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章 上吊(1 / 1)神秘西红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汀县的东边是连城县。有一天,连城县的一个大户人家的家里死了一个仆人,于是连城县的唐知县便让县尉带着衙役和仵作过去检验尸体。唐知县处理完自己的事情之后,也来到了检验尸体的现场。他到达的时候,仵作差不多已经检验完毕了。

“两位大人,死者身上没有任何致命伤痕,应该是得病而死的。”仵作报告道。

唐知县听了仵作的报告之后,似乎还是有些不放心。

“知县大人,我来的时候齐得明就已经先到了,他当时已经检验过尸体,我来了以后,让他又验了一遍。我是看着他检验的,死者身上确实没有任何的致命伤,连一点儿新的伤痕都没有。”县尉对唐知县说道。

唐知县还是让仵作把尸体翻身,自己又认真地将尸体看了一遍,似乎确实如县尉和仵作所言,死者身上没有任何新的伤痕。但死者是刚死的,唐知县看着尸体的样子和颜色,总觉得这个人不像是得病而亡的。

“听说隔壁长汀县的知县宋大人对这验尸之事十分在行,还是请他来复检之后,再做定夺吧。”唐知县思索了许久之后说道。

同一天,在长汀县的县衙里,有一个衙役跑进了县衙二堂,向宋慈报告道:“大人,北边有一个民户家里死了个人!”

“是怎么死的?”宋慈问道。

“是上吊而死的。”衙役说道。

宋慈让衙役去通知仵作,自己做了一些准备,然后他就让禇瑛提着自己的箱子,并且叮嘱陈恒让一起去的衙役带上剪刀和尺子,之后便带着一行人往北边案发的民户家中赶去。

到达那户人家里之后,宋慈发现这家人非常地贫穷,而且几乎都有那种浑身无力的疾病。死的是这家的女主人,仍然悬挂在那里,一条长长的绳子绑在房梁上,绳子的下方缠绕在死者的脖子上。死者穿着一件单薄的麻布衣服,睁着眼睛,死之前似乎还流下了眼泪。她现在的样子好像还在看着门口透进来的光亮,期望着谁能进来拯救自己。

死者的丈夫和一双儿女都有气无力地坐在房子外面的地上,官府的人来了,他们也不言语,似乎已经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宋慈看着他们,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明白,比起生活的艰辛,疾病的折磨或许才是死者决定求死的主要原因!

宋慈看着房间里面悬挂在房梁上的尸体,立即走了过去。宋慈先把死者脚下倒着的一个凳子扶了起来,他看到了凳子上轻微的脚印,并且把脚印与死者的脚进行了比对。之后宋慈想把凳子放到死者的脚下,结果发现凳子的高度要高于死者脚的位置。于是宋慈便让皂隶拿着尺子量了凳子的高度,以及死者脚尖离地的高度。

这时宋慈发现了死者脚下的土地似乎有些松动,于是就让衙役挖开了下面的泥土,结果挖了一会儿之后,便发现了一些类似烧过的木炭的东西。于是宋慈便让一个皂隶在下面扶住死者的身体,然后让另一个皂隶拿着大剪刀站在凳子上,把死者头部上方的绳子剪断,把死者放了下来。

“死者应该是真自缢无疑。”宋慈对身旁的禇瑛和陈恒说道。

“大人何以见得这就是真自缢?”陈恒问道。

“人入土之前要暖坑,是这里的风俗,所以要是在上吊之人脚下的泥土中挖出烧过的木炭等物,应当是真自缢无疑。”宋慈说道。

“我听说上吊的人舌头都会伸出来,为什么这个人舌头没有伸出来呢?”禇瑛问道。

“上吊之人绳在喉下,则舌伸出,若绳在喉上,则舌不伸出。她脖子上的两道绳索都缠绕在喉咙的上方,所以她的舌头没有伸出来。”宋慈说道。

宋慈指着死者脖子上的两圈绳索又说道:“这种上吊时结绳套的方法称作缠绕系!”

“缠绕系?”陈恒问。

“对,死者先把绳子在自己脖颈上缠绕两圈,然后踩在凳子上,把绳子系在高处,之后便踢倒凳子,垂吊而死。”宋慈说道。

宋慈让人把死者抬到了路边明亮的地方,并且让仵作准备开始验尸。尸体被抬到路边放好之后,仵作先把死者脖子上的绳子取了下来,看了看脖子上的伤痕,然后再按照宋慈之前所规定的流程开始验尸。宋慈则让两个皂隶把绳子拉直,再让另一名皂隶拿出尺子,来测量绳子的长度。

宋慈指着死者脖子上的紫红色的痕迹说道:“这种用缠绕系的方式上吊而死的人,最明显的特征是脖子上会有两道索痕。遇见这种情况一定要特别注意!”

“两道索痕?”禇瑛问道。

“没错,其中一道索痕会前后平直的环绕脖颈一圈,另一道索痕则会绕到耳朵的后面,然后斜向上方的发际,这一道索痕一定要注意八字不交!这一点一定要如实地记录在检尸格目中,并且写得清清楚楚,不然复检的时候就可能会引起许多麻烦。”

听了宋慈的叮嘱,禇瑛和陈恒都点了点头。

仵作验尸完毕之后,便按照宋慈之前所要求的唱报检验结果,死者身上的致命伤痕只有脖颈处的勒痕,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新的伤痕。宋慈于是让书吏把索痕的长度和宽度都测量清楚,这些和前面所量出的绳子长度,凳子的高度和死者脚尖离地的高度,以及死者吊在什么地方,穿着什么衣裳,脸朝着什么东西,打的是什么绳结等等,都在文书中记录得清清楚楚。

宋慈正要带着一行人回去,这时有一个衙役模样的人跟随着另一个长汀县衙的皂隶来到了宋慈的面前。宋慈认得走在前面的那个衙役,但后面的那个衙役宋慈却不认得。

“您就是宋大人?”走在后面的那个衙役问道。

“你是何人?”宋慈问道。

“在下是连城县的,我们的唐知县让我把这封信交给宋大人,说一定要亲手交到宋大人的手中。”

“我就是宋慈,长汀县的知县,你把信交给我就可以了。”

“多谢宋大人,信在这里。”那名衙役说着把身上带着的一封信交给了宋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