我们能够居住在猛兽无法达到的地方就好了。”有一个首领说。

“我们可以用石头或树枝挡住洞口,这样就安全了许多,不知道大家怎么认为。”有一个青年对伏羲提议道。

“这个办法很好,大家都去行动吧。”伏羲和女娲对这个提议很赞成,带着大家把各自居住的洞穴用石头和树枝拦住。

可是,不久之后,大家又不得不再一次坐下来讨论:“我们用石头和树枝拦住了山洞,但是我们进出也不方便了。特别是晚上进行排泄很是困难,现在各个洞穴都臭气熏天,哪怕是白天进行清扫都不行。”

“是啊,我们也觉得这样太麻烦了,大家都觉得晚上还是要出来方便。然而,有几个出来的人被野兽叨走了。”有一个部落的首领一边说,还一边流着眼泪,对晚上的事心有余悸。

“可不是吗,我们不但出来的人受到了伤害,还有野兽乘我们打开洞门的时候跑到洞里来伤人。真是太可恶了。”

伏羲和大家都很伤心,但是又没有办法。那个上次提出建议的年轻人,坐在角落里不作声,心里更加不舒服,觉得自己的建议没有让族人过上好日子,难过得流下泪来:“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

突然,他的心里好像受到了什么启发一样,对大家说:“我还想再提一个建议,不知可否?”

伏羲对这个小伙子很看好,用鼓励的口气对他说:“你上次提的建议很好,虽然不是很完善,但也为我们减少了很多损失。你快说说有什么好的办法,我们大家都相信你。”

“我们到山下去捕鱼的时候,发现有很多老鼠打的洞。我想,我们是否可以不住这些天然的洞,而到平原上用人工打洞怎么样?我听说北方有很多黄土高坡,很适合修筑洞穴,不如我们都迁移到北方去吧。”这个青年说。

“北方非常寒冷,我们可不适应哦,何况还要走那么远的路呢。如果要我迁到北方去,还不如就在这里算了。”有人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我也不想北迁。也不知迁到那里后,是否还找得到食物,据说那里雨水很少,也没有什么湖泊,可能连鱼都吃不上了。”很多人都不愿意吃这个苦头,而且伏羲和女娲也不想离开他们生活了这么久的地方。

但是也有一些人愿意忍受寒冷到北方去居住。于是,伏羲和女娲作出决定,对那个青年说:“不想北迁的人就和我们一起来面对当前的环境,想到北方去的就同你一起去吧,从此你就成为他们的首领,希望你能带领他们团结一致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来。如果到了那里,你们觉得能够适应,或者能够找到更好的办法,就派人过来告诉我们。”

“我愿意带着大家到北方去。但是听了兄弟们的分析,我也觉得这个建议并不是很成熟。我们不如多出去一些人到各地去考察,看还有没有更适合的地方。所以还是请其他人当北迁的首领吧。我想到南方去,看看是否有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这个青年想了想,回答道。

“很好,我支持你。希望你能带回来好消息。”伏羲对这个有开拓精神的小伙子越来越看好了,高兴地对他说。于是,一部分人向北方迁移,到了北方的圣地石楼山之地,大约是在现在山西吕梁一带。

而这个青年带着几个年轻人向南边进发。

他们经历了很多的艰辛,考察了很多的部落,向走过的部落打听有没有更好地让人居住的地方。

有一天,他们来到九嶷山以南的苍梧这个地方。晚上大家睡觉的时候,这个青年发现有一个仙风道骨的人向他走来,对他说:“孩子,你们是哪里人,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我们是伏羲部落的人,因为我们所在的地方野兽太多,人们无法安心地居住,伏羲老祖派我来这里寻找能让我们安居乐业的方法。”青年回答道。

“由于生活的环境让你们的思维受到了局限,所以寻找不到好的方法。我这里有一部心经,可以增长你的见识,开拓你的思维。”来人拿出一个玉简对青年的额头上一按,这个玉简就消失不见了。

青年好像头脑中多了一些新的知识,心中似乎多了一些超人的智慧。

“你是一个聪明好学的人,而且没有私心,所以我传授你这些知识,我相信你在学习完这部心经后,一定变得更加聪明。现在你继续在大地上历练吧,你可以到你们部落北迁的地方去寻找一下,可能会有所感悟的。”

青年听了非常高兴,连忙准备跪下感谢这个人,也想拜他为师。没想到这一跪居然摔了一跤,那个人已经不见了,原来是做了一个梦。

青年回忆梦中的情景,就像是真的一样,而且头脑中也确实多了一些新的知识,明白是天上的神仙来指点他了。于是他按照神仙的指点带着同伴向北方出发,历经了千难万险之后,他们终于来到石楼山找到了北迁的族人。

这些族人们大多没有住在山里,而是住在石楼山附近的黄土高坡上,他们受到鼠类动物的启发,在黄土高原的山坡上打洞,人居住在里面,依然用石头或树枝挡住洞口。因为没有太多大型的动物的侵扰,确实比原来在黄河中游时居住在大山里时安全了许多。但是离开了山林,物资比以前贫乏了许多,他们的生活过得也并不好。

族人们对远道而来的青年们给予了热情的接待,虽然当时条件有限,并没有什么丰盛的食物作招待,但这个青年很感谢他们,决定和他们一起生活,想尽自己的智慧为大家做点什么事。

他们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这个青年发现了一个现象,那是他在大山里生活因为司空见惯而没有受到启发的。

原来,他在高原的树上发现有鸟类在上面筑巢,让有了新的智慧的他不仅开动脑筋想了起来:“既然鸟类可以在树上筑巢,我们人类可不可以也在树上筑巢呢。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就不怕野兽的侵袭了,我们又可以回到山林中了。而且我们如果成功,还可以解决了老家人们的居住问题。”

他心动后就开始行动,找了几个帮手来到山里。他们首先用了一些树干和树枝像鸟类一样在树上筑了一个巢。当天晚上他就和同伴们住到了树上。可是,这样筑的巢并不结实,树枝会滚动,人睡在上面并不安全。

“怎样才能固定住树枝,不让它们滚动呢?”这个青年又困惑起来。他回忆自己的经验,想了很多办法,也试验了很多方法,都没有成功。

山边湖畔。

青年正在苦思冥想之时,看到同伴捕捉回来的鱼,心里豁然开朗:“我可不可以用结网的绳子来固定这些树枝啊。”最后终于发明了一种固定树干的办法,他指导人们用藤条绑住较粗的树枝在高大的树干上建造房屋,房屋的四壁和屋顶都用树枝遮挡得严严实实,这样一来即挡风避雨,又可防止禽兽的攻击,人们从此不再过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

这个青年很高兴,和他一起工作的人们也非常兴奋,迅速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所有的族人,大家一起到山里筑巢,又重新回到了资源丰富的山林里生活。

因为这个青年对部落作出了大的贡献,所以大家推举他做了部落首领,被人们尊称为“巢皇”,也就是部落联盟总部的大酋长。后人把他叫做“有巢氏”,他们的部落联盟也被记录为“有巢氏部落”。

有巢氏派人到黄淮老家把这个方法告诉了伏羲和女娲,很快,在树上筑巢的方法在大地上推广开来。从此,人们告别了洞居的生活,开启了巢居的时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