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曲江盛宴(1 / 1)闰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安城南的曲江东南岸有一座皇家禁苑,名为“芙蓉园”,自秦朝时就已修建,当时名为“宜春苑”,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扩建和修缮,至唐玄宗时已盛况空前。在芙蓉园内,宫殿连绵,楼亭起伏,有紫云楼、彩霞亭、临水亭、水殿、山楼、蓬莱山、凉堂等,并有从大明宫途经兴庆宫直达芙蓉园的夹城,方便皇帝与皇室亲眷去芙蓉园游玩。

紫云楼位于芙蓉园内曲江水边至南岸高地之间,共有四层,高达二十丈,砖瓦梁柱皆以紫色漆料粉饰,宛如一座大紫金塔雄伟巍峨屹立在江水东畔,站在紫云楼上俯瞰,曲江全景尽收眼底。每逢曲江大会,玄宗皇帝必登临此楼,在此欣赏歌舞,赐宴群臣之际,凭栏观望园外万民游曲江之盛况,与民同乐。

三月三当日午时左右,紫云楼内的三层、四层高朋满座,欢声笑语。

这里正在举行曲江盛宴,每年的上巳节朝廷都会以皇帝的名义在紫云楼大摆筵席招待大臣及当年新科进士们,名为“曲江宴”。

曲江宴是曲江盛会的一个重要组成活动。不过皇帝并非都会御驾亲临,有时也会钦命一位皇子代表其出面。今年玄宗皇帝下旨,谕令刚刚归来长安的第二十七皇子李瑱代表自己出席曲江宴,左宰相张九龄陪同。

紫云楼顶层大殿中,气氛热烈而又轻松,二十七皇子李瑱端坐正中央的主座,自打从曲阜归来李瑱颇受玄宗圣宠,已经办了好几件差事。李瑱右手边是左丞相张九龄,有板有眼不苟言笑地正襟危坐;左手边坐着兵部侍郎裴耀卿,十分随和放松,时时饮酒说话烘托现场气氛。

众人开心的饮酒畅谈,张九龄问坐在身旁的监察御史、翰林院学士王维:“王大人,今年科举取士如何?”

王维介绍说:“今年科举,臣奉旨担任文科主考官,共录得进士三十二名,一甲第一名也即状元是琅琊临沂人氏,名叫颜真卿。”

说罢指着下首桌子后面的一位白衣俊俏青年。那青年赶忙站起身来,向李瑱、张九龄等拱手行礼。

张九龄打量着颜真卿,见他一表人才,颇为欢喜,说道:“世人皆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我朝文科进士一般极为难考,秀才们三十岁能考上明经科就算是老的了,而五十岁前要是能考上进士则算是年轻的。看颜秀才如此年纪轻轻,竟能高中进士状元,必有雄才啊。你名为‘真卿’?本相问你,范阳节度参军颜杲卿可是你何人?”

颜真卿答说:“是小人的堂兄。”

张九龄点点头赞道:“你们兄弟俩为祖上光耀门楣啊!”

旁边的王维插话说:“张大人所言极是,这颜真卿学贯古今,力拔头筹,尤其写得一手好书法,天下考生中无人能及。”

张九龄闻听,颇感兴趣地对颜真卿道:“颜进士,可否在此作一书帖,让我等观摩一二?”

颜真卿干脆地说:“恭敬不如从命,那小生就现丑了。”说罢,有人送上纸笔,颜真卿拿起笔不假思索便挥毫而作,顷刻收笔。然后捧起宣纸,轻轻吹了口气让浓墨干去,恭恭敬敬地走到前面向李瑱、张九龄展开作品。众人看去,纷纷念道: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题目落款为《劝学》,只见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全幅字气势庄严雄浑,众人看罢齐声赞叹诗字俱佳。

张九龄赞道:“颜状元此字,字体丰腴雄浑,气势磅礴,骨力遒劲,气概凛然。字体独创前无古人,果真当世罕有匹对。”

李瑱也交口夸赞:“不愧今科状元!”

