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对于日用品的紧缺和价格上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怨言;这其实是不可避免的结果,既然想要美好的自然环境,那就必须抛弃这些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低端产业,而一旦抛弃了这些低端产业,那就肯定会出现这种产品短缺的现象。
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因此帝国这一边,其实也急着要从欧共体手中买下他们的那些过剩产能。
在这件事情上,双方其实可以算作是共赢的,不过这种共赢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还是帝国一方赢得多一点,毕竟污染和矛盾转嫁给了别人,自己只需要用拉比去买就好了,而拉比可是有需要即可随意印刷的玩意。
对于帝国一方的这些小算盘,欧共体是没有察觉的,或许说他们已经察觉了,但是迫于形势却不得不按照阿瑞肯尼亚帝国的想法去做,毕竟他们自身的危机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而他们也需要引进帝国的资本,借助这股力量,实现自己的国家复兴。
于是乎在这种局面下,帝国政府又拿出了一套新的方案……
双方不断扯皮,在这个过程中,即便有人嫌这种过程非常麻烦,也不得不继续下去,他们彼此的手中都有对方的命脉,帝国需要这些商品来稳定自己的物价,缓解自己的内部矛盾。欧共体也需要卖出这些过剩的商品,让他们能够安然度过这场经济危机。
两相比较,僵持下去最终受到伤害更大的显然是欧共体的各国,也因此他们率先向对方举旗投降,接受了那个更利于阿瑞肯尼亚帝国的不对等合同。
最后的结果其实也没比合同的初稿好多少,无非是商品交易由白给变为获得一定薄利,这薄利也就比运输的费用要多点,说实话这点利润一均摊就啥也没了,也就让大家在面子上好看点,至少没接受那种侮辱性的条款罢了。
经过了这件事,欧共体联盟也发现了这种低端产业,既没有什么利润,又没有好的市场,生产出的东西只能向阿瑞肯尼亚帝国输送,而以当今世界的消费水平,也只有帝国老百姓的那种消费习惯能够消化掉这些东西。
顶层的精英认识到了,这些产业对他们的复兴没有任何帮助,反倒会陷入到替对方生产制造的泥潭当中。
这些欧共体的顶层精英,他们的认识非常到位,若是以这样的方式继续下去,生产出的商品只能销往阿瑞肯尼亚帝国,而制造产生的污染,却留在了本国,如果他们的人口基数很大,劳动力除了种地就无处可去的话,那么还可以用这种发展方式,但是欧共体的各国,人口数量本就不多,即便消化掉难民潮带来的人口数量,也只是缓解了暂时的劣势罢了。
分析之后,欧共体的顶层精英们思考出了他们的发展线路,那就是这些分散的小国们,大家集中一国之力,还是在某个几项传统的优势产业中进行技术的增密,以不断的精进在这些行业中形成绝对优势。
若是这套想法能够实现,那么他们将对这类产业形成垄断,这种垄断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垄断,由他们所把持的相关产业是经过时间以及一代又一代的资金投入,慢慢地升级上来的;后来者要想进入与其竞争,那就必须要支付同等的代价才可能达到他们的工艺水平。
像这样的优势产业,大到一台光刻机,小到一个圆珠笔的笔头圆珠,寻常到农产品中的牛奶。每一项都存在着巨大的技术代差,这种代差对于追赶者而言是致命的;因为像欧共体的这些成员国,他们的技术积累并非十年、二十年,有长的甚至能达到百年之久,因此无论是谁若想在相关的产业中与他们竞争,那必然会遍体鳞伤,不仅投入巨大,而且生产出来的东西又贵又差。
面对这种状况,客观的结果就是逐渐只剩下龙头的那一家产业,到了这个状况下,即便这些企业想不垄断,也不可能了,而垄断的结果则是能让他们获得自由定价的权利。
于是乎只是持续数年的时间,欧共体的各国就果断的将阿瑞肯尼亚帝国转移来的多个产业给清理出去了,这其中全都是那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产业,至于有些能学到技术的产业,姑且是留了下来。
