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八章 各自安插(1 / 1)凯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哦?竟有此事?”朱由校讶然的望着魏忠贤,问道:“这份奏疏朕怎么没看到?”

魏忠贤一拍脑袋,笑道:“想必是臣这些日子机务太多,不知给遗落在哪里了,臣回去就寻找那奏疏”

刑部掌管刑法政令及审核刑名,地位与大理寺、都察院想等,与它们合称三司。这般重要的地方,魏忠贤自然不会轻易让出去。

而他的想法也很简单,不管那杨东明有没有递过辞呈,今天在乾清宫都会将人选敲定下来,一旦人选敲定下来了,那杨东明自然成不了刑部尚书。

谁料到,朱由校竟没听懂魏忠贤的意思般,打了哈哈道:“既然朕没看到,就将那辞呈送回去罢,像杨爱卿这般的官员,正是朕所需要的,拟旨,擢升刑部侍郎杨东明为刑部尚书,赐麒麟服以示皇恩。”

汪应蛟顿时大喜,急忙拜谢,他还以为经过魏忠贤这么一闹,杨东明晋升刑部尚书的事情定会泡汤,没想到陛下竟如此信任自己,不禁心中升起一股暖流,颇有些士为知己者死的意思。

魏忠贤面色阴沉,瞥了身旁老老实实不敢插嘴的顾秉谦一眼,向他使了个颜色。

顾秉谦心中叹了口气,道果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此刻也是时候表明立场了。

“陛下,臣顾秉谦举荐左佥都御史王绍徽为吏部尚书,此人于东林一案中立功颇多,同时此人嫉恶如仇,刚正不阿,实乃吏部尚书的不二人选。”顾秉谦躬身行礼,态度虔诚。

朱由校颔首道:“此人莫不是进献东林点将录那个?”

“正是此人!”

朱由校一拍桌子:“好!有此等眼光,不入吏部谁入吏部?擢升左佥都御史王绍徽为吏部尚书,即日上任,不得拖延。”

“陛下圣明。”

“那不知内阁大学士,诸位爱卿有何高见?”

情知自己一旦落后就会被动,魏忠贤决定率先出击,至少也要在内阁占据一席之地,这样才会让他将来的日子过的舒服。

“臣举荐太子府少詹事兼礼部侍郎黄立极为内阁大学士,此人知人善任,识大体明大德,行事稳重又长年躬事于礼部,心思通敏,资历也老,足以入驻内阁。”

“还有一人,此人德高望重,审慎果断,正大光明,一腔浩然之气矣。”

朱由校急问道:“此人是谁?快快说来。”

魏忠贤深吸口气,在柳安和汪应蛟诧异的目光中缓缓说道:“此人便是礼部尚书顾秉谦,以他之才,足以入内阁。”

顾秉谦一张老脸渐渐涨红,他哪里想得到魏忠贤竟会在这种时候举荐自己,要知道自己当初可是袖手旁观,没有对他施以援手啊。

原本魏忠贤也是不想举荐顾秉谦此人的,此人生性胆小无耻,绝不是一个靠得住人,可眼下内阁已有两位人选,最后一位怎么说也要是自己人,于是乎顾秉谦变成了下策中的上策。

宁可让顾秉谦这种小人入内阁,也绝不给自己添一个敌人。

“顾秉谦?”朱由校眉头蹙起,好生打量了顾秉谦一番,对于这个礼部尚书,他肚子里的意见其实是颇多的,先是毫无作为,每天只知道说些空口白话,一把年纪了还甚是不要脸,先是想投靠方从哲等人,结果人家瞧不上他,无奈之下才投了魏忠贤,这些事情世人皆知,想瞒都瞒不住。

“柳先生你觉得如何?”

柳安一怔,没想到朱由校竟将这个皮球踢给了自己,自己虽然知道这是魏忠贤在培植自己的势力,可也没有办法,他总共朝中的大人就认识那么几个,叫得上名字的差不多被抓了个一干二净,他知道顾秉谦此人无耻,根本配不上内阁大学士的位置,可此人有一项独门秘技。

那就是他在什么地方,必将引得内讧,阉党也不例外。

通俗来讲,扫把星三个字十分贴切。

“回陛下,臣认为,魏公公所言在理,礼部尚书顾秉谦有资格晋升内阁大学士。”

朱由校点了点头,拍板道:“好,那就这么定了!”

“命工部尚书吴淳夫,兵部尚书李春烨,吏部尚书王绍徽,刑部尚书杨东明,东阁大学士黄立极速速入宫觐见!”

“顾爱卿你也留一下,其他人无事可以退了。”

回到柳家食肆,汪应蛟迫不及待的问道:“柳先生!你怎么能让那顾秉谦进入内阁呢?这不是引狼入室吗?”

柳安摆手示意他冷静,掏出小茶壶喝了两口,笑道:“汪阁老,顾秉谦此人虽是个德不配位的小人,但此人却有一点儿,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在汪应蛟困惑的目光下,柳安缓缓说道:“此人极其自私自利,没脸没皮,为了一点儿蝇头小利他甚至可以与亲兄弟反目成仇,而且此人有仇必报心狠手辣,有了这样一个人在内阁,汪阁老还怕他跟那黄立极能好好相处吗?”

汪应蛟不知道,柳安可知道,自阉党掌权以后,内部便开始渐渐分裂,而这罪魁祸首便是互相争功夺利的顾秉谦等人,有了他,就像是在阉党内部按下一颗随时都会爆炸的火药桶,只要稍作拨弄,便可引起无数的连环反应。

听到这里,汪应蛟恍然大悟道:“本官明白了,柳先生这是欲擒故纵,隔岸观火啊!”

要论这阉党得了势,还得在午门外那接一颗颗脑袋落地开始说起。

俗话说得好,新官上任三把火,这顾秉谦最近可是春风得意,他升为武英殿大学士,本就比黄立极那东阁大学士要高出一级,汪应蛟又整天窝在柳家食肆不来内阁,他便隐隐成了内阁首辅,每日走路都是昂首阔步,好不威风,哪里看得出是个七十多高龄的老人。

至于他原本的位置,则是由冯铨代替,冯铨此人倒也算是个人物,万历四十一年,年仅十九岁的冯铨便中了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四十四年授翰林院检讨,和他父亲冯盛明同朝为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