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7章 孔雀帝国(1 / 1)四目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千年的帝国,面对工业革命后的各个列强国,孔雀帝国很快沦陷。

那之后的结果,是孔雀帝国的皇帝削去他的帝位,以王的身份向不日落帝国的皇帝俯首称臣,再将自己的长子送至萨克逊帝国作为人质后,成为了联邦帝国中的一部分。

这一段历史,对于孔雀帝国的人们而言,是一段相当屈辱的回忆;之后这个国家幸运的赶上了那场世界大战,战争摧毁了宗主国萨克逊帝国对孔雀帝国的控制,与此同时皇室中也出现了一名拥有杰出才略的皇帝。

在这名皇帝的率领下,孔雀帝国驱逐了外部势力,重新将这国家的统治权夺回到了孔雀家族的手中。

尽管再次获得了独立,但是这个国家的内部,在受到萨克逊帝国百年统治后,有的人已经习惯了萨克逊帝国的那套政治制度,对于被孔雀家族领导这种事情,心存不满。

众所周知,这个世界在地理大发现之后,船运就成为了人们的主要运输手段,而它也完美压制了曾经的的那些路上通道。

既然海运成为了主要的运输手段,那么靠近海岸线的地区也一定比远离海岸线的内陆地区更具有运输的优势;因此孔雀帝国的南部沿海城市,也在萨克逊帝国安排的历任总督的建设下,成为了该国家的发达地区,而原本作为经济与文化中心的首都,反倒变成了穷苦落后的地区。

毕竟殖民者是不会在意殖民地的发展情况的,他们的脑子里只会计算利益的产出,而不存在让殖民地均衡发展的想法。

对于南部斥于重资,建设起了许多的工厂,这些工厂虽然为该地区的繁荣做出了一些贡献,不过最主要的收益还是留在萨克逊人的手中;另一边,由于萨克逊的上流阶层对于红茶的偏执喜爱,从初代的总督开始,萨克逊人不断将孔雀帝国最肥沃的那些土地用以种植茶叶,将原本的农业重地用资本吞并后改造成了大茶园。

这两个举措制造的结果,就是这个国家的南北在经济发展上出现了巨大的差异,与此同时也造成了这个国家长期存在饥饿与营养不良。

在孔雀家族收回这个国家的统治权后,为了消除南北方的经济差距,当时的皇帝减少了对南部地区的资源投入,将更多资源倾斜至北部地区展开各种基础建设。

在这名皇帝的政策下,北方的主要道路建成了高速公路,虽然这高速公路的品质或许只是相当于阿瑞肯尼亚帝国的乡间小路,但是至少能够正常通车运输了。

这一投资给银行带来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而一直不满皇帝降低投入的南方地区,开始以此作为理由,抨击中央政府,指其经济手段浪费了纳税人的金钱,是一种国进民退的做法;当然,那些带起节奏的资本家们,他们并不是亲身上阵去做这事情的,他们的做法就是雇佣一批有头衔的经济学家,以此作为自己的喉舌,引导舆论。

另一个萨克逊人遗留下的问题就是茶园的问题,当初在此任职的萨克逊总督,基本都是找个忠心的代理人,以代理人的身份兼并的这些土地;因此,即便是孔雀帝国重新获得独立,由于没有经过剧烈的革命,这些土地还是在代理人的手中,而这也意味着这国家最好最适合用来种粮的土地,全都在萨克逊帝国的大资本家手中。

人们都知道,相比起粮食,茶叶的附加价值显然要更贵,要是按照经济学的角度去看问题,那么相同一片土地,若是适合种茶,那当然没必要种粮食了。

可问题就出在,这些土地上种植出的优质茶,它们并不属于这个国家的人,其中大量的收益是被那些总督的所属家族占有,而孔雀帝国因此而得到的,只有一些看起来还可以的税金,但是这些税金根本不可能养活这国家那些深陷饥饿状态的人口。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这样的话,作为统治这个国家的帝王,将这些土地收回国有不就行了。这想法很好,而当时的统治者也不可能没有想过,但是当时这些地区的情况与现在的马西卡拉共和国其实非常相似。

