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正在检讨到了大明之后的所作所为,继续完善他的计划。
再次分析目前的情况。
军事。
北边有蒙古骚扰,辽东有后金虎视眈眈,这是两大边患。
内部有陕西,这是最要命的。
卫所制腐烂不堪,卫军已经名存实亡。
募军军费负担巨大不说,也不堪用。
财政上。
虽然颇多波折,可最终结果还是不错的。
今年大约能收支平衡,不过从秋粮启运情况看,税赋完成率依然不太满意。
政治上。
只有四个字形容——腐败、无能。
幸好,现在阉党一家独大,党争不是很严重。
再逐一分析。
陕西的对策是想办法隔离,将战火限制在陕西就算成功。
后金。
这个现在顾不上,也没法顾,只能练成了禁军后用刀剑说话。
好像后金除了刀剑也听不懂别的话。
这是心腹之患,本身的威胁之外,客观上一次次的入关劫掠可以说与陕西流贼配合的丝丝入扣。
但是后金自身也有缺陷,可以这么说,如果大明能让后金抢不到东西,都不必进兵攻打,耗上几年后金就会自己崩溃。
可惜收缩关外的想法连实施的机会都没有。
说起来,锦州这个地方,如果大明有进攻能力的话,这个地方是很重要的。
作为前沿阵地,随时可以渡河骚扰攻击后金,是兵家必争之地。
可大明有进攻能力吗?
没有!
这样一来就尴尬了,既然不能进攻,那么用来防守就显得很累赘了,因为完全可以后退到宁远或者山海关,补给线还能缩短数百里,相对的,后金进攻时的补给线就会增加数百里。
事实上,真实的历史里为了一个毫无用处的锦州,数百里转运粮饷辎重,锦州成了一个消耗钱粮的无底洞。
而朝廷每年消耗600万粮饷,换来的就是每次交战后关宁本地将门两手一摊‘都被后金抢走烧毁了’!
最好的选择还是收缩防线,最好是按照王在晋的八里重城计划来。
既然不能现在收缩,那就得看训练的新军如何了,一年后后金入关时就是见分晓的时候。
蒙古。
大明与蒙古两百年的纠缠证明,蒙古动不了大明的根基,大明也拿蒙古没什么好办法。
这与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特点有关,就是说占了蒙古无利可图,反而是个负担。
也与蒙古自身分裂有关,现在的蒙古虽然有名义上的北元大汗,实际上早已分裂为漠南、漠西、漠北、辽西北四大部分,根本不能集中力量与大明对决。
这样看来,谈一谈的计划应该没有大问题,即使作出一些让步换取和平也是值得的。
大不了收拾完后金咱们再重新谈。
信也已经送过去了,只是林丹汗还没有接招。
经济。
加田赋是不能干的,打死都不干,如果有机会最好减一些。
商税矿税必须搞,盐税也是大项,海外贸易也是必须的,这三项基本就是皇朝时代除田赋外最大的财税来源了。
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还需要再从长计议。
军费必须继续削减,冗官必须继续清裁,这两项是正在做的。
皇亲也早晚要动,那些亲王郡王都是肥猪,不杀太对不起人,计划是搞推恩令,三代或五代就是平民。
现在在册宗室虽然没有传说中百万之多,却也达到了十几万。
士绅也得动,个个都占着各种资源却不纳税,这等好事哪能持续。
这两项却有些棘手,需要合适的时机。
大明的财政体制也要变。
宋朝还有个三司使统管全国财政,可大明却是各部都有税收互不统属,更没有统一的国库与省库之类的。
各部各管一摊,遇事互相推诿,这还怎么做事?
统一财政,设立国库、省库,将各地起运的粮饷收归朝廷统一调拨,不过这事牵扯着各方利益、成本、执行力等等复杂的因素,绝对不是短期能做到的。
现在是在朝廷上吹风,在顺天府试点,双管齐下。
同时实验清丈田亩、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
政治。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也没经验,只能参照后世的一些做法做个草案,还要根据情况随时更改。
提升军人地位,这个一定要做。
大明三品武官见了五品文官要下跪,也不知道文官哪来的迷之自信。
这规矩要改,虽然对武将必须有所牵制,但是绝不能体现在这方面。
计划是皇帝亲自统军,文官监督,军队绝对不能给财权——也就是自筹军费的渠道。
都察院与大理寺必须与文官系统剥离,暂时也没经验不知道怎么搞,只能先直属皇帝。
扩大锦衣卫与东厂的情报功能,具体分工还得摸索,但是皇帝耳目的地位绝对不能丢——皇帝自己的信息渠道必须有,免得文官老是糊弄他。
勋贵也得整顿,具体还是摸索二字。
科举也要改,这个无需多说。
最最重要的,要建立一个为自己培养人才的系统,培养一些完全甩开八股文的人才,没有自己的人,可用的人,说什么都是白搭。
学院就是为此准备的。
——
但是,所有的事,时机很重要!
做的早了,不但吃不到肉,还会惹来一身的骚。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禁军,其余都可以放一放。
装备在以每月5各大队的速度列装,军制也差不多可以确定了,训练的话也已经逐步显现出效果。
借鉴后世一些知识,宗旨就是建立火器部队,以无尽的钢铁去打垮敌人。
对禁军军官的拉拢也很顺利,应该说朱由检给予他们的,别人绝对给予不了。
剩下的就是如何培养士卒的战斗意志了。
说起来,士卒这个职业的本质是什么?
是杀人!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做准备。
那么,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杀人?
一,为了生存,比如山西流贼。
二,为了利益,赏金、官爵、劫掠所得等等都是。
三,为了信念,这个就不好说了,比如某某帽子。
四,被强迫。
比如大明的军队,他们既不是为了信念与敌人作战,所得的利益——微薄的薪俸也不足以驱动他们去作战,生存所迫似乎也不足以作为动力,那么就只剩下强迫了——你不去杀敌人,军法就会杀你。
这就悲剧了!
事实上也很悲剧。
那么如何重建禁军的战斗意志就成为问题。
给他们一条上升通道,这个已经在做,禁军几乎所有低级军官都是根据训练的表现提拔。
荣誉、地位,在没有战绩之前,朱由检很难理直气壮的争取这些,只能缓一缓。
信念?
呵呵,朱由检自知不是这块料,很干脆的放弃了。
只有利益了,提前制定一个奖惩制度,土地奖励最实在,士卒也最认这个。
还要细细的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