颜真卿回到座位,众人继续饮酒。过了一会,李瑱问裴耀卿:“裴大人,今年的武举考试*录取如何?”

武举考试始设于武则天朝,是在文科举之后推行的选拔武官考试制度,录取之人称为武进士。

兵部侍郎裴耀卿说:“殿下,兵部负责武科取士,今年共录得四十名武进士,武科状元为华州郑县人,名叫郭子仪。”说罢也指着下首颜真卿身旁一位身着蓝衣的青年。

李瑱望去,看那蓝衣青年年纪略比颜真卿大一些,相貌堂堂,眉目中颇有威武之仪。那蓝衣青年闻言随即站起身来,拱手行礼。

李瑱看到郭子仪,似有一见如故之意,不禁生出几分惺惺相惜之情,微微一笑示意其坐下说:“方才文状元颜真卿展示了自己的才学,武状元可否也给我们大家展露一二?”

大家齐声叫好,郭子仪闻言,点头奉命,请人取来一把弓箭握在手中,大步流星走出大厅,来到楼外的栏杆边,楼外面便是曲江。

郭子仪抬头仰望天空片刻,恰好有十几只大雁在曲江上结伴呈人字形飞过,郭子仪一个马步跨开,挽弓搭箭射向天空,只见那羽箭如流星赶月般离弦而出。

众人举目望去,但见天空中的大雁群中忽地掉下一团黑影。引来曲江岸边游人一阵喝彩,楼里众人也纷纷叫好:

“武状元神箭!”

却听李瑱大声赞道:“武状元好箭法,只怕众人都没看清楚,这是一箭双雁。”

郭子仪有些惊异地看着李瑱,心想这位皇子眼力好厉害,众人将信将疑。一会只见侍从来报:

“禀报殿下、张宰相、各位大人,刚才我们从江上打捞起被武状元射下的大雁,竟是一箭穿两雁,武状元神射着实了得!”

众人吃了一惊,再次鼓掌齐声称赞李瑱皇子好眼力、郭子仪箭法如神。

李瑱举起酒杯道:“今天能与文、武状元同桌,得见真才,实为有幸。愿二位早日能身居要职,报效朝廷。”

裴耀卿呵呵笑道:“这里坐着四位状元呢,左宰相张大人和监察御史王大人均为前科状元。”

颜真卿和郭子仪不约而同拱手说:“两位大人是我等仿效之楷模。”

众人饮酒聊天又过了一阵,外面走进来一位太监,手持拂尘。正是玄宗皇帝身边的掌案太监边令诚,边令诚走到李瑱和张九龄身边躬身说:“启禀殿下、宰相大人,圣驾再过一个时辰就要来了,奴才奉大内总管高将军之命来打前站,一会紫云楼该清场封楼了。”

张九龄对李瑱说:“时候不早了,曲江赐宴也该结束了,请殿下与我等移步楼下偏殿歇息片刻,待会儿一同候驾。”

李瑱点点头,张九龄站起身对众进士朗声说:“今日欢宴到此,诸位进士可以象前科进士那样出芙蓉园,去慈恩寺雁塔题名,然后到乐游原登高了。之后你们就等待吏部颁发的任状吧,望各位朝乾夕惕,忠心为国。”

众进士拜谢天恩,李瑱待张九龄说罢,站起身缓步往外走,众人也纷纷随同离开。李瑱走过郭子仪时对他微笑说:“郭状元,你我似有缘分,随我到偏殿再叙叙。”郭子仪一愣,旋即点头尾随李瑱。

边令诚说:“请殿下先歇着,奴才去月阁鞠场再看看那些奴才收拾得咋样了,圣人和大臣们就要看球呢。”

大约酉时功夫,只听芙蓉园紫云楼前鼓乐齐鸣,玄宗皇帝在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外邦使臣等人的簇拥下从夹城来到紫云楼前。二十七皇子李瑱、左宰相张九龄等先前参加曲江宴的大臣们早已列队恭迎。

今天玄宗看上去红光满面,心情很不错,缕着胡须眯缝着眼睛着问了李瑱、张九龄关于曲江宴的情况,赞许了两人,然后就径直大步走进紫云楼。

尾随在玄宗身后的太子李瑛走过李瑱身边,略带醋意地说:“二十七弟刚回长安就获父皇圣宠有加,不简单啊!”