因为本质是萨克逊人的代理人,因此这些代理人能够从他们的主人那儿获取到更高级的武器用以战斗,而且这些土地主养的私兵,他们的伙食与帝国皇帝比也是不逞多让,因此战斗力也不是那些才刚吃饱饭的皇家军队能够比得了的。

或许又会有人存在疑问,像这样对其进行投入,但是却没有派人在此进行驻扎,难道萨克逊人不怕他们的代理人叛变吗?事实上这种现象的确发生过,但是很快叛变的土地主就被其他的代理人联合起来消灭掉了。

萨克逊人可不傻,特别是这些大资本家族,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在孔雀帝国的利益,已经在内部达成了协议,只要谁家的代理人敢有异心,那么其他人会让他们的代理人联合起来消灭掉叛变者;当叛变者消灭后,这些大资本家族只要再另立一名代理人就可以了。

由于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深厚,孔雀帝国的人们,他们的奴性极强,正常来说认下一名主人,就会对其奉献一生。

事实上在萨克逊人看来,这个帝国的人,正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仆人了,他们温顺、勤劳,同时头脑不算太笨,双手非常灵巧,吃得比牛少,干起事情来却比牛还要多。

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性,一般被萨克逊人选出来的代理人,都会兢兢业业的为他的主人工作,而作为主人,萨克逊的大资本家们也会为自己的代理人负责,给他们优质的生活保障。

面对不可能啃下的茶园土地主,皇帝也只能是接受了这样的现状……所幸的是,这国家的宗教思想深入人心,受到那教义的洗脑,许多艰难存活的贱民,依然能够忍耐,因此即便问题非常严重,但靠着宗教对人们的束缚,这国家都是没出现大的问题。

相比起这些贱民的问题,皇帝更为烦恼的还是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那些人,这一地区的势力错综复杂,不仅有不满中央政策的利益集团,还有来自萨克逊帝国军情局的间谍在此兴风作浪。

事实上南部地区的人们,相比起与整个国家站在一起,他们更愿意脱离孔雀家族的控制,回到萨克逊帝国的怀抱,这些人对孔雀帝国的认同感,相当淡薄。

对此,孔雀家族当然是不可能同意的,茶园的那些土地主们尽管不好管,但那至少还是帝国的一部分,等哪一天中央强大起来,还有可能收回那些土地,但是南部的这些人可是想要闹独立分裂国家的,听之任之的话,到时候估计连别的地区也要效仿这种行为了。

于是乎,面对这些分裂势力,孔雀家族采取了激烈的应对手段。看到中央露出了獠牙,展现出强大的决心后,南部的这些人也是服了软,收敛了许多。

对于孔雀家族而言,他最幸运的地方就在于,自己面对的是军情局的间谍们,而不是来自阿瑞肯尼亚帝国的帝国情报局的间谍;军情局的间谍,他们的经费不像帝国情报局的同志那么足,因此也无力壮大分裂势力。

就这样,带着南北矛盾以及土地矛盾的孔雀帝国,终于是在这一轮产业转移中获得了一些经济上的发展。

拥有人口优势的孔雀帝国,天然的适合那些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而在孔雀帝国的内陆地区,则有着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在孔雀家族的有意安排下,转移来的工厂大多落户在帝国的内陆地区,这一战略布局的结果,就是南北差异的快速缩小。

事实上,能够让工厂落户到内陆地区,与孔雀家族一直以来的政策不无关系,若是当年的那位皇帝没有顶住南部的压力怪们给出的巨大压力,这国家不可能建设起能够走车的道路,如果还是那些碎石子路或是泥巴路,即便这些地区拥有廉价的劳动力,那些产业也不可能来到这里。

在东方有这样一句谚语——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一片土地是否值钱,那还看道路基建能否到达;一处美丽的山水是否值钱,还是需要道路基建的帮助;如果一个地方连车都通不了,那就不可能获得发展。

得益于这一轮产业转移,孔雀家族还获得了另一个好处;这个好处并非是来自于国内,而是来自于外部。孔雀家族获得的这个好处,是与阿瑞肯尼亚帝国的政府建立起了合作互补的一种经济关系。

众所周知,由于普拉尔政府大力推行的政策,大量低端、低附加值的产业从帝国消失,这在初期制造了大量失业人口后,普拉尔通过与国家议会还有财政部达成的协议,大力对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进行补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