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
何墨的这个要求一时半会让宋痒摸不着头脑,通俗是几个意思?
凡是学者,大多都会去追求更高的境界,曲高和寡是他们的最高目标。
可何墨不太赞同,他认为无论是文学或者其他艺术,都应该有通俗性。
讲的简单点,就应该让那些读过书,识过字的人都能听的懂。而不是之乎者也的说了一大堆,最后只有大学士能听懂。
何墨费力的组织着自己的语句:“宋大人,在下认为文教应该兴天下,使贩夫走卒也能知其意。”
宋痒对此却不怎么认同:“士大夫治天下,非百姓治天下。”
宋痒的意思呢,就是读书识字治理天下的活交给士大夫就可以,那些老百姓老老实实的过自己的日子就好了。
对于这个,何墨也懒得去跟宋痒争论,反正这节目是何墨开的,想要上节目,那必须符合何墨的意思。
否则你说再多,也是白搭。
何墨给了宋痒两个方面的选项,一是通俗,往教育贩夫走卒那一方面着手。二是务实,直接往科举选材这一方面着手。
宋痒是谁?登科大三元。
别的不说,单论科举,这大宋朝没几个人能跟他比手腕的。
第三天,宋痒就交给何墨一份文帖。上面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说的都是科举。
在认认真真,咬着牙看过一遍之后,何墨就决定了:第二期的四集由宋痒来讲。
开始拍摄的那天,宋痒没有学范仲淹穿一身襕衫,反而是穿了一身官服过来。
何墨好说歹说,才总算让宋痒将官服换成了华贵的丝绸长衫。
这要是有官服出来,这百家讲坛的意义就不一样了,何墨以后还指望着百家讲坛就讲一些格物、科学、天文之类的东西。官面上的东西,能不碰就不碰。
不得不说,宋痒的嘴上功夫了得,第一次面对镜头竟然没什么紧张感,语气也是抑扬顿挫,停顿间恰到好处。
“科举,为国选士,志行修谨,清平干济。”
“国朝取士,进士为重。”
“登科及第,需诗、赋、论各一,策五……”
…………
这一期播出之后,反响尤为强烈。
原本士子们是抱着求学的态度来看百家讲坛的,可宋痒这么一说之后,直接变成了科举的讲解。
那意义可不一样了,就如同后世的高考讲座一般。
有的士子恨不得把宋痒说的每一句都给记下来,万一将来科举的时候用到了呢?
这一下子,百家讲坛更加火热,汴京城里的那些士子们,三句里总离不开百家讲坛。
连带着的,何墨的家中更是热闹,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想来何墨这里分一杯羹。
最后何墨索性就躲的远远的,去了草市镇躲个清闲。
反正汴京城里没啥用他操心的事,唯一一个汴京影院,还是当的甩手掌柜。
在何墨躲清闲的时候,东子正愁眉苦脸的看着眼前的伙计。
这个伙计是王吾乘应塞进来的,强逼着东子给安排了一个位置。
“乔兄弟,王公子让你来,到底是干什么?给兄弟我透个底呗。”
被东子称为乔兄弟的人,本名叫乔陆,是王吾乘手底下的一员干将,基本上没有什么事瞒着他。
这次让乔陆来汴京影院做卧底,一来是监视东子,二来嘛,则有刺探情报的用意。
没错,乔陆也已经被西夏委任了官职,现在的他可是一名西夏副都指挥使。
此次来汴京需要他来构建一个卧底窝点,用来刺探宋朝的军情。
虽然现在只有乔陆一人,但后续王吾乘会派不少人过来协助他。当然了,这些东子是完全不知道的。
“东子掌柜,王公子自有安排,你不需要过问。”
乔陆脸上笑嘻嘻的,可话语间却没有一丝退让。
询问无果,东子也不敢继续追问,怕把乔陆惹恼了。
随着王吾乘的暗子落下,西夏方面也开始了活动。
他们总算击败了后方的唃厮啰,能从旷日持久的作战中抽身,也完全占领了河西走廊。
而李元昊的下一步,便将目标放在了大宋的延州。
…………
“这山界可有摸清?”
李元昊骑在马上,问像一旁的探子。
“回禀大王,早已摸清。”
探子说完之后,便将一张图卷交给李元昊,上面画着大宋在横山山界一代的布防情况。
这不大的一张图卷,可是西夏人花了数年,死了不少勇士才绘制出来的。
李元昊在看过图卷以后,大声发笑:“哈哈哈,有此图卷,何愁这山川峻险。”
横山山界是一道天然的分界线,它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延伸,东到麟州、府州,西至原州、渭州,连绵千里,隔开了大宋与西夏。
野利任荣也在一旁拍着马屁:“恭喜大王,得此宝卷。”
“待朕登基之后,便用宋人的脑袋来庆贺。”
说完之后,策马而奔,朝着兴庆府回去。
…………
公元1039年三月二十一日,李元昊在兴庆府南郊筑坛,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国号称大夏。
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并大封群臣,追谥祖父和父母谥号、庙号、墓号。又封野利氏为宪成皇后,立子宁明为皇太子。谐西凉府祀神。
四月七日,又遣使臣入汴京,向赵祯上表。
表中内容,无非就是追述和表彰他的祖先同中原皇朝的关系及其功劳,说明其建国称帝的合法性,要求宋朝正式承认他的皇帝称号。
这脸都已经打到鼻子上了,赵祯能认?
气的当场就将使臣敢出大殿,并且下诏“削夺赐姓官爵”,停止互市。
而这一切,只是山雨欲来的前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