走在太子后面的有皇长子郯王李琮、三皇子忠王李亨、四皇子棣王李琰、五皇子鄂王李瑶、六皇子荣王李琬、八皇子光王李琚、十六皇子永王李璘和十八皇子寿王李瑁等十几位玄宗的儿子,有的没有理会太子的说话直接不停地往前走,有几个则停下脚步围在太子和李瑱周围。

其中十六皇子永王李璘眨了眨小眼睛,接着太子的话说:“是啊,二十多年来,父皇只让太子兄、忠王兄和寿王弟代表他老人家出席曲江赐宴,二十七弟甫到长安,年纪又轻,能得父皇如此宠信,实在令我等众兄弟羡慕。”

旁边三皇子忠王李亨轻轻瞪了永王一眼,永王当即闭口不言。李亨又微笑地对李瑱说:“二十七弟辛苦了!”

李瑱拱手致谢,太子李瑛不再说话,扭头继续往前走,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紧步跟随。忠王李亨回了一个礼后也继续往前走,永王跟在后面。

只有走在最后的荣王李琬,亲热地搂着李瑱的肩膀,低声说:“不要理会他们。”说着,边和李瑱并肩走向紫云楼。

两人正走着,忽然李瑱感觉有人在背后轻轻拍了一下自己,回头一看,一位年轻貌美的少女,穿着一身红衣,微笑地站在自己身后,看面容却是似曾相识,但一时想不起来是谁。

只听那少女咯咯笑着说:“二十七郎,不记得我了?‘天南地北走西域,家是东土’。”

李瑱一惊,‘二十七郎’这名字长安城内没几个人知道,又听那少女念出自己在曲阜时对的楹联,仔细打量这这红衣少女,恍然想起来了:

“哦,你莫不是在曲阜楹联牌坊的那位红衣姑娘?”

“正是小女子!”

这少女正是李怡慧,随父亲李林甫参加曲江盛会。每年的曲江盛会,按惯例皇室成员以及朝廷重臣的家眷都可以一起参加。李怡慧见李瑱想起了自己,十分开心,大大方方唱了个万福,然后自我介绍:“小女子姓李名怡慧,是吏部尚书之女,在曲阜得见二十七皇子天纵文采,好生钦佩。”

李瑱一听原来是吏部尚书李林甫之女,大家名门闺秀,于是冲她礼貌地行了个礼:“没想到姑娘是李大人千金,当日因有要事在身,仓促离开,失礼之处还望海涵。”

一旁的李琬看着李怡慧赞道:“久闻李大人有一位千金,不仅美貌艳丽而且才华过人,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谢荣王殿下夸赞。”

“那咱们一起上楼吧,一会看我们打球去!”李琬十分热情地说。李怡慧也乐意地跟着两位皇子有说有笑地一起上楼。

玄宗与众人来到紫云楼顶层,他走出大殿来到外面双手扶着栏杆,俯瞰曲江内外,但见江中千帆竞渡,岸边人头攒动,一片熙熙攘攘欢腾之象,心中高兴。不一会,江上岸边有民众百姓忽然眺望到紫云楼顶出现大批人影,还有金光闪闪的黄罗伞盖高高矗立,都知道这是皇帝驾临了,纷纷高呼:

“万岁、万岁!”

叫喊声越来越大,响彻云霄,经久不绝。玄宗心情大好,喜笑颜开,频频招手致意。

站在旁边的首相张说笑着说:“圣人,您看,百姓丰衣足食知礼节,这就是太平盛世之景啊。”

吏部尚书李林甫也跟着说:“全赖吾皇圣明雄武,开创我大唐太平盛世,万民景仰啊!”

众人齐说:“吾皇圣明!”

玄宗哈哈大笑:“百姓安居乐业,朕心甚安!朕心甚安!”

看罢江上风景,又在楼上呆了一阵,玄宗带领众人转身下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