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易轩看着下面跪着的的二十几人,心里暗爽:总算是有人可用了。
其实除了徐子建也实在没什么人才,多是矮子里挑长子挑出来的歪瓜裂枣,本来是想优先挑选品格好的人,可是要以品格为前提的话能用的人实在没几个,基本上品格有70左右的,智慧超过50的人只有两个。智慧低于五十其实就是不堪大用了,想了许久还是优先智慧了,品格并不能体现一个人品德的全部,比如李宗振的品格正好在及格线60,一般事情他还可以坚持一下原则,但一旦涉及到他关键的心理底线他就会放弃原则了,比如李则昊事件就可以反映出来。再者品格的问题可以靠人为制度约束甚或技术手段来监督,再加以高薪养廉,若这样多管齐下以后自己手下还有人要贪腐就不要怪我心狠手辣了。
按大辰国定制,王府自行任命王府官吏的权力,朝廷也承认王府的官吏,也按品级发放对应的俸禄,差不多每一个品级相差20两白银200斤大米,朝廷正式承认的九品官员20两俸禄200斤米,从八品40两400斤、八品60两600斤、从七品80两800斤、七品100两1000斤……依次类推,正一品官最高为340两3400斤大米。按官价,一两银兑换一千文铜钱,实际市面上白银兑换铜钱大约为1:750文左右。钱银兑换比例不符也是官府的一大弊政,朝廷收税收的是银子,但底层百姓只有铜钱可以交税,按一两银子一千文收税,地方官员却只要向缴纳朝廷每两750文,剩下的250文就进入自己的口袋,这个弊政赵易轩暂时管不了这里就不细细表述了。按东莱本地物价,上好白米一两银子两担,一担一百斤,这是批发价,论斤卖是白米每斤四文钱,包子一文钱一个,鸡蛋3文钱两个,蔬菜水果看品类几文钱到十几文一斤不定。肉类就比较贵了,受生产力限制,活鸡论大小重量四十到八十文一只,猪肉五十文一斤,普通百姓是吃不起的,就说普通种田农民,一亩地年产稻谷600斤,打成大米大约能得400斤,也就是说一亩地只有二两银子,这还是税前,还有个前提是你有自己的土地。实际上大部分农民都是佃农,租种的是地主的土地,一亩地四六开,农民拿四成,大约240斤稻谷,而且赋税还要佃农出,到手只有180斤左右稻谷折换大米不到120斤,当然底层百姓只吃糙米不会吃白米。一个壮汉一年累死种不了六十亩田,说起来好像能得三十几两银子,但这是最好的年景,且不说是不是每个农民都能佃到六十亩田,但靠天吃饭可不是旱涝保收的,还要养活一家几口人,按大辰国平均每户五口人算,衣食住行各种开销,还要缴纳各种苛捐杂税,底层百姓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
这样看来大辰七品官员的俸禄一百两加一千斤大米也不算少了,但官员可不比普通的平头百姓,首先,官员的家人是不能从事生产工作的,按朝廷规定所有朝廷从七品以上官员都不能从事任何生产活动,这当然算是一种防止腐败的制度,比如官员家人在当地经商然后官商勾结之类的。那么官员的家人就需要官员自己奉养了,而官员是可以三妻四妾的,官员也不能够事事亲为了,比如轿夫、仆役、侍候妻妾的丫鬟等,这些人朝廷可不会给你养,这么点银子就显得有点捉襟见肘了。再加上你想要升官还需要贿赂上官,最少要让上级对你有点好感,觉得你识趣不给你下绊子、穿小鞋,这贿赂的钱可就是个无底洞了。因此,在大辰国当官想不贪污腐败是万万不行的。
在王府做事要好一点,至少不需要贿赂上宪了,别的王爷赵易轩不知道,可我自己是不需要你们的贿赂,但赵易轩还需要加把锁,让这些人不要在下面阳奉阴违。
“你们自从被本王录为幕僚,即为本王自己人了,当然你们也不要以为投靠了本王就可以升官发财享清福了,本王决意在东海之濒桃园山脚建设王府居城,本王以后还要兴工商开矿场办教育,要你们做的事情多得很。”
一干新提拔的官员大眼瞪小眼地看着这位少年王爷的训话,“下官们愿为王爷效犬马之劳。”
“地方上官员各种谋取私利的手段本王也是略知一二,但在本王府里贪污腐败假公济私的事情本王查到一个就严办一个该抓抓该杀杀,绝不姑息。”赵易轩又口气一转,“我也知道,朝廷给你们发的俸禄菲薄,但本王不吝钱财,除了朝廷给你们发的公俸,本外这里再给你们加上三倍,七品官本王给你发年俸三百两白米三千斤,我知道你们里面有几户穷苦人家等不到年底,这是家里等米下锅的,这笔钱粮你们现在就可以到本王库房领走,本王从京师带了三十几万私财,有本王的历年积蓄,也有封王时父皇的赏赐,本王自家不需要这许多银子,现在充作公用,以后本王要做的许多事情也可以从这里列支。”
听到王爷要给大家加工资,一干官员这才心锐诚服齐声赞道:“谢过五殿下,王爷圣明!”
“既然要开始花钱,本王也要开始赚钱,否则三十几万两看似很多,也禁不住坐吃山空,现在就开始给你们安排事务。”
众人齐声道:“诺!”