大规模的产业退出,直接结果就是大量失业,不仅那些外来的难民失业了,甚至连原本该国的老百姓也未能幸免。
好了,又到了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大量的失业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新的社会矛盾引发社会的动荡,而社会动荡则引发群体性事件,这其中是一环扣着一环的,只要第一步条件成立,后续的发展就会一步接着一步到来,这是一般而言的发展,因此很难出现例外,而这也被人们通俗的称为“硬着陆”。
对于本国的人民,政府其实还算是好处理;由那些高端垄断产业创造的社会收益,通过福利的方式发放给这些人,安抚之后这部分人很快平息了;真正难处理的,主要还是那些才吸纳不久的难民。
若是大家没忘掉欧共体吸纳难民的初衷就应该记得,他们是为了让这些人进来做那些本国人不愿做的工作,才将人给吸纳进来的;这想法,初衷是好的,但现实却往往不以人们所想的去发展。
按照当时策划这一策略的经济学者们的想法,这些没有竞争力的低端劳动人群,他们会自动进入到那些低端的工种中进行生产生活,毕竟他们也只能做这样的工作来换取金钱,只要想让生活变得更好,那就要付出这样的努力。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对于所在国人民不愿从事的工作,难民们也基本没有兴趣,没有出现经济学家们理论上的那种感觉,按照他们对政治家的描绘,难民们会挤破头了去抢夺这些劳动岗位。
说到底这些玩经济的学者,他们有的时候只注重理论,从而忽略了实际,许多从理论上看非常完美的方式,一旦放到实际环境中,往往会变味,所以说脱离实际的理论,哪怕再好也是空谈。
在难民的这件事上就是如此,人都存在一个比较心理,那些本国人不愿从事的行业,许多都是难民从心理上也不能接受的。
毕竟难民们逃难而来是想要过上美好生活的,这些只是单纯出卖劳动力的工作,根本看不到任何晋升的空间;当然其中有些薪酬不错又比较体面的服务性工作,自然有人抢着去做,不过这并未达到经济学家们的预期就是了。
或许有人会说,他们不做这些,又能干什么?难道不打算活了吗?这问题其实很容易回答,如果是在过去那种生产力底下的社会,不工作的确是活不成的,但在如今的这个时代,不工作还真不一定会饿死。
首先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这些承诺了安置难民的国家,他们必须给予难民们基本的保障,那就是至少不让他们饿死;如果做不到这点,那么阿瑞肯尼亚帝国会向他们发出人权警告!
——人权问题,这向来是阿瑞肯尼亚帝国在干涉他国内政时惯用的手段伎俩,这种手段用起来一时爽,一直用则一直爽,在这点上他们从未遇到过挫折。
除了会因人权上的问题受到帝国的警告外,放弃这些难民,也与欧共体各国的意识形态不相符,毕竟阿瑞肯尼亚帝国现在秉持的那套东西,正是从他们这里拿过去的;要从时间上看,欧共体联盟的这些国家,他们坚持这套的时间反倒是更久一点。
如果不予以收容的这些难民生命的保障,这些国家的普世价值就会开始崩塌,这样的话政府的执政者们,一定会被那些左派人士给喷出翔来,那样的话也别想继续在台上执政了。
不过面对政府对难民给予的援助,右派人士以及保守派却不愿意了,只不过这两派在这个事情上还存在分歧,并未达成共识;众所周知,无论右倾还是左倾,这些人的思想都是较为激进的,激进的右倾分子甚至会喊出“坑杀”这样不人道的口号,不过大多数还是比较温和的,只是要求政府将难民驱逐出境。
保守派则不同,他们认为应该断掉这种援助,在保守派的人眼中,给予难民的援助正是导致他们不去工作的原因,在他们看来只要断了这帮人的生路,就能逼他们去干活了。
然而这样的方式,可行性也有待讨论,先不提能不能实现此前那帮点子王经济学家的愿望,这样的方式,到最后可能只会让情况恶化,将那些难民推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这一系列的危机,导致了新月沃土地区还有整个西欧陷入到了混乱的状态,这给刚刚恢复了一些的欧洲带来了沉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