赵易轩第一个想到的赚钱手段就是‘盐’,盐既是人维持生存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也是现代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盐在历朝历代都是官府垄断贩卖的高利润商品,现在自己现成的王爷身份可以正大光明地贩卖私盐不做这一行就太浪费了。清源府距离海边不过十数里,却只有一个年产不过数万斤的小盐场,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辰国取海盐居然用的还是最古老效率最低的‘煮盐法’,因为产量小本郡都不敷使用,还要从西部长途贩运岩盐作为补充。而且没有提纯过的海盐味道苦涩,称为粗盐,在本地都只是一般平民食用,有身份的人都吃长途贩运来的岩盐,其中利润大有可图。
煮海制盐是一种十分艰苦劳动量很大的工作,并且获取的利润官府垄断普通老百姓是无法从事相关行业的,制盐的盐丁多为官奴,清源府盐场几百号官奴盐丁赵易轩去和知府李明羽关说,便象征性的以一千两白银的价格买下了所有盐丁官奴和整个盐场。
为了方便记忆,赵易轩把几个新录用的傀儡人都‘赐姓’为赵,反正赵姓是大辰皇族姓氏,大辰国内非皇族姓赵的几乎没有,而且之前也不乏皇家赐皇室家奴姓赵的先例,这里就把傀儡人按一、二、三、四排序,当然对外只提赐姓,外人面前还是以原名称呼。
这里新任王府长史傀儡人赵一便带着两个助手去接管盐场,两个助手也是赵易轩新录用的下层官吏,都被封为从七品的王府主事。
从七品王府主事陈梦得
年龄 27
体力 88
统帅 24
政治 51
智慧 56
武力 18
魅力 43
品格 77
野心 28
忠诚 73
关系 65
从七品王府主事彭叔奇
年龄 32
体力 80
统帅 19
政治 46
智慧 51
武力 18
魅力 40
品格 72
野心 13
忠诚 70
关系 63
这两个人就是所有人中品格最高的二人,因为多给了三倍工资,忠诚也有了保障,盐场以后发展下去利润太大,用品格高一点的人一来不容易起贪污之心二来也是让他们相互监督,盐场技术含量不高,让傀儡人过渡传授技术一下后就让他俩接手。
东莱郡地处亚热带,梅雨之后夏季气温高日照时间长,十分适合晒盐。三人来到盐场,盐场的房屋多是石头堆砌而成,几座装修较好的房屋是盐场官员和盐场看守居住,那些低矮如同狗屋的房子就是官奴居住的窝棚了。
赵一凭借官府文书找到了看管盐场的小吏很容易就接管了整个盐场,那小吏没有品级只是琅琊县令任命的一个不入流的管事,听到来人为首的居然是正六品王府长史,当场表示愿意留下为王爷效命,舍命报效。
并带三人参观的制盐现场:近百口大锅,倒入卤水,柴火煮沸后一人持长棍不停搅动,完全煮干后一锅可得数两盐,一天可得盐二百余斤,粗盐每斤十余文钱,每天也就几两银子的收入……几百人靠这点钱,实在是穷苦的很,生活都难以保障,难怪还要在附近开垦荒地耕作维生。
赵一观察了生产环境,为了方便取海水,储水沟是现成的,为了有相对浓度较高的卤水,蒸发池也挖好十数口,就是没有卤池和结晶池,可以用现有条件进行改良。
一是开挖更多的蒸发池,另挖卤池和结晶池,只是人力挑海水效率太低,待赵易轩在城里工坊定做的人力水车运到就可以大规模生产日晒海盐了。
当场便叫来一众看守布置任务,虽然盐场小吏和一众看守对需要开挖如此多口盐池略有非议,但这上宪有命不可违,赵一已经宣布王命,只要留下为王爷工作,一律管饭,做的好还另有俸禄,反正最后有王爷兜底大家干活便是。
到了晚上,后续补给便已运到,装了数两牛车的白米粮食和各种物资工具,这才人心大定,有的官奴甚至这辈子都没有吃过这么好的精粮,感动到跪地山呼“王爷千岁!”
实际上粗盐最大的问题是氯化镁,氯化镁味道很苦十分影响口感,还有一定的毒性,长期食用氯化镁会导致牙齿脱落和肾功能衰竭等一些问题,这是对古人的平均寿命产生很大影响主要原因之一,海水里氯化镁和氯化钠的比例为1:7。大辰国可没有化学工业,反正海水煮出的粗盐穷苦人家都是直接吃的,因为口感问题,富人还是吃口感好的矿盐为主。
解决氯化镁的问题十分简单,利用氯化镁和氯化钠溶解度不同,就可以分离大部分,如果想要清除干净,加草木灰生成碳酸镁沉淀就行而且草木灰还可以去除产生涩味的氯化钙真是一举两得,都是现成可以完成的操作。其实效果更好的是氢氧化钠,但古代烧碱的价格可比食盐贵多了,在赵易轩预定的化学组没有实现三酸两碱工业化量产的前提下还是用草木灰比较实惠,基本可以实现零成本。至于去除硫酸钠之类的问题还是等化学工业实现突破再改进。
彭叔奇陈梦得二人看着轰轰烈烈的盐场扩建工程,陈梦得向赵一问道:“长史大人,这日晒法制盐真的可行吗?”
“老夫以前居住泰西时,那西夷人就是如此制盐,若开盐田千亩,日产粗盐万斤。”
“万斤粗盐,那不是一日可得两百两白银?”
我是要提炼精盐的,就算化学工业没有突破,目前海盐的品质还不如西部矿盐,但我们产量高啊,高品质矿盐在京师的售价是五钱银子一斤,清源府因为距离产地更远,大约五钱五银子到六钱银子一斤,我们卖三分之一价格,二钱银子一斤就可以一举占领高端食盐市场,而且海盐除去苦味的氯化镁和涩味的氯化钙,口感上已经和矿盐差别不大了,完全可以对市场上的高端食盐产生巨大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